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

时间:2025-11-07 02:21:10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1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习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近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习用数学?

(3)学习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习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习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习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习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习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2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提高计算能力;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 ……此处隐藏2270个字……。你们认为今天谁表现得最棒呢?

今天的郊游就要结束了,现在我们回家吧。在回家的路上要注意什么呢?(教师适时进行安全及环保教育)

板书设计:

用数学

4人2人

?人

4+2=6“”(大括号)表示总数

“?”(问号)表示要求的数

?个3个

7个

7-3=4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 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 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5)小组讨论。

(6)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7)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

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

3、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暂时找不到身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善于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现在,我们回家吧!下课。

《一年级数学教案《用数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