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雪寻梅》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踏雪寻梅》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踏雪寻梅》教案1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3)聆听《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难点: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二声部演唱为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踏雪寻梅》(赏梅)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我最喜欢的花儿,请看?(多媒体放映)
师:(看完短片)我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多媒体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听梅)
1.初听:
(1)问题: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象并描述北方冬天下雪时的景色,为歌曲创设意境。)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2)简介歌曲创作背景与作者。
黄自:中国作曲家。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旗正飘飘》等。其中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作者的概况。
2.复听歌曲:
问题: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有利于歌曲的演唱。
3.又听歌曲:
问题:歌曲的伴奏模仿了什么样的节奏?
师:还有很多人唱过这首歌曲,比如xxx、范晓萱、陈慧琳等等,而且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情绪情感来表达出对歌曲的喜爱。(选择欣赏其中的1—2首)下面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伴奏型,为演唱二声部做准备。
四歌曲教学:(唱梅)
1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模仿毛驴铃声的节奏,注意情绪与力度,并演唱歌曲。
4音乐知识
断音记号:表示音的间断的`唱奏记号。断音记号是用实心或者空心的记号。写在音符上面。这些音表示要唱的干净、短促、有弹跳力,大概占原音二分之一。
5二声部演唱
注意音型:1 3 1 5叮当叮当
6情感表达: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演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设计意图:在能以不同方式和力度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加强对歌曲情绪情感的表达。
五课堂小结(畅想)
(略)
六课后小记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在欣赏与演唱中学到知识,并体会到快乐。
《踏雪寻梅》教案2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聆听、学唱《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梅花精神。
2、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唱《踏雪寻梅》,并能用清新、明快、和谐的声音唱歌曲的第二声部。
3、能用各种方式探索音响效果为歌曲配伴奏,创设歌曲意境。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踏雪寻梅》的二声部演唱和用探索的音响为歌曲作表演唱。
教具准备:打击乐器自制课件
学生座位:U字型
教学程序:
★(课前播放殷秀梅的《我爱你,塞北的雪》,感受一个“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意境。上课铃响音乐即停。)
一、观看音像――感悟冬趣
1、师:好一个北国风光,万里雪飘,这样的冬景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今天的内容就是感受冬天的独特魅力。
★打出字幕“冬之韵”(有下雪、飘洒的感觉)
2、欣赏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师:请欣赏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说说在歌曲中,让我们感受到冬天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老师可用几个简单的动作引发学生的小小参与)
生自由发言,快乐的圣诞、雪橇、铃铛声……
3、引入下一环节:
师:一串欢快的.、叮当响的铃儿把我们带入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在座的你们,会找到哪些乐趣呢?
学生回忆、诉说自己在冬天的乐趣如:堆雪人、打雪仗、溜冰等。
设计意图:《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描写冬天意境的歌曲,大家都能哼唱,而且较欢快,给他们创设“美丽的冬天”的意境,感受到冬天的气息,初步体验到冬之韵的意境。
二、诗词诵读――感悟冬韵
1、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传统的诗是怎样表达对冬日雪景的感受?
★(老师打出踏雪寻梅图和诗)
2、老师有感情诵读诗词,简单解说:“雪霁”的“霁”是雪后放晴;“灞桥”是指有扶手的石板桥。它把你带入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3、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读这首诗?(请一、二位学生朗读)
4、分析题目“踏雪寻梅”
师:诗人是怎样踏雪寻梅的?
