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工实习总结【优】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工实习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工实习总结 篇1车工 第一次金工实习,对我们来说感觉很新鲜,一大早,我们迎着朝阳,兴致勃勃地走向向实习基地,金工实习报告格式。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金工实习的意义,课程的安排,以及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总体而言,我们上的实习课明显偏少,这可能由于场地的原因,不过相信以后学生的实习时间会逐渐增加。接下来,老师为我们详细的介绍各种刀具,工件,车床的相关知识,虽然这些知识对我们很陌生,但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们开始产生了兴趣,听的也比较认真,因为这些知识是最基本也是最最重要的,接下来我们按照分组,由不同的老师带领参加各自的工种。首先接触的工种是车工。车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和刀具的移动来加工各种回转体的表面,包括:内外圆锥面、内外螺纹、端面、沟槽等,车工所用的刀具有:车刀、镗刀、钻头等,车销加工时,工件的旋转运动为主的运动,刀具相对工件的横向或纵向移动为进给运动。
面对着庞大的车床,我除了好奇外,对它十分的陌生。老师给我们细心的讲解车床的各个部件的名称和操作细则,我们逐渐熟悉车头,进给箱,走刀箱,托盘等主要部件的控制,老师要求我们先不开动车床,重点进行纵横向手动进给练习。要求达到进退动作准确、自如,且要做到进给动作缓慢、均匀、连续。到一定程度后可开车练习,每项操作都进行到我们熟悉为止,接下来,老师要求我们做自动走刀车外圆,每次车的直径为20 mm,那么刀具只能前进10mm,并要熟练掌握操作顺序:先将托盘对准工件调零,退刀调节刀具要前进10mm,开车,待走刀前进到3/4时,改为手动走刀到精确位置,退刀停车。经过几次的训练,我们已经熟悉了本项操作。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只能给这个任务,不过我们做的很认真,也第一次看到自己在如此庞大的机床上的劳动成果,心里真的很高兴。
铸造成型
铸工 听做完的同学说,这是个不轻松的活儿!要让那些没有形状的沙子和泥巴变成我们想要的东西是要我们好好的动一动脑筋的,它需要的不仅是我们的体力,还要我们的耐心,来不得半点马虎!
铸造成型,可以说完全是对小时侯玩泥沙的回味。不过这次除了那份冲动的心外,更需要的要算是细心加耐心了。看起来就这么简单的四步1造下沙型2造上沙型3打通气孔4开箱起模与合型。但是要想做出让大家叹为观止的模子来,不通过反反复复的修整是不可能得到的。有时候妙笔能生花但有时候也就是因为你的一点点修补让你前功尽弃!一上午尽管我们都给累得腰酸背疼,但是看到我们的辛苦换来的成果,心里就想其实那也不算什么!只是连我们自己都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一堆东西在我们的精心加工下竟可以变成如此漂亮 。
电焊 曾无数次看到建筑工地里闪烁的电火花,我知道那就是焊接,这节课,我们也要接触到令很多同学畏惧的焊接,本想着操作起来很容易,然而事实却并非那样,比我想象的要难的多了。
首先主要介绍焊接的相关操作和一些注意事项,焊接所产生的气味和刺眼的光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我们在操作时要懂得保护自己,穿上工作服,带上面罩。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焊条的角度一般在七十到八十之间,运条的速度,要求当然是匀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是不快则慢,很难保持匀速,因此焊出来的结果是很不流畅的,有的地方停留时间短则当然没有焊好,还有裂纹,停留时间长的地方,则经常会出现被焊透的毛病,出现了漏洞;焊条的高度要求保持在二至四毫米,然而在自己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漏洞百出,因为在运条的同时,焊条在不断的减短,因此要不断的改变焊条的原有高度,这控制起来就有些困难了,高了则容易脱弧,而低了则容易粘住,实习报告《金工实习报告格式》。每个同学都尝试3根焊条,看者自己焊出来的千奇百怪的形状,心里那个着急啊,还好在自己多次焊接后,开始慢慢地找到手感,在最后的考试中以良的成绩通过。通过此次焊接,我们已经掌握了点焊接的知识,但要想作到职业工人那样标准,需要我们反复的练习,熟能生巧。焊接虽然很累,也很危险,但我们亲手焊接过,体验过,以后有机会再好好实践。
