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目标:
1、根据锯齿线的特点充分展开想象,大胆创造出独特、有趣的画面。
2、体验自由想象、自主构图、自行添画的快乐。准备材料:黑精灵、白纸、记号笔、蜡笔、胶水
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线条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它是什么线条呀?你觉得这条锯齿线像什么?稍微转一转,它又像什么了?再转一转,像什么了?
小结:原来这是一根神奇的线条,它会变来变去,老师给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黑精灵。
二、迁移想象
1、黑精灵要跟我们小朋友做一个游戏——捉迷藏,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在图画中找到它。
提问:(1)你找到它了吗?它在哪里呢?它变成了什么?它和某某哪里比较像?
(2)黑精灵来到了城堡里,它变成了什么?
(3)黑精灵来到了果园,它变成了什么?(你喜欢这幅画么?它哪里比较好看)
小结:黑精灵真厉害,能变出不同的东西。
2、如果你是魔术师,你想把黑精灵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小结:小魔术师的想法都太棒了,接下来啊,请你们变变魔术。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黑精灵、白纸、记号笔、蜡笔。(出示材料)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黑精灵,让他变变变,变出与众不同的造型,最后装饰画面,让它更漂亮。想好的魔术师去画吧,没有想好的小朋友再想一想。
三、自由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作品评价
展示作品:哪位魔术师来说一说你把黑精灵变成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围绕关键词“想象”展开——有关锯齿线的想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想象拥有无限可能性,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只要给孩子们一个支架,就能创作出出人意料的作品。本次活动以黑精灵为载体,让幼儿想象黑精灵像什么,激发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在联想到了许多身边有关的物体,如山坡、波浪、小花、小草·····通过旋转方向,再一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孩子们想到了更多的物体,如闪电、楼梯等等。有了相关的.想象铺垫,孩子们的绘画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在展示几幅完整的锯齿线的想象画后,孩子们有了美的欣赏和体验,更是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在创作手法上,一开始运用的是蜡笔画,但是显然孩子们的作画时间大大被拉长了,涂色是费时的一项任务,一节课的时间显得过于仓促,于是经过调整,我们采用线描的形式,这也正好与锯齿线的纹路相匹配,做到了“天衣无缝”。这也留给孩子们更多的作画时间和想象空间。
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是天马行空而又出人意料的,有些孩子想到了鸡蛋破壳而出的裂纹,有些孩子想到了一丛丛尖尖的小草,有些孩子想到了女孩子的刘海和花边衣服,有些孩子想到了糖果的包装·····真是叹为观止。大班是幼儿美术的爆发期,多给孩子们一些思路与题材,给孩子们空间去想象,相信孩子们会给我们美的惊喜!
大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瓶子,认识瓶盖,瓶口,瓶颈,瓶肚,瓶底,瓶耳,激发幼儿绘画瓶子的兴趣。
2、愿意大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想象中的瓶子表现出来。
3、敢于大胆创意,在自己的作品中获得成功与自信。
活动重点:
能多画出不同形状的有创意的`造型的瓶子。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瓶子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和在生活中的积累与经验: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们,你见过瓶子吗?你在哪见过它?你见到的瓶子都有什么样子的?你能多说几种吗?你见的瓶子是干什么用的?
教师引导并帮助幼儿总结。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瓶子和瓶子的作用。
二、拓展绘画内容与思维:想一想
今天老师这里也有好多的瓶子拿来给小朋友们展览,我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吧。
这些瓶子都挺漂亮的,都是设计师们设计出来的,他们是不是很有创意呢?那么小朋友们你希望瓶子是什么样子的你会更喜欢呢?请幼儿说一说
三、师幼同步,一起尝试用绘画的形式把想的表现出来:试一试
刚才有小朋友都说了自己想要设计的瓶子那么我们就来动手画一画,把你想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老师也来画,一会我们来比一比谁画的最特别。
请幼儿和老师一起画。
四、师幼之间将绘画作品进行分享:展一展
幼儿之间互相欣赏学习。把幼儿和老师的作品展示出来大家一起看一看。
五、师幼相互评价,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说说什么地方吸引了自己:评一评
教师引导幼儿从想象创造方面进行和技能技巧方面进行评价。
大班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学习清楚、完整的演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跳音。
2、在教师的提问和动作的帮助下记忆歌词。
3、感受歌曲带来的.愉悦体验。
教学重点:教幼儿学会清楚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教幼儿准确唱附点音符和跳音。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配套CD、钢琴、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组织教学
2、谈话引题。
二、基本部分
1、发声练习
12 34|5— |54 32|1—|
12 34|54 32|1 3|1—||
2、节奏练习
3、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引导幼儿认真听。
4、教师提问:
歌曲里唱了谁?她去干什么了?结果怎样?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袋鼠妈妈一样?
5、朗诵歌词一遍,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6、教唱歌曲
教师先分句教幼儿唱歌,后分段教唱。
7、师幼集体唱歌,激发幼儿兴趣。
8、幼儿集体唱歌,教师弹琴。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总结课情。
教学效果分析:
1、幼儿对所学内容掌握好,课堂效果明显。
2、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3、在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大班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认真听故事,理 ……此处隐藏2369个字……>1、幼儿跟随教师在有鸡鸣的乐曲伴奏下做公鸡的动作进场。鼓励幼儿按音乐节奏、情绪饱满地做动作。
2、(1) 幼儿观看录像。
指导语:公鸡是怎样斗的?
(2)讨论:公鸡斗的时候嘴巴、脖子、翅膀和脚是怎样的?
