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时间:2025-08-24 02:21:07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六篇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操作学具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1

电脑演示学生植树的动画,让学生说说动画的意思。

提问: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教师左手拿2支笔站在学生中,分别叫前后的学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2+5=7,5+2=7)

提问: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教学例2

电脑出示例2图:3个青辣椒,4个红辣椒,再出示括线和问号,告诉学生:这是括线和问号。

让学生猜括线和问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

4、“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让同桌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再指名说,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

5、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提问: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叙述: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世界去轻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四、小结与质疑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吗?

六、 教学后:1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 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 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观察思考的能力以及逆向思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实物图抽象填未知加数算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数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算理,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理解填未知加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师导入:小朋友,你们玩过扑克牌吗?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小小的扑克牌游戏,你们有兴趣吗?

2、(师出示两张扑克牌的背面):我这儿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生胡乱猜4、5后)你有什么依据吗?

3、看来,刚才大家都是瞎蒙的`,现在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条件,这两张牌合起来是9,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1和8、2和7、3和6、4和5板书在一角)

4、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7,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5、再猜:如果两张牌合起来是8,其中一张是7,另一张是几?如果其中一张是2,合起来是10,另一张是几?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圆珠笔图

① 师:还想再猜吗?(出示圆珠笔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

② 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7+()=10

③ 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生试读,师示范读,生再次跟读。()就用来表示不知道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小括号里的数。

④ 谁能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同桌先交流,再汇报。

⑤ 生汇报后师出示答案。

2、教学书P70小旗图。

① 有一位叫小红的小朋友现在想考考大家(出示P70的小旗图),谁会读小红提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已经画了6面小旗了,再画几面就是8面了。)

② 你能解决小红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把小括号里的数填上。

③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几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 ()+4=7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

2、小结:刚才我们表现得都很好,小朋友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填小括号里的数,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

三、课间游戏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老师拍:

我们拍:

四、实践运用

1、P70做一做1

左图不变,右图实物图及算式改为( )+5=9。先观察,再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说一说想 ……此处隐藏2088个字……p>

1、出示画面(一)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3)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4)个别读、全班读。

2、出示画面(二)体会描写枫树的句子。

(1)学生自主体会读。

(2)学生做上动作再读一次。

3、出示画面(三、四)。

(1)师引导学生观看画面,拓展语言,体会丰收的词:海洋、你挤我碰。

(2)个别读。

4、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

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

(三)、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到了,不光庄稼丰收了,水果也丰收了。

(1)师引读学生想象秋雨里还会有什么味道?

(2)重点理解勾住。

(3)秋天的雨多香啊!带着这样的体会,美美地读。

(四)、吹起小喇叭,体会欢乐。

(1)师生互动读一读。

(2)学生自主感悟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

2、齐读最后一段。

五、做自己喜欢的一项。

(1)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背诵本课喜欢的段落。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

秋天的雨反思

是一首很具有美感的散文诗,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描写巧妙地串起来,形成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语言文字的美感染了每一个幼儿,他们从文字中的确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为了让幼儿能够真正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我重复的给孩子看课件,让他们找一找秋天有些什么景色,丰富知识经验。有了知识经验的丰富,在第一环节中我就进行了提问: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很多的水果。”“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很多的颜色,非常的漂亮。”------小朋友都争着回答,还有的幼儿会用优美的话来说呢。

孩子们的记忆力很不错,看了一遍课件之后,有个别孩子就能答出:“把黄颜色给了谁?(银杏)”,虽然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是很足,但看了生动形象的课件之后,很快就能回答出来。但是孩子们在秋天的气味方面,我可以让他们先闻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萝的香味……这样,他们就能充分的体验到秋天的好多气味。

综合本次欣赏活动,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幼儿在动静交替中充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6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的方法,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说:昨天,我们初步认识了1至10各数,谁能将第三行的同学从前往后数一数?谁能将第二排的同学从左向右数一数?谁能数出第一扇窗户的玻璃有多少块?

2.进行新课。

(1)教学“同样多”。

投影出示4个萝卜(图),教师提问:老师摆了几个萝卜?教师再出示4只小兔(图),提问:老师摆了几只小兔?然后,教师把每一个萝卜与每一只小兔用小棒连起来,告诉学生:这表示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教师一边指,一边说)。

谁能像老师这样指着图说图意。指名让同学说;同桌之间互相说。

教师继续问:有多余的萝卜吗?有多余的小兔吗?

教师小结: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小兔。教师再次强调: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兔,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小兔,就是说萝卜和小兔同样多。

请同学们像教师说的那样,自己说给自己听听。

(2)全班动手操作。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的`磁性黑板上摆,其他人在桌面上摆。

要求:先摆2个圆(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再在圆的旁边(或下面)摆正方形(一个正方形要对着一个圆),正方形要和圆同样多。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请大家跟磁性黑板上摆的图比一比,看是否一样。

接下来,全班同学独立操作。

①第一排摆4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要求三角形和圆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三角形(数量自己确定),在三角形的旁边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和圆同样多。

上面两次操作,要让学生每人都当小老师,检查并帮助同桌摆的学具是否正确或规范。

教师重点提问:第②次摆了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圆和三角形怎么样?

(3)教学“多些、少些”。

①小鸡比小鸭多。

教师出示投影:提问:不要数,说

出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全班分小组讨论,教师也深入到小组中去。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统一认识: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小鸭和小鸡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可是小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鸡多些,小鸭少些,也就是小鸡比小鸭多。

②苹果比桃少。

教师出示投影:既不要数,也不要

和别人讨论,独立思考,哪个多?哪个少?教师重点问:你是怎么知道苹果比桃少的?

③全班同学动手摆学具。

a.第一排摆3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和圆同样多。

b.第一排摆3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多1个。

c.第一排摆4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少2个。

d.第一排摆圆(数量多少由自己决定),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多2个。

e.第一排摆圆(数量多少由自己决定),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少2个。

教学意图:通过直观与操作,初步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

3.课堂练习。

(1)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2)哪个多?在多的一行的横线上画√。

(3)写字准备练习。

教学意图: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练习。

同样多、多些、少些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