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随笔

时间:2025-07-22 04:30:10
父亲的随笔

父亲的随笔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父亲的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父亲的随笔1

每年父亲和母亲的生日我都往家里赶,坐火车坐高铁或者汽车,携带很能撑面子的礼物,儿童玩具、零食等等。

这个阴历五月爸爸的生日,我一样抛开工作回家,家里的亲戚朋友都会到齐,年年还是那些人,今年少了2个人,一位是做批发生意可能太忙来不了,一位是外公的弟弟,也就是小外公已经病得出不了远门,今年过年的时候去他家拜访兴致冲冲的喊着他,他却缓缓站起身来,脚步挪动似乎不便,年纪大了,身体状况突然下滑很难让人想象,想象去年他还是很硬朗的,骑着老式自行车来我家吃生日宴,今年只是托人带来了祝福。

给父亲买的T恤似乎太宽松穿不了,钱没少花,出嫁了,给他们的关心真的少了,连衣服都买不好了,只是强调价钱要买贵的,却没在意是否做了有意义的事情。

客满人多,一僧侣打扮者闯入,之所以说闯入是因为打发他都不走,母亲说之前有求过福,今天就不必重复了,父亲放不下面子,也觉得今天心情不错,掏出20元收下僧人的佛祖相片,僧人欲转身走又还,让父亲签个字,写下家里人口数量,保全家平安,父亲想了想,挥洒下一个壮观的数字,只是我再怎么算计,心都是拔凉拔凉的,这个小小家庭人口统计已经不包括我,我其实是懂得农村人习俗的,我们结婚的.时候我在家拜别了父母,也拜别了祖人,所以我当然已经不是这家的人口之一,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受伤。

父亲没别的意思,他待我比两个哥哥好,他只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村教师,封建思想顽固,总是一丝不苟,他对我们的要求是要做正直的人,他说哥哥都生活稳定了,他最担心最不放心的是我,他说要来查看我的工作业绩。

父亲对我的爱我丝毫都不怀疑,只是讨厌农村人的古老思想,我怎么就不是这家的女儿了

父亲的随笔2

父亲节到了,可是您没能等到这个属于您的节日。阴阳相隔,5月24日21:39。

爸,节日快乐,今天,我送去我的祝福和祈祷,不知此时此刻,那一边的黄玫瑰,是否能够芬芳这个温暖的时节。

今天,恕我还不能够透悟您的一生,只得回忆和感悟一下那最后的路。

去年底您就得知这样不可医治的疾病袭来,那时还瞒过我,在我20周岁的时候赶到保定来祝福我的生日。那时咱们全家照的照片,成为最后的窗户纸覆盖着的幸福。所以妈妈那时眼泪在转身时悄悄落下。之后还是妈妈告诉我的,可那时您仍想对我瞒下去,怕我担心。

爸,您不知道吧?虽然不愿意有这样的事情可担心,但能够有人为您担心,也算得上是一种安慰吧。

我不敢去想,一个人静静而无可奈何地等待生命结束那一刻到来的感觉是怎样的。就如同您自己,口头说是大不了没有了,可您心中不也是到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地坚持着要活下去吗?过年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日本的绘本动画,叫做《象背》,也译为“象之背”的,讲述的就是象父亲被可能是天使的告知了死亡时间之后,他在剩余时间的事情。听着音乐,我罕见地落泪了。相似的感觉,或许还有相似的道路。

您毕竟是在我面前伪装坚强,声音也听起来很有力量,让我们感到,您没问题的。是吧。打电话的时候,不管自己多么痛苦,都会在电话那一边,告诉我,好多了,不用为我担心,很多时候都甚至是您在安慰我。其实我都知道的。