钳工 听说钳工是最累一项工种,老师告诉我们,钳工是一项完全靠手工来制作出各种零件,是最能锻炼一个人动手能力的,一些伟大的工程师,他们都很重视自己在钳工方面的锻炼,而且都能很好的掌握钳工。听了老师的话,我们顿时觉得钳工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工种,实习期间应该好好去体验。
钳工是在一间单独的实习车间进行,我们面对的是3个庞大的工作台,上面安装了许多台虎钳,用来夹各种工件。左面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包括:手锤、手锯、各种锉刀、丝锥、板牙、以及划线工具等。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金工实习各种知识,由于工作时间的原因,老师今天只要求我们做最基本的锯和磨,我对这些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不过真正能够掌握它,还是要付出自己长久的努力。从最基本的开始,我们自己选了些钢板,设计自己想要的图形,我先在钢板上用粉笔画上五角星,把它夹在虎钳上,用手锯对准画好的线有节奏地来回运动,这是一项比较类的体力活,没掌握好姿势和技巧还真是费劲,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体验到“绳锯木断”的感觉,先在起始线上锯出一个小口,然后右手握住锯柄,左手虎口压住锯前端,匀速拉动锯条,看着自己心目中的模型逐渐清晰起来,内心的喜悦驱除了手臂的酸痛。接下来是要对锯过的端面进行锉工,先用粗锉,再用细锉,把自己设计的五角心弄得光亮。虽然钳工很累,不过看着自己辛苦努力的.成果,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当自己奋斗过、努力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自己都会乐观地去面对,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数控实习 主要学习了:数控机床的结构;数控机床的机理;数控机床的编程语言;数控机床的编程原则;数控机床程序的修改;
虽然说在实习的过程中充满了苦和累,并且在有的工种中还充满着相当的危险,但是正是在这种心与力的考验之中我猜得到了更高的锻炼和有了更好的体位和提高。我还记得初碰机床时的激动和无所适从,在很长的时间里不敢下手或者说没有去做出实质性有意义的动作。事后你会体味到这是一个自信心的问题,当你对新事物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就没有必要畏首畏尾,胆怯行事了。在加工的机件飞出的那一刻,我还记得我的我是怎样从心凉到手的,如果这是在真正的机械加工的过程中这会是多么大的一次事故阿!所以我觉得:做事切忌毛毛躁躁,急于求成,要按部就班,稳中求进,尤其是在做技术这方面,我觉得技术求得不是速度,而是技巧和精度,速度只是在熟练程度上的一种奖赏!如果没有熟练度而去讲什么速度,那只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记得做钳工时,给料锯歪了,本来一般来说锯完之后只要再锉一两毫米就行了,没办法我就只好愣是锉了将近一厘米。当时那叫一痛苦啊。锯了 ……此处隐藏20525个字……的男生吧。我随口这么一说,她们三人竟同时反对。我还记得庆娃有这么一句说得特别好:“你维护的是你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尊严。”
当时,我躺在床上,心里闷闷的,想了好久。
我是很担心钳工,这东西要把四毫米厚的45#钢纯手工用锉刀磨成铁屑,多少人都说了,有些男生都会费力不浅,对女生而言,那更是难上加难。之前我们组搞车工——那玩意儿容易,一切的操作只需靠几个手柄和游标卡尺的读数即可,我中午便跑到琪琪那里去观摩钳工。
当时杭荣南已经早早到那间教室,我看到他那大幅度的挫削动作还有那几乎磨完的榔头头部,当时就震惊了:整个工具只有夹持架子和两把锉刀,剩下的全靠胳膊,还真是纯手工劳作啊……杭荣南边磨边吃力地说:“要用力磨!”我看了下我那直径略小的胳膊,咽了口唾液,说:“男生是‘用力’磨,那女生呢?是‘拼命用力’磨?”他就笑了。
车工的日子是真的不错。除过那车间的气味让人难受之外,一切都还不错。一个师傅带十个人,带我的师傅也不知领过多少批学生了,但对每一个学生都不吝惜给予他那种特有的笑容,他胖胖的,咧开嘴笑时,眼睛便会眯成一道缝,跟弥勒似的。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儿,晓娇跟庆娃的师傅,同时也是我师傅的师傅,按辈分我得喊他师公……她们俩特别喜欢串班,一次跑过这边找我,便对我骄傲地说:“按辈分,你们得喊我俩师姑啦!”师傅便咧开嘴乐呵呵地笑了。
第一天下班后,由于我的车床恰好在一台立柜旁,师傅便拉我过去,说:“来,交给你一件事。以后每天下了班,就把工具收齐放在抽屉里,钥匙藏在垫子底下,钥匙上有几个豁豁,就对应的是几号抽屉……”说完,又加了一句:“等车工实习完,再给你加几分。”“还有加分?”“嘿嘿,有奖励的么”。
