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山水画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山水画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山水画教案1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收集和选择适当的图片素材。特别是符合传统绘画特点的创作,注意融入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巩固对传统绘画美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和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
教学重点:在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上,运用山水画基础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在选择素材和创作中,融入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
课前准备
提前向学生布置作业:结合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搜集有关山水画图片资料,进行创作构思。教师出示预习提纲搜集各种山水画图片资料,根据教师所列提纲提前预习,并做好笔记增强学生对山水画的认识和了解,收集合适的图片素材进行构思。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展示预习成果
1.复习上节课内容(意境和形式美),然后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a.这几幅山水画的构图运用了哪种构图方法。
b.分析一下这几幅画,画家在笔墨处理和构图上有什么特点,作品带给我们怎样的意境。
2.组织学生讨论,或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引出课题学生赏析图片,展开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思考题
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欣赏图片
b.“山水画”的基础知识:
①“三远法”
③制作步骤④如何处理画面空间
如何与自己的创作构思有机地结合运用。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主学习,认真思考,通过查资料、观察、分析、比较这些图片并作出判断,形成初步成果通过以上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对于疑难问题,由教师点拨、讲解和演示
a.“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是古代山水画的三种构图方法,简称“三远”。
(教师结合图片作简要讲解)
c.画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在空白、虚实关系以及色彩等方面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以上问题由教师讲解并做演示,
利用色彩调节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学生回答所学知识
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了解“滤镜”的特色和可能达到的'效果,如何与自己的创作构思有机地结合运用
巩固学生综合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技巧的能力
尝试练习
了解了画“山水画”的过程和方法完成一幅有独特意境的山水画。
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给学生比较完整的创作时间,同时结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辅导
展示交流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说明自己的创意,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通过相互,认识自己的不足,引发更好的思路,保持兴趣
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山水画创作,并且能创作出体现自己对传统绘画意境和形式美感的作品。
让学生谈学习本课内容的收获与体会,教师给予归纳、,并出示下节课预习提纲和准备材料
中国山水画教案2一、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八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
(1)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想。(3)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3 难点:如何进行山石、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
山水画作品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欣赏屏幕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
1、中国画介绍
2、中国画的分类
3、中国画的发展
二、了解山水画
三、欣赏山水画
1、《江山如此多娇》《万山红遍》《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
观赏屏幕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
四、学画山水画
(一)、山石画法步骤
介绍山石绘画是中国画的基础,必须掌握山石画的基本绘画过程:勾、皴、擦、染、点。
(二)、树的画法步骤:
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要学会画树。(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3)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五、学生作品欣赏
诗中有画 ……此处隐藏4283个字……特的取景方式、笔墨运用,来表现峰峦充塞天地,体现出雄伟壮
阔的意境。《富春山居图》通过以全景式的构图方式、淡雅的笔墨,体现出豁达出世的意境。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它依赖于画家的创造,是情与景的统一,也是将实境转化为虚境的艺术活动。对画面意境的欣赏,也取决于观赏者的人生经验和文化修养。
(四)社会文化理解
提出问题:结合你所了解的作品,为何人们常以山水画来表达人的情感思想?
教师总结: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心系家园天下,把山水当做感受天地万物规律的媒介,山水之行是万物规律的具体化,人在山水中洗心养身,澄怀观道,可以从有限通达无限,获得“天人合一”的精神体验。因而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即山水画的'灵魂之所在,也是自然与人相融合,人文主义代表的结晶。
(五)方法归纳运用
1.方法归纳:教师总结欣赏画作的方法可通过内容、情怀、造化、意境几个角度进行赏析。
2.方法应用:结合你喜欢的作品,开展艺术辩论赛,辩题为:谈一谈山水画是否也可以叫做风景画?(甲方:不可以等同,山水画《六君子图》中疏林坡岸,湖水茫茫,线条细腻,可以体现出清远潇疏的意境,风景画《西湖美景》描绘了西湖优美景色,色彩鲜明,意境表达不够;乙方:可以等同,两者都描绘现实的美景。)
教师总结:两者不能等同,虽然都是由写生后加以创造再塑,但山水画描绘高山流水并赋有一定的意境,而风景画描绘世间景色,是对优美景色的再现。
(六)小结升华作业
1.总结知识山水画作品赏析可通过内容、情怀、造化、意境等角度感悟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2.升华情感:山水画对中国传统美术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自然与人“天人合一”的写照,我们要学会观察自然、热爱自然,体会山水画中的情怀与意境,领悟山水画中的人文思想,加深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养成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积极的弘扬这些优秀的文化。
3.课下搜寻描绘自己当地的山水画作品并亲自游历画中所表达的现实美景,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
中国山水画教案6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 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2、 其次,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三.小结


![诚信主题班会教案[必备15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322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