寒假开始我就没有回家,而是去医院陪您了。我没有对同学们说,他们发现我没回家也最多奇怪一点而已,只有一个小时候的同学模糊地意识到了问题可能比较严重,感谢这位同学的细心。不过这里有一点,我从得知事情之后,就时不时的请假、离校,或者做事情也不像以前那样全然如约,这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理解的,尤其是这学期,最近病重的时候,我两边顾得手忙脚乱,有些同学也倾向于从不好的角度理解,还有些误会存在。不过,爸,这些您不必担心,我会处理好的。既然选择了隐瞒,就有被误解的觉悟。到了真相大明的时刻,误会会去除的,毕竟,同学们也都是好心。所以,没有什么。

为什么隐瞒?其实反过来说,为什么公开呢?没有公开的必要,说了徒增混乱,还不如让我们独自承担。妈妈也没有对同事说什么,和我一样的。

元宵节的时候您非要拉着我去楼下,去家属区的各处看看,尽管身体已经很无力,走到家属区后边都已然不能。那天您说,这是能看到的最后的元宵节灯会了,我所不愿意听到的话语啊。可是,这不是想不想听到的问题,生命的安排,很简单就能让人无法反抗。

我这一年也因此怀疑,人能够对生命对外在有多少的作用力。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还天真的以为,只要想做,没有做不到的。可是,事实一遍一遍地告诉我这个想法的幼稚,而且在此刻,通过这种方法,更加深切地告诉了我,在命运面前,人是多么无力。您的一生,也没有轻松了,没有偷懒了,却仍旧有太多的遗憾,一生的积蓄也不足以在半年的时间里停驻自己的生命。到了最后,因为这个而绝望痛苦的妈妈和您,是怎样的想法呢?

但是,我不会放弃的'。有个从小的好同学告诉过我,“总要有一个人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很难了我知道,但我会努力。为了您的愿望,为了妈妈的幸福。

加油。

在保定住院之后,回到家里,您还想着,虽然没有体力去上班工作,但是或许还能够在家里做饭等等,帮妈妈减轻压力。这些您对我说过,或许妈妈也不知道。后来我在家翻捡的时候,我看到您那时等到妈妈出门上班之后,自己在家的记录,叫做“这就是生活”,写了每天身体越来越差的状态。您心中的痛苦,太深了,这些都埋藏在您在我们面前露出的微笑之下。

您说,不能再去医院,要坚强,要努力。再去医院,怕是回不来了。

可是,事情仍是这样发生了。

那天,正在上数理方程课,我接到妈妈的电话,说是您吐血了,情况紧急。那时候您和妈妈都很害怕,您抱着妈妈一直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当时直接出校门打车赶回家的,真是有史以来最勇敢的决定。等到我赶回去之后,您的情绪有些恢复,情况也稳定下来。这一次就算过去了。

可不久之后又一次,也就是5月23日,在深夜大量吐血,就再没这么幸运。这一次也是最后的见面。

周一清晨我出早操之前接到电话,就直接赶回去的。什么早操,什么合唱,什么电机,都可以交换,只要能赶回去。到达的时候,我看到您是那么消瘦,说话也没有力气,意识是不是清醒也不好说了。很难过,真的。妈妈也在医院陪您很久了,那样辛苦。所以那天晚上,我熬夜照顾您,也是为了让妈妈好好休息一下。那天晚上,您因为一阵阵发作的痛苦而辗转,挣扎翻身的时候,手臂碰到我扶您的手了,这点小事,天亮之后您还记得,对此念念不忘,说是不是半夜打到我了。唉,您那般的痛苦,又为何还一如既往这样想着我呢。

但又如何?治疗也早已不能回天,很快,各 ……此处隐藏13457个字……时在一旁的我,心里不知是啥滋味,是感谢他对我的关心,还是可伶哥哥象以前我那样的不幸。从那以后,我就得到了天翻地覆的待遇。