(3)教师小结,强调公鸡双脚“往上蹦跳”的动作和公鸡不服输的样子,并要求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
3、熟悉斗鸡的音乐,引导
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第1、2乐句和第5、6乐句是相同的。
4、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按自己的`意愿用动作表现斗鸡。提醒幼儿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教师适当用语言指导)
5、教师将幼儿编的动作与教师编的动作串起来,随音乐完整示范给幼儿欣赏。
6、鼓励幼儿与老师同时表演,激发幼儿敢于竞争的意识。
指导语:斗鸡是两只公鸡一起斗的,谁愿意跟我—公鸡大王一起斗?
7、幼儿跟教师学分解动作,注意难点。
(1)指导幼儿向上扑,向前攻,左右攻等动作。
(2)教师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创编最后结束的动作。
8、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将动作连串起来,指导幼儿完整地跟音乐表演一次。
9、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与教师进行斗鸡比赛。
提示幼儿注意节奏并用眼神、表情与同伴交流。
10、幼儿结对进行“斗鸡”,鼓励幼儿获得成功。
注:此课例为“东教名师”林爱夏老师设计,曾以“异地教学”形式参加全国、广东省、广州市以及香港等地音乐研讨会与幼教同行交流,受到好评。
附音乐:
斗 鸡
2/4 1/4
5 1 5 2 | 5 3 5 2 | 222 2 2 | 0 1 2 |
5 1 5 2 | 5 3
5 2 | 222 2 2 | 0 1 5 |
5654 5 5 | 5654 5 5 | 5654 2 4 | 5 4 5 |
2321 2 2 | 2321 2 2 | 2321 5 1 | 2 1 2 |
5 1 5 2 | 5 3 5 2 | 222 2 2 | 0 1 2 |
5 1 5 2 | 5 3 5 2 | 222 2 2 | 0 1 5 |
5654 2 4 | 5 4 5 | 2321 5 1 | 2 1 2 |
5654 2 4 | 5 | 2321 5 1 | 2 |
5 4 5 | 2 1 2 | 5 4 5 | 2 1 2 |
渐慢
5 5 2 2 | 5 5 2 2 | 5 5 2 2 | 5 5 2 2 |
555 5 5 | 0 4 5 ||
活动反思:
《斗鸡》这课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民间传统娱乐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斗鸡对学生来说是件新鲜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上课时我让两学生拿着纸公鸡给全班同学进行表演“鸡王争霸赛”,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的学习氛围。然后出示公鸡的摄影图片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摄影作品和美术作品里的公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观察公鸡的外形特征与羽毛颜色——鸡冠高而大,尾部羽毛长、密、五颜六色)。最后让学生用手工形式设计制作一只漂亮的斗鸡,进而玩一玩“斗鸡”游戏。学生学得活,兴趣很浓,体验了设计应用学习活动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练习绕障碍跑和往返跑,发展奔跑能力,增强腿部力量。
2.学会与同伴友好合作与竞争。
3.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中号筒4个、大号筒4个、基础单元砖8个、体能条8根。
【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两组,成两路纵队在起点线后等待。游戏开始,每组第一名幼儿"s"形跑过中号筒、基础单元砖和大号单元筒,继续往前跑,一只脚踩到终点线后迅速转身,再快速原路跑回起点处,与第二名幼儿击掌后,站到队尾。第二名幼儿出发,游戏继续,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游戏规则:
1.幼儿必须"s"形跑过中号筒、基础单元砖和大号单元筒。
2.幼儿到达终点线时必须脚踩线才能返回。
【安全提示】
1.游戏前幼儿学习快速转身。
2.游戏材料筒和砖间距2米左右较为适宜。
大班教案 篇9设计意图
一天晨间活动时,我发现好几个小朋友围着小蕾在谈论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小蕾正向大家展示她的桔红色手指甲,她兴奋地说:“漂亮吧?这是我星期天下乡时表姐帮我染的,表姐说这不是指甲油,是一种叫凤仙花的汁染的。”“什么?植物也能当染料吗?”孩子们充满了好奇。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设计了本活动,意在良好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达到“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感知有些植物经过加工可以做成染料。
2.能大胆操作尝试,给某些材料染上果蔬汁。
3.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并通过艺术品制作,培养创新意识与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紫萝卜、青菜、草莓、鲜橙的汁,新鲜草莓,榨汁机,果蔬卡片,集体记录卡,个别记录卡,塑料片,木头片,薄铁片,白棉布,宣纸,棉花,湿抹布。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起兴趣
出示烧杯里的各色果蔬汁,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些漂亮的有颜色的汁水,说说看,有哪些颜色?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汁水吗?”
提示语:猜猜看,还可以闻一闻,再和你旁边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二、榨汁实验,集体记录
1.取草莓,用榨汁机现场榨汁。“刚才你们回答得对不对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现在来看老师做个小实验,就知道了。”(榨好的汁可以请幼儿品尝)
2.“我们再来猜一猜,你桌上的这些汁水分别是用什么果蔬榨成的.。”
3.师生共同记录。
提示语: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小朋友到前面来任抽一张果蔬卡,然后贴到相应的一栏里,看谁贴得又快又对。(见“集体记录卡”)
集体记录卡
各色果蔬汁
果蔬卡
4.扩展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吃过哪些有颜色的水果、蔬菜?
三、染色实验,幼儿操作
1.桌上有各种材料,请幼儿对照记录卡清点材料,并作预测“这些材料能不能用今天提供的果蔬汁给它们染上颜色”,能染上果蔬汁的材料,就在下面打V,不能染的,就打x,记录在预测一栏里。(见“个别记录卡”)
塑料片
木头片
薄铁片
白棉布
宣纸
棉花
预测
实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