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向孩子学习》这本书通过讲述61个关于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像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两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 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 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 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 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 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 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纯真你还有吗?悄悄的问问自己,失去了,别担心慢慢把它找回来,拥有了记得要珍惜,让我们用一个纯真的心,生活着、工作着,享受着。
在我国,以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孩子往往被认为是幼稚的,需要指导和管教的,根本无从谈起向孩子学习。但作为现代父母,慢慢的发现了孩子身上也有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地方,《欢乐蹦蹦跳》中 “童言无忌逗你笑”版块,孩子天真的话语把荧屏前每个人都逗的笑弯了腰,是的,也只有他们,不会顾忌太多现实的东西,要不,《皇帝新衣》中怎能把骗子的把 戏揭穿呢?
70年前,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陶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应当说,向孩子学习,是今日父母与教师的一大课题,也是教育成功之必须。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是一本内容极 其丰富的书,每一位父母和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例如,生活在网络时代,孩子们顺其大流,在网里遨游,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该首当其冲,对网络要有一些适当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孩子。如果你连“ 886”“7456” “顶“等一些网络术语不明白的话,那你和你的孩子也会产生隔阂。了解孩子的前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孩 子的各项权利,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这是向孩子学习的重要保证。当孩子的言行令您不能理解时,切忌匆忙下结论反对,应三思而后行。
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最有效 的教子之方。欣赏导致成功,训斥导致失败。“你能行“如果你能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孩子,那么相信他一定行,我们不可忽视每个孩子的潜能。
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这个背景里面所产生的许多未知的能量对于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个有时代意识的教师或者任何的成人应该务实的去向孩子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教师成为什么呢?一个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生命个体,互相汲取对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识,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2“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的确,看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就等于在与管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管老师睿智的思想,生动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给了我很大启发。教书匠和教师的区别就在于教师把教育当 作事业来做,用心来做,教书匠是把教育当作工作来做,做对就好。那么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今天,我们要成为怎样的老师?管老师也在书中作了有力而响亮的 回答: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 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这本书令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教育工作需要微笑,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老师说得好:“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学生增添信心;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 ……此处隐藏10046个字……儿感到如此幸福,让我们也享受着幸福。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3文章的“细节透视”从幼儿的生理、心理及发展规律进行深入剖析,又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读后给人豁然开朗的启示。
首先,文章让我对幼儿磨蹭的成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做事磨蹭、拖拖拉拉这是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的问题,追溯其中的原因,既有孩子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即气质类型偏于抑郁质的孩子生性就是动作比较慢的,又有后天环境和教育方式失当带来的副作用。孩子出现做事磨蹭拖沓,成人并不是要去过分的责怪这一现象以及过分纠结于对这一结果的喜恶,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抓紧时间,不磨蹭不拖沓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其次,文章的细节透视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思考一:我有没有真正从内心接纳磨磨蹭蹭地孩子?我的态度和教育是温和与真心实意的吗?教育首先是爱,没有爱就称不上是教育,没有真心实意的.爱,再好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将难以成效。文章这样描述:孩子的心是敏感清亮的,他可以透过成人世界的层层伪装,感受到成人的真实情感。相信,真正让孩子感受到了你的关爱,这已是教育成功的一半了。
