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启蒙》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光启蒙》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光启蒙》教案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资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同学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准备】教学插图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幻灯(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月光启蒙》,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
2、考虑: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
(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朗读词语,重点指导“篱笆”“时辰”的轻声。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正确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回答问题: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A、轻声读。
B、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何疑问?同学质疑。
2、出示幻灯,总结同学提出的问题:
A、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
B、母亲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气启迪我的想象的?
(二)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疑问。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母亲给我们唱的民歌民谣。
(幻灯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谣。)
1、五首民歌民谣有何不同?理解“歌谣”、“童谣”两个词语的区别。
2、大声地读一读这五首民歌民谣,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同学自由地谈谈对歌谣的理解和自身读后的想象)
3、通过歌谣的理解来理解最后一小节中“含蓄、明快、风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
4、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谣啊,正是母亲唱的这些优美生动的歌谣为“我”开启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带来浓浓的诗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板书)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这么美的歌谣你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我也找来了两首歌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幻灯出示)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吗。
5、安排作业:收集家乡的民歌民谣,或者自身写童谣。
四、结束语:母亲为什么能唱那么多的民歌民谣,她又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气启迪我的想象的`,同学们回家继续仔细读课文,这将是我们第二节课讨论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大家和老师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了作者童年时的篱笆小院(出示课文插图),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些什么?或是想说点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生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2、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篱笆小院,与这对母子俩,一同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1、师: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起自身童年的夏夜,总是充溢深情地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投影,生朗读)是什么让作者对童年的夏夜总是念念不忘,觉得那样的夜晚永远是“美妙”的呢?
2、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划
师巡视,相机点拨。
3、同学分小组交流,倾听他人意见。
4、进行全班交流:
A: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小朋友眼里最美的时辰。(景色美)
B: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上一件白色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溺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母亲形象美是朴素的,纯真,神圣的。)
C: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那芳香的音韵。
1)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什么美?
2)体会到什么美?(嗓音甜甜,深情的。)
3)轻轻地读出这种感受。
4)读完后你觉得哪个词显得很特别,特别的亮眼?(芳香)
5)为什么呢?。引出并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闻,而这儿指的是什么?
6)是阿这是听了歌谣时让作者的内心充溢了芳香。这里“芳香”意思是:对世界对人生怀有一种美好的情感。不是吗?不然哪有这样的诗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7)同学们,你们见过芳香的歌谣吗?那么芳香指的什么/读出来。
8)读歌谣。自由读,指名读。(读出柔和,轻轻的,甜甜的音)
9)引读: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假如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小朋友,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D:高深莫测的夜空是个神话的世界。
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比较:自由读看两句有什么区别?从这相“竟”字你知道了什么?再齐读。
E: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溺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敬重之情。
F:童谣用拍手歌读,感受风趣
G:猜谜语。
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过渡、引申:
在这柔和的月色里,母亲为他唱歌谣,童谣,讲神话猜谜语,作者听着母亲甜甜的的声音,觉得童年的夏夜永远是分外的美妙,不由发自内心地说……
投影:“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①生朗读
②问:母亲不识字,她怎能 ……此处隐藏32603个字……春风会吹红桃花,吹黄迎春花,吹绿了草儿,大地到处花红柳绿,芳香四溢)
你们想象得真美!母亲的吟唱就像这三月的和风,吹开了花红柳绿,到处是春意盎然,让我们闻到了浓郁的——(点击)芳香
谁能读出这两个词的味道?太香了,让我们将这浓郁的芳香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吧!
(2)啊,芳香的气息真让人陶醉!那母亲的吟唱又像小溪的流水(点击),小溪的流水声是怎样的?(叮叮咚咚??)母亲的.歌谣就像这小溪的流水,充满了清脆,婉转,动听的
——(点击)音韵!
7、同学们,母亲吟唱歌谣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其实,母亲吟唱歌谣还有含义呢,现在谁能模仿母亲的声音甜甜地来诵读这两首歌谣?(再次出示歌谣)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母亲通过歌谣想告诉我什么呢?(要勤劳的母亲,做个热爱生活的人。)
(二)吟唱童谣
(指着板书)1、啊!这就是母亲的歌谣给我的启蒙,启迪着我要勤劳,只有勤劳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那她唱的那些幽默风趣的童谣,又将为我带来什么呢?
