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六年级32、33页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意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能力中等,平时上课发言的学生不是很多,对于这个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是第一次的接触,但本节课难度不是很大,学生领会的能力相信还是可以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和12∶91∶5和0.8∶4;
7∶4和5∶380∶2和200∶5
(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二是看他们化成最简比是否相同)
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34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学生改写2.4:1.6=60:40(=)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
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
(6)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2、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9和9:12
0.5:0.2和:
1.4:2和7:10
(四)、拓展练习
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能写成几组就写几组)
5、8、15和24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通过以上学习,大家一定进一步了解比例了吧?
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2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CAI课件(载有: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及祖国地图、生物细胞等画面,学生活动内容、练习题等)。
学具:每小组两张“合作学习内容指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CAI课件,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xxx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评: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绪下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项目第一次第二次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①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 ……此处隐藏6188个字……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出示CAI课件(一张微型照片)。你能看出这是杭州哪一个景点的照片?的确,照片太小了,那现在老师将这张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由此出现一张平湖秋月的风景照。【诱发审美注意】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 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 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 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 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 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 8 : 6 = 4 : 3
内 项
外 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
12
2
( )
=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 出示 【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 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 你发现了什么?
(4) 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 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5、练习 8 : 12 = X : 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 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 巩固练习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
1
12 : 24 和18 : 36
0.4 : 和0.4 : 0.15
14 : 8 和7 : 4
5
2
2、根据18 x 2 = 9 x 4 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
3、从1 、8、0.6、3、7五个数中
(1) 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
(2) 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
(3) 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四、 实际应用
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
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
执教者 方 艳
比例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9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联系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通过让学生猜想--验证--应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出示例1,让学生解答。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想:我们学过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你有什么联想和猜测呢?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验证:大家敢于猜想值得表扬,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猜想。不过,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有待于证明。你们能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让几个小组的代表说一说验证过程并板书在黑板上。)
①根据分数、比、除法的关系验证。
②根据比值验证。
......
③教师小结:大家的验证都说明了以上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指板书)就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④总结比的基本性质,为什么强调0除外呢?
活动二
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请同学们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样的用途?
比的基本性质主要用来化简比,一般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2、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能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
(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3、请同学们解答的例1(1),这两个比是最简比吗?让学生试着化简比。
让学生试做后,总结方法。
4、出示例1(2)①1/6:2/9②0.75:2
学生先讨论方法,再试做。
5、小结方法:化简时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时,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化简;是小数先转化为整数;是分数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但要注意,这个结果必须是一个比。
6、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7、质疑
活动三
1、做一做46页化简比。
2、48页第4题



![实用的大班教案[汇编5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57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