思考二:我的家长工作力度和方式到位了吗?平时虽也做家长工作,但力度和频率不够。家长工作应采取多样形式,切实展开。除了当面的交流外,还可以采取给家长打电话,发短信及书面联系等方式沟通交流幼儿在家在园情况,家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共同督促和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坏习惯。思考三:我的引导工作持续渐进,够耐心细致够坚持性吗?老师首先不能急于求成,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孩子逐渐改掉缺点。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不仅要以尊重和赏识的态度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还要以此为基点积极建立幼儿改正缺点的信心和勇气;不仅要有意识地加强孩子大小肌肉动作地发展,提高孩子动作地速度和准确性,还要创造机会使他们能感受到快速完成事情的愉悦;不仅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有规律的,稳定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行为规则,并能够将这些行为规则内化,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种种所有这些,都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通力合作,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启发转变,遵循小步子前进的原则,循序开展步步深入。
读罢全文,掩卷沉思,深有感触:《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指向性强,慢慢品味,真是受益匪浅!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4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爱写作的人,但是当我读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这本书后,给我的感受真的很多,多得我自己都无法想像。记得那时候每读完一点点,我都会结合自己的平时的工作,晚上回家在自己的日志上记录那么一点点、反思那么一点点。
作为一个有十几年工龄的老教师,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有一种全身通透的感觉,就好像武打小说里说得:打通了任督二脉。每次游戏时我就会突然想那哪个案例,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等等。说了这些多还是把我的一点具体心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心得一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并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仔细地解读纲要,让我更明白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深刻含义。
心得二就是在活动中要善于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绪调得很高涨,幼儿才能更好的进入角色。特别是音乐活动时,教师唱歌时的表情很丰富的,那么幼儿的表情一定也是很丰富。反之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学习兴趣也没有那么浓厚的。所以我觉得在活动中,课堂气氛的营造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心得之三是活动中我们应尊重每一位幼儿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前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现在我会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设计活动。游戏时我也会多发挥引导作用,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索。比如:XX年前我在小班的建构区游戏时,往往会说:“来,今天我们来搭一座房子吧!”可是幼儿确爱理不理,不怎么感兴趣。现在我会在小班建构区里投放了一个小熊,然后我会惊奇的发现小朋友们会说,这是给小熊搭的房子、这是给小熊搭得小汽车等等。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但是当我们用整颗爱心去爱孩子们的时候,才能领悟到幼儿教师工作的伟大;只有我们把自己当成孩子妈妈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幼儿教师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所提高,我还学到许许多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上是我读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的一点点心得,今后我将要努力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5暑假里拜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其中《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一文让我深有同感。文中的新月是个喜欢拿别人小东西的孩子,为了帮助新月改掉这个不良习惯,老师采取了“不让新月参加游戏,只能站在旁边看的”惩罚性教育手段。结果没有被关注的新月不但没有改掉坏毛病,反而变本加厉了。因为“在孩子面前批评、指责她,甚至把她自己一个人留在教室,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阻止她拿别人的东西,反而给她制造了拿别人东西的机会,强化了她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还会让同伴鄙视、讨厌她。”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也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况。如孩子在进行自由阅读活动时,由于还没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会撕坏图书,百般教育劝阻还是没有效果后,经常会采取的方式也是无可奈何型的拉在教室旁边站一会,自己继续下面的工作。我们的图书架是放置在前面的,正好是孩子站立的位置。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在那里反而随心所欲的翻看图书,一点也没有被惩罚的不安,有的孩子看中了这个便宜,就会动点歪脑筋也来站个一时半会,这样的惩罚在有的孩子眼里变成了变相的自由,适得其反。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针对孩子的这种反应,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孩子们意识到保护图书是一种美的'表现。我经常会把撕坏的图书和完好如新的图书并排放在一起,让幼儿观察感受哪个看起来更舒服更美。这样的对比是显而易见的,是鲜明的,孩子们老老实实的感受了一次美丑的对比,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撕坏图书的现象会大大减少。
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犯点探索性、破坏性的小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自己的一点爱心、耐心来包容孩子,运用正确性、艺术性的批评方式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行为习惯,相信他们一定能愉快成长。
读《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之“为什么她总是最后一名”,脑海中出现的满满都是小侄的形象。“慢腾腾地进入活动室,小口小口地吃东西,磨磨蹭蹭地将玩具一件一件收拾到玩具筐中,慢慢地脱鞋脱衣服,慢腾腾地铺展被子,还不忘与旁边的小朋友说话……小侄活脱脱就是“小曼”的翻版。任由你焦急催促也好,耐心劝导也罢,他都不为所动,依然“我的世界我做主,我的速度我做主”。
虽尝试过许多方式引导改变,但收效甚微,不由得让人灰心丧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