父亲对我,也改变了所有的不快,都是因为我考上学的缘故吧。

在我毕业成了家,居住在繁华的城市里,我就想念着他们,我把他们从偏僻的农村接到我们家,不管父亲以前对我怎样,但他和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真是不易。我们把他们接到身边,这时的父亲变得更加让我刮目相看,以前那霸气十足,犹如虎豹的脾气不见了,变得是那么和善又体贴。就象有一次我和他们在一起说笑时,我说到了他们俩,老了老了才产生爱的火花。他对我的母亲也疼爱了,以前那个凶巴巴的样子都被温柔替代,也许是他心情舒畅所致,还是他真的转变了,只有父亲他自己知道。

父亲的随笔12

父亲今年已届72岁高龄。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虫”。

父亲有一个令人费解的习惯——“读”书。只要手中有书,必定旁若无人,口随眼动,振振有声,抑扬顿挫。时常,还能听到他长时间“读”书而出现停顿吞咽的声音。看他戴着黑框老花镜,一字一句从口中读出,那种痴痴的样子,我极为不解。有时候忍不住在父亲“读”书正酣之时打断他:“人家都是安静地看书,您却总是大声朗诵,不口渴吗?不觉着累吗?不怕吵着人家吗?”可他总是煞有介事地答道:“读书就是要大声‘读’,不读出声还能叫‘读’书吗?”弄得我无言以对。回味着他的话,或许还真有些道理,想想我们每次临考之前,哪次不都是通过大声朗诵以增强记忆呢!

记得我小时候,姐姐从省城捎回一本《宋氏三姐妹》。父亲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地念了一遍又一遍。夏夜纳凉之时,父亲经常为我们娓娓讲述书中的精彩情节与点滴趣闻。可是,这段好景在我以优异成绩考入镇重点初中之后便结束了。入初中没多久,适逢学校打算组建图书馆。由于经费非常紧张,学校无力添置藏书,便发动学生自愿捐书,多多益善。作为积极分子的我,回家后翻箱倒柜,竟然也“搜刮”出近二十本。其中,自然包括父亲最喜爱的《宋氏三姐妹》。为此,三年初中生涯,我没少听父亲的念叨与埋怨。我很是后悔和自责,可脸皮儿又那么薄,终于没敢找老师把书要回来。

后来,我顺利地进入大学,继而读研、读博。在外求学期间,虽然跟父亲的相处时光甚少,然而,偶尔回家还会感受到老人家对《宋氏三姐妹》的念念不忘。谈起其书其事,竟然还是如数家珍。博士毕业之后,我进入了人民出版社,经济上不再如学子时候那般囊中羞涩,于是就琢磨着给父亲买一本《宋氏三姐妹》。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宋氏三姐妹》是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东方出版社正是人民出版社的副牌。我很幸运地从责编老师那里获赠了一本市面上早已售罄的《宋氏三姐妹》。抚摸着熟悉的封面,心情既激动又喜悦!我当即把书给父亲寄了过去,随寄的还有一个放大镜。后来,姐姐告诉我,父亲收到书,小心地捧在手上,口中喃喃道:“就是这本书,就是这本书……”我顿感欣慰,心底升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轻松。

前两年回老家过春节的时候,无意之中,我听到父亲与我那刚上初中的侄子的一段谈话。大意是父亲让侄子跟他的同学好好说一下,先还一本书,另外一本书过两天看完了再还。我心头一怔一乐。“怔”的.是想起了自己刚上初中时候把父亲的书捐给了学校,而现在我的侄子也上了初中,却是替他借书;“乐”的是,这么多年来父亲阅读的习惯还完美地保持着。后来,我那颇感无辜的侄子告诉我,自己经常跟同学交换着图书来看,每次,只要被我老父亲发现,必定会打一个书“劫”,等他看完才还。毕竟已是古稀之年,父亲“读”书的进度慢了下来,常常延期还书,害得侄子经常要颇费口舌跟同学解释。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书虫”。我常常想:若非幼时家境贫困而过早地走上了为家庭生计而奔波的艰辛之路,或许,父亲会有另外一种不同的人生。