(骑着毛驴,寻着花香去找梅花)
三、赏学歌曲――感悟冬韵
1、初听歌曲
师:作曲家黄自看到了这首诗以后,把它谱成了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 ……此处隐藏9061个字……绪。有打击乐器来更深一步渲染歌曲的意境。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在歌唱中将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与乐谱的理性认识统一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歌曲的高雅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的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的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课题上看,很明显,我们今天将学习的内容一定与哪个季节有关?(冬季)
2、想像一下冬季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后出示幻灯片)
3、天寒地冻、百花凋零,但是在冰天雪地里只有一种花却在傲雪怒放、幽香袭人。这是什么花?(梅花)
4、请你想一想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提问后出示幻灯片)
5、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铛声,一个小朋友正骑着小毛驴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踏雪寻梅吧!(出示幻灯片,初听《踏雪寻梅》)
二、新课教学
1、师领,按节奏齐读歌词,思考,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①“霁”ji,读四声,指雪后放晴。
②“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2、认识休止符。
3、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地唱好断音。
4、跟琴演唱歌曲,把学生易错处单独拿出练习。
①“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
②“好花摘得供瓶养”,休止的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帮助学生在琴的搀扶下按节奏、旋律正确演唱,其中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这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处理歌曲
歌曲中出现了很多表情记号(出示幻灯片)
1、歌曲开始有一个“mp”,要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性的口吻来演唱。
2、四个“响叮当”下面都有断音记号,要怎样唱?(短促跳跃,力度表现驴儿由远及近的清脆铃声)
3、“好花摘得供瓶养”是歌曲的高潮,所以力度是强,感叹地抒发情感。
(三)歌曲表现与拓展
1、出示打击乐器:串铃、碰铃、双响筒。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踏雪寻梅》你将会选择哪件打击乐器,你想表现什么?
2、各乐器的表现:
用双响筒可以表现驴儿清脆的蹄声;四个“响叮当”用碰铃,其余部分可用响板,也可用摇铃。
3、四个“响叮当”采用男女生接口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加入打击乐器的音乐实践,指导学生体会歌曲的高雅意境以及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歌曲《踏雪寻梅》,而且了解了很多音乐符号的含义。演唱一首歌曲除了会唱曲调之外,还要注意它的艺术处理和它所表达的意境,你觉得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淳朴的生活情趣)。自古以来,人们对雪情有独钟,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一些与雪有关的诗词,演唱与雪有关的歌曲,画画美丽的雪景图,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踏雪寻梅》教案11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2、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的意境。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在歌唱中将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与乐谱的理性认识统一结合起来,充分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演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下雪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组美丽的雪景图,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1、课件播放出示雪景图。
天寒地冻、百花凋零,但是在冰天雪地里只有一种花却在傲雪怒放、幽香袭人。这是什么花?(梅花)
请你想一想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提问后出示幻灯片)
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铛声,一个小朋友正骑着小毛驴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踏雪寻梅吧!(出示幻灯片,初听《踏雪寻梅》)
2、课件播放《踏雪寻梅》。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歌,它的名字叫做《踏雪寻梅》(课件演示),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由谁作曲的吗?
3、简介黄自。(课件演示)
二、学唱歌曲。(课件演示)
1、复听音乐,思考: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1)“霁”读ji,雪后放晴的意思。
(2)“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认识休止符。
4、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地唱好断音。
5、跟琴演唱歌曲,把学生易错处单独拿出练习。
①“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
②“好花摘得供瓶养”,休止的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
6、跟随录音小声的唱歌曲。
三、歌曲的演唱处理。
歌曲中出现了很多表情记号(出示幻灯片)
1、歌曲开始有一个“mp”,要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性的口吻来演唱。
2、四个“响叮当”下面都有断音记号,要怎样唱?(短促跳跃,力度表现驴儿由远及近的清脆铃声)
3、“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在驴处做一个骑的动作,提示学生挺起胸、自信骄傲的演唱。
4、“好花踩得供瓶养”是歌曲的高潮,所以力度是强,感叹地抒发情感,可以在这一句前半拍休止符的位置处加上一个闻花的动作,深呼吸一下,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巧妙的解决教学难点。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歌曲表现与拓展。
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出示打击乐器:串铃、碰铃、双响筒。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踏雪寻梅》你将会选择哪件打击乐器,你想表现什么?
各乐器的表现:用双响筒可以表现驴儿清脆的蹄声;四个“响叮当”用串铃,其余部分可用响板。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拍腿伴奏。
2、四个“响叮当”采用男女生接口唱。
3、尝试轮唱的演唱形式,两个声部相差一小节,此起彼伏,交相辉映。
4、欣赏动画版《踏雪寻梅》,跟随视频完整的演唱歌曲。(课件播放)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踏雪寻梅,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对,让我们学习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贵品质,愿梅花精神陪伴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