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唱歌活动教案

时间:2025-10-27 08:48:07
大班唱歌活动教案

大班唱歌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唱歌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唱歌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在别人睡觉的时候不打扰别人。

2、愿意在集体面前较自然地表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大树背景图一幅,小黄莺、啄木鸟、小松鼠、小猴子、睡着的鹿宝宝和醒来的鹿宝宝图片各一。

2、故事磁带,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黄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谁?它是一只小黄莺,它可爱唱歌了,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发生在这只小黄莺身上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爱唱歌的小黄莺》。

二、教师操作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

(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谁住在大树的最上面?它的下面是谁?谁住在大树的最下面?

(3)小黄莺可爱唱歌了,可为什么小松鼠叫小黄莺不要唱歌?

三、师幼合作讲述故事。 1、教师放慢速度讲述,故事对话部分引导幼儿讲述。

2、讨论:小黄莺最喜欢唱歌了,可现在鹿宝宝在睡觉,它不能唱了,怎么办呢?请小朋友们给小黄莺想想办法。

3、分享交流: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睡觉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四、师幼完整欣赏故事录音。 1、引导幼儿静静地等待小鹿醒来,在最后时刻,用醒来的小鹿形象调换原来熟睡的小鹿形象。

2、以小鹿口吻感谢懂得关心别人的小黄莺和小朋友们。

3、播放音乐磁带,带领幼儿和小黄莺一起为醒来的小鹿唱歌、跳舞。

活动反思: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理解和体验”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目标。

大班唱歌活动教案2

学习目标

1.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气氛。

2.能够创作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剪纸作品。

活动准备

1.幼儿搜集不同国家的人物图片。

2.歌曲《欢乐的小地球》(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3.长条形彩纸、安全剪刀。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请幼儿欣赏歌曲《欢乐的小地球》。

2.幼儿手拉手围圈,跟着歌曲的节奏向着同一个方向走。

3.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可一边走,一边跟唱歌曲。

4.请幼儿配合这首歌的意思,创作一个美工作品,教师可提议幼儿合作创作手拉手的人形纸偶;

步骤如下:

1.将长条形彩纸反复对折,像风琴一样;

2.在折好的纸条上描画半个人的形态,然后沿着线条剪;

3.拉开纸条,把不同国籍的人物头部图片贴在纸偶上;

4.偶身上绘画或贴上美丽的图案。

5. 每个幼儿创作完成后,可把大家的.作品连起来,布置活动室。

活动评价

1.能投入地参与音乐活动。

2.能通过美工作品表现对歌曲的独特理解。

备注

活动建议:

教师除了引导幼儿以剪纸的形式表现歌曲外,还可以引导幼儿用废旧物制作的方式表现大家在一起的快乐。

大班唱歌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感受唱歌的乐趣,体验歌曲 所表达的意境。

.学习用乐器打拍子,发展音 乐表现能力。

.从乐器的声音联想星空的景象,发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

.歌曲《小星星》(歌曲或音乐欣赏磁带或CD)。

.星星及月亮头饰、荧光棒。

.三角铁、串铃、铃鼓等乐器。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小组

1. 播放歌曲《小星星》,或老师示范演唱。

小星星

1 1 5 5 ︱ 6 6 5 - ︱4 4 3 3 ︱ 2 2 1 - ︱

一 闪 一 闪 亮 晶 晶, 满 天 都 是 小 星 星 ,5 5 4 4 ︱ 3 3 2 - ︱5 5 4 4 ︱ 3 3 2 - ︱

挂 在 天 空 放 光 明, 好 像 许 多 小 眼 睛 。

1 1 5 5 ︱ 6 6 5 - ︱4 4 3 3 ︱ 2 2 1 - ||

一 闪 一 闪 小 星 星, 满 天 都 是 小 星 星 。

2. 请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摇晃手上的发光物品,例如荧光棒等。

3. 老师和幼儿分别戴上“月亮”和“星星”的头饰,请幼儿一边唱,一边幻想自己在漆黑的天空中跳舞。

4. 请幼儿想象:“如果星星能发出声音,你认为它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请幼儿随意敲打不同的乐器,寻找能代表星星发亮的声音。

5. 请幼儿思考:“你认为哪一种乐器最能代表星星?”

6. 请一组幼儿敲打乐器,另一组幼儿唱歌。

评价

能跟随节奏敲打乐器。

能演唱歌曲。

大班唱歌活动教案4

艺术活动:会唱歌的豆子

生成背景:

科学区里,放着一些罐子和一些种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把不同的种子放在罐子里摇晃,让罐子发出声音来,细心的豆豆说:“我发现了蚕豆和绿豆放在一样的罐子里,摇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是呀,用瓶罐和种子自制乐器来进行音乐活动不是很有新意吗,于是我和孩子搜集材料,开展了本次富有特色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感知各种豆子的基础上,大胆表述豆子的特征。

2、积极探索豆子发声的秘密,乐意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3、利用自制的乐器大胆创编节奏并表演。

活动准备:

1、各色各类豆子(绿豆、赤豆、黄豆)

2、各类瓶罐

3、相关图示。

活动过程:

(一)观察各种豆子。

1、引导幼儿看看、说说豆子的名称、颜色、大小、形状等。

2、引导幼儿观察豆子的相同之处:都是圆溜溜的,都有一条细细的线等。

(二)让豆宝宝发出声音。

1、讨论:怎样让豆子发出声音?教师为每组投放一种罐子,幼儿进行尝试。

2、提出操作要求:选一种最喜欢的豆宝宝试一 ……此处隐藏3548个字……幼儿撤出“演习安全地带”。

三.结束部分

1.师幼一起欢呼胜利。

2.放轻音乐,教师带领幼儿沿场地四周边小结边放松。(甩甩小手,拍拍肩膀,捶捶腰,揉揉膝盖)

