
大班科学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设计意图
《老消防车的新工作》是中班主题——我在马路边中的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引发了孩子对消防车的兴趣。他们开始收集、交流自己对消防车、消防知识的了解,为此,我们带着孩子们参观了消防队,并请消防员介绍他们感兴趣的装备。孩子们对消防车上的秘密知道得不少,感受到叔叔的勇敢,但是回来后,他们在照片上和活动录像上又发现新的问题,并且他们没有见过消防员灭火的真实场景,对叔叔自身的防护、他们的本领了解不够。我还注意到,在主题目标中提到:了解交通设施及其与人们的关系。我认为在此活动上可以迁移这个目标,让孩子发现体验消防工具和消防员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日益重视的消防安全宣传“四进”活动中,越来越关注对提高孩子对消防安全的意识,以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培养他们的抗御能力,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比较、讨论、共享中进一步激发对消防装备和消防员的秘密的兴趣。
2.愿意将自己的想法积极的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录像、照片、联系好的消防叔叔和他的装备一套、工具若干、幼儿的服装一套、录音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① 回忆上次在消防队里看到什么?引出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询问
(说明:1、 语言上和第三者的互动对幼儿更是一种挑战。2、由于消防车内部非常复杂,让幼儿寻找无疑存在一定障碍,如表述不清,时间上拖沓,专业性东西多。与他们生活范围联系不强。3、问题不是凭空想象的,只有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会产生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既有个性的也有共性的,这种认知冲突可以在交流分享中整合提升他们的经验。)
② 并提出消防车上有那么多用具可以帮忙,那消防员叔叔自己还需要带些东西吗?
2.感知讨论:
① 询问除了车上这些东西自己还要带东西吗?
原来叔叔需要一些可以帮助他救人并且保护自己的东西,猜猜看哪些工具是叔叔需要的?要这个做什么用?
(说明1、 选择5样东西比较适和幼儿,易于观察、比较。2、体现一种经验的连续性有效性。从提问到讨论,后一个活动成为前一个活动的递进。)
②消防服。(警铃想起)什么声音?这个铃声是在告诉叔叔什么呢?
今天我们来做小小消防员和叔叔比赛穿衣服好吗?。
(说明:1.具体形象的比赛让幼儿真实感受到消防叔叔的速度,自然产生一种敬佩。2.焦点集中,活动紧凑,孩子的兴趣更高。)
③想想为什么叔叔穿得这么快?
我穿上消防服提问:我可以像叔叔一样救火出警了吗?我要带上什么?
这些东西我都带好了可以去吗?你们上次看到叔叔训练些什么?
(说明:1..对孩子发现答案的再现和肯定,消防服为何穿得那么快。2.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回忆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新受的东西让孩子反复体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3.体验观摩
① 看叔叔在做什么?
② :原来他们还要天天练本领,这样在救火时既能飞快地赶到着火的地方,又能救助别人,保护自己。你们想做消防员吗?
(说明:1.对先前若干问题的回应。2.速度一个比一个快,感受消防叔叔的'不寻常、不容易,激发孩子热爱叔叔的情感。)
活动反思
1.注重孩子的经验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整个活动内容的交流讨论都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组合为新的经验。在学习活动《消防叔叔了不起》之前,我们参观了消防队里的部分装备,孩子们对消防车和消防叔叔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知道消防员叔叔除了车上有救助别人的东西还要有自我防护的物品等。
2.整个活动能注意多方面的整合,尤其是情感上的关爱、愉快体验;数概念的组合:数数叔叔一共要几样防护品、左边的大大、中间的小黑、右边的小小;常识性的如水带的扁与粗的变化、工具的不同等。
3.师生关系融和,互动自然,语言上比较幽默。整个活动孩子的注意集中,主动性很高。他们敢于提问,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4.学习活动中,层次清楚,环节紧扣,从孩子们的反应看出他们对消防工具、穿衣比赛,观看录像的兴趣是极高的,说明这几个点抓得好,目标达成。
活动不足
随机问题的处理和把握上不够灵活。比如,活动中消防斧的安全性问题、叔叔需要的五样工具都是绑在皮带上的等我都可以提一提,纬度和触点再伸长些。
大班科学教案 篇2一、授课班级:大班
二、内容分析:
《把它缩一缩》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大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这一创新活动是通过对原有物品进行缩一缩,缩出新的用途,激发幼儿留心观察生活的的事物,尝试对物品进行创新缩一缩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缩一缩是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感知了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大班的幼儿是第一次接触物品的缩小,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匮乏,因此感性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经验的丰富是不可或缺的。围绕缩一缩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中,幼儿会发现缩小后的发明都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东西,只是通过缩小、压缩、折叠后给生活带来了好处。因此还会让幼儿自己动脑筋去对物品进行简单的缩一缩,从而培养幼儿从小对物品进行观察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三、幼儿分析:
大班的幼儿已经有意识的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而且对事物产生了兴趣、能善于观察,还能动脑探究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活动中物品的缩一缩后带来的变化会给幼儿带来新的体验,多种新奇材料的投放,让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现身边的事物缩小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无限的精彩,使幼儿能勇于创新、发散思维,感受创造性想象的乐趣。
四、设计思路:
缩一缩的发明在我们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但是要想引起幼儿的共鸣,还需要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开始。这节活动课的开始是从幼儿了解的汽车缩小成玩具汽车,知道缩一缩是发明的创新方法。还有很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维想象活动。根据大班的年龄发展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主要以幼儿的思维为主,对物品进行尝试缩小。在各个不同环节穿插启发联想法、操作感知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兴趣盎然、轻松的气氛中开展创新思维活动。