父亲的随笔13

小时候,父亲很少管我,更难得对我进行一次苦口婆心的说教。因为,父亲曾经对我说过,他小时候最怕的就是,爷爷常常喋喋不休地对他进行一番强加的大道理灌输。

童年的我,因此活得很洒脱,毫无半分压抑和拘束,父亲从未施加任何负担给我,让我拥有了一个很美好的童年。

记得有一年暑假,直到第二天就开学了,我的作业还有一半未做完,以至于把自己当时愁得实打实的不知所措、燥动不安。那天晚上,父亲第一次与我进行了促膝长谈。

父亲说,他并不期望我今生能获得多大的.成就,怎样的光宗耀祖,只要自己能过得开心就好。但凡事又不可做的太出格,最基本的原则一定要遵守,你现在还是个学生,学好知识是你当下的本份。做为一个男人,凡事理应学会有所担当,别总是让人家看不起。同时,这也是对你自己的一种尊重。

第二天,父亲还亲自陪我去了趟学校,向相关的老师做了一番认真的检讨和诚恳的道歉,当时对我的触动挺大,也让我后来受益匪浅。

父亲的随笔14

今年腊月二十九,父亲生日,四十七岁,不知道今天会怎么过去,重要的是说一句生日快乐,其他的或许都还无足轻重。

明天大年三十了,跨年依旧陪着父母,我没有像别人一样抱怨没有女伴,庆幸的是我还能陪在父母身边,今年晚上自己吃烤肉,母亲嫌弃外面的不干净,索性自己在家做,我等着呢,晚上烟熏得她脸上油亮,没有灯光和烟花,也能笑得漂亮。听同学们说初五就要离开了,去石家庄,去北京,去天津,一走好几十天,去艺考,去奔前程,有人为了梦想,有人为了前途,匆匆忙忙很多年,感觉昨天还在高中,转眼之间就要说再见了。

初三就离开家了,提前给手机办好了漫游业务,想在外能不受限制的多听爸妈唠叨唠叨,多少年了,未出门的妈妈已经把爱变成了一种担心,既然不能改变,那就尽量让她高兴,反正几十分钟的时间花给妈,能让她省心一点都不亏。年前去北京之前,心怕会紧张,约了朋友大晚上出去唱几嗓子,临行前大雪,在外面走了两个来小时,心里也舒服了许多,算是受虐吗,我想是吧,但也快乐着,路上人们看神经病一样看着我们,我们也没在意,初四晚上还会去吗?不一定了吧,很多事是高兴去做,刻意做出来的.也感觉不到多少意思。

写完东西总会想,这次去如果又失败了会怎么样,多少天了如今也释怀了,多少是一次考试,艺考同高考一样重要,我不会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否定自己,也不会因为任何一次成功肯定自己,就像父母多年前说的对我说的,“你是我心里最好的孩子”“你在我这里谈得上是一事无成”。

父亲的随笔15

欣赏儿童,如同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欣赏眼前走过的各种女人,你不知道下一个走过来的是老妇人还是小姑娘。总能给你带来些许的突然和惊喜。抱着这种心态,和儿子一起玩去。

早上,在通往旅顺的车上,6岁的儿子不顾副驾驶座位上独有的视觉享受角度而安然睡着,也许车子的颠簸总让孩子们感受到母亲怀中襁褓的频率吧。

窗外的景色一下子变的熟悉而陌生,熟悉的'是道路,是山,是水,是空气;陌生的是建筑,是人。哦,正路过的这里分明是我母亲的故乡,是我小时候无知而快乐的童年,是我梦中经常光顾的地方。空气还是那么亲切,在试着呼唤着我回去和她一起歌唱,但快速的城市化让她改变了外衣,工厂和楼房“玷污”了我的童年,面对曾经的“朋友”,我只能感叹时光的残酷。

《父亲的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