活动延伸:

1.将坦克垫投放到体育活动区,供幼儿进一步创新坦克垫的多种玩法。

2.拓展有关的坦克知识。

大班唱歌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认识多种纸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不同纸质发出的声音并用象声词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份:复印纸、卡纸、瓦楞纸、玻璃纸、报纸、皱纹纸

2、音乐《木瓜恰恰恰》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特殊的朋友,看看是谁呀?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操作

3、师幼讨论

这些特殊的朋友是谁呀?(出示不同纸质的纸,让幼儿知道纸的名称、用处。)

是纸。

是什么纸呢?有什么用?

瓦楞纸可以用来布置环境

白板纸可以画画、写字,还可以折纸。

牛皮纸可以包东西,报纸可以用来看的。

皱纹纸也可以布置环境,还可以用来跳舞。

教师:纸的本领真大,有的可以用来布置环境,有的可以写字、画画,还有的可以看、了解我们身边的、国家的事情、还有的可以用来包裹东西等等。不同的纸它的用途是不一样的。

(评析:一开始以朋友的身份引出,使幼儿产生了一种亲切感,通过操作让幼儿从视觉和触觉上感受不同纸的质地,使幼儿知道各种纸的`名称和不同的用处,从而引起幼儿对纸产生探索的兴趣。)

4、探索纸发出声音的方法,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声音。

第一次玩纸,探索不同的方法。

纸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能“发出声音”,我们桌上有一些不同的纸,我们去玩一玩、试一试,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让纸发出声音?把你的做法与感受与同伴讲述。(幼儿操作)

你玩的是什么纸?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纸发出声音的?

我玩的是瓦楞纸,我是用弹的方法的。(幼儿示范)

我用的是拍的方法和搓的方法。

我用刮的方法和甩的方法,还有往两边拉的方法。

我用了两张牛皮纸上下拍打的方法。

再次玩纸,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这些纸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幼儿玩纸)

不一样,有的纸发出的声音是清脆的、有的纸发出的声音太小了、轻柔的。

有的纸发出“沙沙”的声音了。

教师:能让纸发出的声音有许多。有甩、拍、搓、弹、拉等方法。小朋友还发现了不同的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有的是清脆的、有的是轻轻的、柔柔的声音,还有发出“沙沙”的的声音。

(评析:给幼儿了两次玩纸的机会,每次玩纸的要求各不相同,是逐步提升的。在玩纸的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使纸发出声音的许多种方法和不同的纸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开阔了幼儿的思维。)

5、选择纸张为乐曲伴奏。

自由选择纸张伴奏。

这么好听的音乐如果用我们的纸来为它伴奏会不会更好听呢?我们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来尝试一下吧。(幼儿选择纸张)

用不同的方法为乐曲伴奏。

你想用哪些方法来伴奏呢?

先用拍然后用弹再用搓的方法来伴奏。

幼儿听着音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为乐曲伴奏。

(评析:让“纸能发声”这一特性,在幼儿的感受中得以发挥,让幼儿过了一把瘾。享受音乐的美,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6、活动结束

这首《木瓜恰恰恰》在小朋友的伴奏下变的更加好听了,原来很普通的纸还能为乐曲伴奏。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纸,它们是不是也能发出声音呢?请你们去找一找,玩一玩,再将能发出声音的纸收集起来,放在我们的发现室吧。

(评析:活动中教师只让孩子们探索了几种较为常见典型的纸,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种类、质地、用途不同的纸,但是有的纸能发出声音有的却不能。通过请小朋友寻找把这一活动引向了课堂之外,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班唱歌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 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 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

3、 创编出不同的节奏。

4、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室外环境 报纸 硬纸板 长凳 塑料布 铁筒

活动过程:

一、充分感受: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

教师:看看我们脚上穿了什么样的鞋子?

幼儿:

1、我穿妈妈的高跟鞋。

2、我穿爸爸的大鞋。

3、我穿姐姐的运动鞋。

4、我穿奶奶的布鞋。

5、我穿妈妈的靴子。

教师:我们穿上大鞋走走、会有什么感觉?

幼儿:

1、脚上感觉非常松。

2、踏起来声音很响。

3、脚有些穿不稳当。

4、人变高了。

5、我觉得有些站不稳。

6、像走在小山坡一样。

7、像踮着脚尖走路。

教师:我们去踏踏周围的其它物体,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活动,感受踏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和教师提供的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有什么感受。

幼儿:

1、踏在铁块上,像铃铛的声音。

2、踏在铁块上,像打雷的声音。

3、踏在塑料袋上,像小雨的声音。

4、踏在木凳上,像打鼓的声音。

5、踏在大型玩具上,像地震的声音。

6、踏在地砖上,像小马跑步的声音。

7、踏在铁盖上,像拍巴掌的声音。

二、游戏引导

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

老师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并说:"我的小鼓会唱歌"。然后小朋友说"我的大鞋会唱歌。"并跟着小鼓踏出相同的节奏。

三、自由创编

教师:你们的大鞋会唱歌,还能不能唱出更好听的歌呢?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唱唱、听听会唱出什么不一样的好听的歌。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在音乐活动中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所以我要扎实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大班唱歌活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