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导入:比较大汽车与玩具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成玩具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2、说说 ……此处隐藏3887个字……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个盒子,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两个盒子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重的物体。一边实验一边记录,比较承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
第三板块——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板块——拓展,引导学生在纸上用刷油的方法改变一张纸,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课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在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易折叠,但是学生会钻形状这个牛角尖,不断说出:长方形、有四个角、有四条边等等,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说出纸容易破、遇水会湿、纸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这一板块,学生通常不能直接说出有弹性,能弹回,他们最多说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棱一棱、不能直接接触桌面……要说有弹性,能弹回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不是难事,但是学生自主折纸,会有横竖两种折法,在放一放这一部分,两种折法会对纸的承重能力有影响。
与教材配套的学生活动手册中,放一放瓦楞状纸和普通纸分为“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但是我认为这样划分不太准确,普通纸依旧能支撑像回形针那样的较轻物体,瓦楞纸上放过重的物体也不能支撑,因此我在授课时,把能不能支撑改为“能支撑较重物体”和“能支撑较轻物体”,让学生分别用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来尝试,较轻的回形针能够被普通纸支撑,瓦楞状纸能够支撑回形针、铅笔,铅笔盒不太重时能够被瓦楞状纸支撑,过重的铅笔盒则不能被支撑。学会能够通过这三种材料感受到普通纸和瓦楞纸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级以及新教材开课,我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时,我把折瓦楞状纸以及实验材料准备都放在课前,由于第二个班的学生能很快的说出纸的特点以及瓦楞状纸,整节课最后多余了一点时间,我用来和学生一起进一步探究瓦楞状的纸。
在给低年级授课过程中,我认为我对学生的还是了解较少,对于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调整而不够灵活,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新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使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2、ppt课件:动物之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动画片,引起兴趣。
小朋友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完以后呢,给老师和小伙伴讲讲动画片里演了什么故事。
2、你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
(1)大象
(2)长颈鹿
(3)鸵鸟
(4)河马
二、展开。
1、这些动物有些什么特点呢?(让幼儿互相说一说)
2、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身上最明显的特点。
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和特点,那么,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
3、ppt课件:动物之最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说出的动物之最,进行归纳:
(1)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2)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3)耳朵最长的动物是:兔子;
(4)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5)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6)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7)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4、请幼儿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物,它有什么本领?还有哪些动物之最?
5、请幼儿表演动物之最。
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长鼻子的样子,并说:“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长。”
活动延伸
学唱英语歌:大象有个长鼻子。
师幼一起边看动画片,边唱英语歌,根据幼儿的兴趣,反复跟唱。
大班科学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方法处理或者再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实物和各种垃圾的图片。
3、《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互相交流平时见过哪些垃圾,说说这些垃圾分别是从哪里来的。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扔到垃圾箱后怎么办?到那里去了?
结合图片请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再结合幼儿的介绍给幼儿补充。、纠正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知识。
3、请幼儿看垃圾分类回收箱的实物或照片,忍一忍垃圾箱上的标记,说说这种垃圾箱使用方法以及这种垃圾箱的好处。
出示各种垃圾的图片,请幼儿判断所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还有哪种来及也可以放入那种垃圾箱内。
4、鼓励幼儿日常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分类处理垃圾。
大班科学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知道它们的用处。
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用品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入小学的自豪感和当小学生的`愿望。
教学准备:
1、各种上学所需的学习用品。
2、活动前请幼儿向上小学的哥哥姐姐了解上学需要哪些学习用品,并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3、《科学》下p.30~3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猪乐乐要上小学了,书包里要准备哪些学习用品呢?谁能告诉它。
2、幼儿根据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讨论回答。
3、这些学习用品都是干什么用的呢?什么时候需要它来帮忙?
二、文具分类。
你知道这些学习用品应该怎样合理地装在书包里吗?引导幼儿将铅笔、橡皮、转笔刀等零碎的文具装在铅笔喝里,将书、本等直接放在书包内。
三、看画册《学习的好帮手》
1、这些学习用品你会使用吗?
2、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对学习有帮助的用品?
3、教育幼儿爱惜学习用品,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