出示:童谣“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师范读,拍着手边读)
呵呵,童谣除了可以像老师一样拍手打节奏外,还可以找个好朋友玩对拍,跟同桌一起来试试吧,来读第二首,齐:“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我们还可以一边表演一边读哟,一起来吧:“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2、我看得出来你们很喜欢这些童谣,对吧?能告诉我为什么喜欢呢?
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王国。
3、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一起来读一读,齐:
(三)讲民间故事3
1、天资聪颖的母亲给予我的不只是民歌民谣,(指名读)谁来读
出示: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出示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母亲给我讲故事的月夜,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注意到图中母亲和我的表情了吗?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2、师:你听到母亲在讲什么故事?(再次出示句子)仅仅是这两个故事吗?你怎么知道?(生:文中有省略号,说明不只这两个故事)
3、师:省略号中又藏着哪些故事呢?
4、听着听着,此时你仰望星空,在这高深莫测的夜空中看到什么?(生尽情说)
5、夜空变得如此的热闹,你惊喜吗?(出示话)这段话中哪个字看出了作者与和你一样的惊喜?
(点击:竟)竟是什么意思?居然,竟然,没想到。,
6、我没有想到什么?多么令人惊喜呀,你来读读这句话!
(我听出了你的惊喜。谁能读得更惊喜些吗?谁还愿意读?)
7、师:是什么让高深莫测的夜空变成了神话的世界?
8、师:(指板书)太了不起了,母亲!您讲的故事不仅给我带来惊喜,还启迪我的想象,让我浮想联翩。来!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惊喜吧!出示句子
(四)猜谜语
1、在这如水的月光下,我们还听到了这对母子的一段有趣的猜谜对话呢!
(师生互动,分角色朗读“猜谜语“)我来当母亲,谁来当孩子?其他同学来读一下旁白。
2、猜谜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慈爱,智慧,富有才华)
3、(指板书)其实母亲让我猜谜语也是要启迪我的想象和智慧啊!
4、啊!如水的月光下,童年的我,有了这样一位拥有智慧与才华的母亲相伴,怎能不充满着无尽的幻想和快乐呢?所以尽管母亲不识字,我依然深情赞颂到:生读——
(课件出示)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三、深情倾述,升华情感
1、这就是我的母亲,这就是勤劳、智慧的母亲,在我还是混沌无知时,是她用民歌民谣,神话故事、谜语,为我打开文学之门,让我爱上了文学,成为一代诗人,否则现在我也只能是一名平凡的人了。所以想起这些,作者饱含深情说到——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一生读,让我们记住母亲的恩情吧!来,拿起书本,我们再来深请读读(第1句、1、2组读,第2句第3组读,以下类推)
2、四十年后,当我写下这篇文章想亲手送给这位天资聪颖的母亲时——,
(出示课件)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A、出示练习:
孩子们,虽然母亲已经忘记了一切,但是
一想到母亲,我就会想到;
(同学们,静静地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3、现在你们能理解作者为什么将母亲给予他的启蒙叫做《月光启蒙》吗?
是啊,在作者心里,皎洁的月光就像那慈祥的母亲,高贵的母亲就像那纯洁的月光,童年的一幕幕美好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定格在那个美妙的月光中,因此这份启蒙被称为——(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
4、月光启蒙,我将终生难忘,感恩母亲!感恩永远!孩子们,就让我们深情地向母亲表达我们永远的谢意吧!
感谢您,母亲!(指名开头)
您虽然不识字,
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感谢您,母亲!(全体女生)
是您用一双勤劳的手
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感谢您,母亲!(全体男生)
您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
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感谢您,母亲!(全体学生)
您在月光下唱的那些
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
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飞向诗歌的王国。
感谢您,母亲!
6、播放:《天之大》孩子们,有首歌就唱出了这月光之下的母爱,老师很想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就是《天之大》
师:妈妈,月光之下,静静地我想你啦,妈妈,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
孩子们,其实我们的母亲与作者的母亲是一样的,她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的孩子,她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心,自己全部的爱给了孩子这一生最初的,最宝贵的启蒙!让我们代表作者大声地对母亲说一声——感谢您,母亲!
让我们也对自己的母亲道一句——感谢你,母亲!
课即将结束,但爱与感恩将延绵不断!回去后,请认真读一读冰心奶奶的文章:《往事》、《红莲》;写一篇关于母爱的读后感。(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深刻的感想)
板书设计:
17、月光启蒙
唱民歌民谣
母亲讲神话故事
启蒙老师
![语文教案7篇[实用]](https://img.jihtu.com/upload/390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