加不加分我不知道,从头到尾师傅连我的名字都没问过,我也不清楚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张,后面的那个字写得过于龙飞凤舞,我辨认了好久都没看出来。加之他所带学生的大部分榔头都是由他包办的,我注意到他从来就没停下来过,给这个做好又去给那个做,但是,师傅无疑每次都想帮我做点什么,就如那个榔头手柄的螺丝头,我什么话都没说呢,刚准备开车,师傅二话不说走过来帮我车好了,全过程不到5分钟,用卡尺一量恰好9。8毫米……
其实这件事反而让我有些遗憾,本身我是真的想自己做的,这样一来成了手柄几乎是师傅免费赠送的了……他还跟张皓迪说:“你是男生,要多帮着她点儿!”张皓迪说:“这……她老想自己做!根本不让我动……”“哈?不可能吧!”师傅笑了。
我掰着指头一数:外层的黑的是我自己褪的;螺丝头是师傅打的;花是师傅压的;锥面是师傅车的;打磨倒是自己磨的可中途张皓迪还帮了我很大的忙……好吧,基本上没有我自己做的地方,就算是打磨,我手腕还酸得不得了。到处理尾部时,师傅又笑眯眯地对我说:“尾部我给你弄吧!”我把榔头柄藏在身后,摇头笑道:“不要!我要自己弄。”
张皓迪占了那个车床打磨,我没办法,只能等苗苗和苟彤的那个机子。苟彤不在,托苗苗帮他车,我看着着急,于是给苟彤车尾部,没想到45度刀车出来效果惨得惊人……我看着那个凸出来的像领子一样的`部分,看着苗苗惊骇的目光,竟然一点内疚感都没有,看着那个手柄哈哈大笑,是被自己逗的,也包含了许多无奈的意思。我抬头一看,刚好目光与正闲得无聊“师公”对接,“师公”就有些跑过来,说:“没坏没坏!”然后便拿到一架空机床上,有些得意地说:“看师傅的师傅怎么修~”于是便乐颠颠地换刀、切割,竟然将尾部修成了圆球形!苗苗吁了一口气,说:“苟彤因祸得福……”其实让师公露这一手也不容易了,晓娇他们班的榔头尾部全部都是“师公”车的,但全部是省事儿的圆柱体。
我本来想试试圆球状尾部,后来一想,自己没那技术还是算了吧免得弄巧成拙,于是自己车了个圆柱形的就算结束。打磨时间比较少,结尾比较粗糙,我郁闷了好一会儿。此时,这已经是最后一天车工,我们打扫完卫生,师傅对我说:“本来想给你做一个圆的,好看,结果你还不要……”我说:“圆球的在市场上是能买到的,要自己做才有价值!”师傅微笑着点点头,略微有些惊奇地看着我。
我承认我想法总是跟别人不大一样。
车工这四天我的确很幸福,主要是师傅真的很好,让人能体会到一种温暖。数控就是简版CAD,我最后删线删错了结果紫金花变得很胖……特种加工也就是了解到了计算机程序是有多强大,两个老师都挺有趣的,前面那个老师貌似是个车迷,什么事情都拿汽车对比,好像还说了“奥拓的外壳,奥迪的发动机”。这话让我想起了张学锋老师的“你奥拓的外表下有一颗奥迪的心……”后面那个老师则是拼命抑制自己的陕西话往外冒,反而显得更喜感,他态度很和善,不停地问我们抄袭实习报告时有没有记?想也没人记,然后他就一条条解释这些代码是啥意思,我们基本没人听因为听了也听不懂,其精力主要集中在那全自动的车床切割小葫芦上……
钳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昨日那一下午纯粹就在干一种古人一位老太太干过的事儿——“铁杵磨成针”。不过,好在老师还说了一句技巧,这话我记得特别清晰,也一直在用:左手的劲儿由小到大,右手的劲儿由大到小。
磨的时候真的能体会到什么叫艰辛。我之前既然说了,那我就绝对不会求助于男生帮我磨一下,尽管我的胳膊几乎是班里最细的。那手套带着却并不觉得防滑,于是得拿右手手掌抵住锉刀底部拼命往前推,左手则是压住锉刀的头部力气由小到大往前推。最后,最疼的两个部位就是那两只手的那两个接触点。磨完之后,我手颤抖得没法控制,手套上全是汗,一时间竟然摘不下来,脱下来后,那两个部位明显红肿着,好在没有磨出泡,恢复得也算快,昨天回去后,是握不了手机拿不住笔,写字儿手软软地颤抖着,现在则只是胳膊酸痛得抬不过肩罢了。
有好几次都想让男生帮一把,甚至有些绝望,因为自己废了那么大的力气,却只能磨下来这么一点点,男生却都快磨完了,我的手颤抖得几乎握不住锉刀,那不是疼,而是根本就因为过度的疲惫而麻木了,仅仅是机械地一前一后运作,有时我实在推不动了,甚至会用身子帮着把手往前顶……但是我什么都没说。这件事让我对马克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工人活得那么辛苦,当时肯定没有特种加工帮你自动切割小葫芦,就给发那点工资,不造反才怪……
我自然比男生晚磨完20到30分钟,甚至,他们已经用小锉刀精加工(也就是打磨)了好久了,但我很自豪了,因为我是自食其力的,而且,我毕竟是个女生,一下午挫完加上打磨完,不错了。不过,我也绝对不敢掉以轻心,要是下周用锯条锯坏,恐怕我会发疯的……
以前我用过砂纸啊锉刀啊锯子啊,小时候最喜欢玩儿这个,捡一块废弃的木头,自己用锯条和砂纸加工成四四方方的一块,或是惊堂木,或是一个大大的印章——古装剧中县令常用的。我切歪过不止一次,惊堂木最后还是我三大爷帮我做好的。那个印章,虽然歪了,我却还是认认真真用砂纸打磨得无比光滑,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然后刻上自己的大名,那时没有打印机,只能自己手写然后雕刻,弄得无比难看,但是我坚持刻完了,还试印了一番,很是自豪。
本以为早已失去了那时自己动手制作木制小玩意儿的兴趣以及快乐,不想现在,我玩起钢铁来,一样痛并快乐着,这便是理工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