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5-10-05 02:21:08
傅雷家书读后感(热)

傅雷家书读后感(热)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为著名钢琴大师,傅敏为英语特教教师,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初中的时候,就有老师向我们推荐这本书,但是当时并没有在意,而这个寒假,恰巧我在图书馆中借了这本书,利用寒假将它看完了。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子女沟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对孩子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从家信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他爱子教子的精神实则令人感动。

傅雷家书让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了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地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同样令人感动。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许多丰富的精神养料。父亲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及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我认为傅聪这样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子啊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现在很多人都学会了隐藏自己,你从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释,还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书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细细地表述出来?总之,看完《傅雷家书》之后,我觉得这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2

“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无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纵观全书,我想,也许正是这句话凝结了傅雷对儿子傅聪最含蓄深沉的父爱。《傅雷家书》共收录了近百封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其中有艺术家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有对新中国未来的发展展望,有对儿子为人处事行为习惯的培养,所见所闻的分享,也有嘘寒问暖枝叶关情的温情。然而最感动我的,也许就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

傅雷教子极严,有时近乎不近人情,这一点傅雷在《家书》中也屡屡提到自己对过去“不懂做父亲的艺术”时的后悔。尽管傅雷是如此的一个严父,在傅聪离开中国留洋学习钢琴之际,也是恋恋不舍难以割舍。书中有这样的话“园丁用血泪浇灌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无意中,在傅聪离开之际,我们可以在此一窥傅雷作为父亲柔情的一面。又有哪位父亲会讨厌自己的孩子呢,从来都只是“因爱生恨”为了促使子女前进的鞭策。

《家书》中亦可见得傅雷身为父亲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管教。不管是为人处世的原则,生活学习的安排,行为习惯的规范,演奏时的表情姿势指法乐理,他都一点一滴地写在家书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处便是傅雷提醒傅聪:“围巾必须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这样的琐事也不吝笔墨地写在家书中!实在是无微不至。对于子女,父母便是如此。总是细细碎碎,总爱唠唠叨叨,总是对子女有着各种各样的不满意,追根到底,也许就像开头那段话所说的一样,父母就像“一面忠实的镜子”之作用,就是“正其衣冠”,检查自己的污点。人们往往不愿意直面自己的缺点,而父母的指出让我们无法逃避,从而还怨恨镜子太过诚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父母的唠叨教育总是有所逆反不从。其实他们如是,不过是想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罢了。

读《傅雷家书》,在傅雷质朴的文字中总能联想到自己的影子,总是蕴藏了不曾言明的含蓄之爱,细细咀嚼,那份柔情犹在。

傅雷家书读后感3

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这一着,必遭后来的无穷痛苦。“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在与傅聪意见不合激烈争吵后,他在信中这样说道:“ 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父亲是威严的'代表,他们永远是正确的,在意见不合时他们能置之不理已是极限,傅雷却能放下父亲的尊严对自己的孩子低头,甚至于忏悔。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读懂那背后深沉的爱。

他们作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与爱戴之后不会去想拥有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们并不完美,他们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条,他们很少读书,他们不会要我提高艺术修养,他们与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个我。但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入每一个孩子般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下间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诉他们你爱他们,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 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4

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爱如q》,母亲不会写字,所以每次签字都在上面写个q,“我”并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并且觉得十分 ……此处隐藏7254个字……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还会想,要是我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是什么有滋味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一封家书表孝心”,一封小小的家书,蕴藏着多少子女对父母的爱与为他们尽孝的决心。是啊,我们都懂得父母希望我们成才的愿望,但我们是否也误解过他们,让他们失望了呢?其实,我们无论过得好与不好,父母也常常牵挂着我们,所以父母们对我们的爱护不止你所看到的。我们常常印务课业繁忙,学习负担重没有与父母进行过多的交流,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一封家书来表达我们自己的心声,让无声的交流避开一些无谓的争吵,让跳跃的笔尖代我们向父母说声对不起,让所有的不开心都化作小小的家书。

众所周知,《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他儿子的家书,其中我们看到的是傅雷先生对他儿子无声的教育和纯纯的父爱,这样一位父亲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我们也应该有一封写给亲人的家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我们的孝心。有了家书,我们不用担心没有地方诉说烦忙;有了家书,我们不用担心出门在外没有依靠……这就是一封家书的力量,小小家书,真挚的爱。

既然不能常回家看看,为何不用家书这种古老却温暖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问候与孝心。父母希望我们在外过得好,却又希望我们可以多回家,却怕耽误了子女,只好日夜无间的'等待,他们思念在心头不敢放下,他们逐渐老去,只有对我们的爱从不老去,这种无私的情感我们要给予回报,我们要用孝心去守护那份爱,让那份爱也守护着父母。

一封家书可以是简单几句的问候,可以是一些烦恼的倾诉,可以是我们的担心,可以是一张回家的时间表,可以是分享的一洗开心的事……一封家书,哪怕是小小的,都会让父母感受到的隔着纸的那份爱和那份孝心,家书也让他们放心。也许父母听到我们的声音,看到我们的身影会更加开心,那就写封家书你回家的时间的家书,并附上你们的孩子会如期而至,给他们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好好尽孝的机会,哪怕这个机会的期限只有短短的一天,但相信机会永远不止一个,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还要重要。

多写家书,给父母当作纪念,给自己一个宽慰。让小小的家书,守住你不在的家,守护你的家人,让所有真挚的爱流露在字里行间,让那些想说却说不出口的话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不要错过一些机会,也不要错过父母的爱。

小小的家书,真挚的情感,如期而至的孝心,请收下。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一开始看这本书,总觉着很奇怪。为什么书信能够编成一本书?但越读到后面,就越感激这本书。

傅雷是一位翻译家,大儿子傅聪是闻名世界的钢琴家。这本书,便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书信合集。从一九五四到一九六六,从傅聪刚去国外到傅聪结婚生子。从书中,我看出了傅雷这位父亲的唠叨,他的“唠叨”,大到关心孩子的世界巡演,小到关心孩子在国外的食物合不合胃口,饱含着对儿子深深的爱意。

其中最最让我难忘的,便是傅雷与儿子谈终身大事与小孩起名这两件事,比起其他的事件,这两者很贴近生活的。傅雷信中对儿子说到对自己的终生伴侣要一心一意,要善于交流,不可以当唐璜。我想,要让傅聪做到这一点,傅雷大概是付出蛮多的`。首先他要以身作则,以行动告诉后代应当如何做;其次他要有头脑,有方法,才能让儿子信服,我想这是蛮难的。第二个是给小孩起名这一事件,信中写到,男孩名为凌霄,女孩名为凌云。后来,傅聪生了个男孩,便取名为凌霄。给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孙子起名,这一行为不正好体现了傅雷对于后代深深的爱吗?傅聪听从父亲的意见,这也恰恰说明了傅聪对父亲的爱也是多么深刻。

不由得想起我与我的父亲,我们二人不似傅雷父子相隔几千里,我们朝夕相处,爸爸给我的爱虽然不像母亲的细腻,但很让我回味。

我爸爸个子不高,但他在我的心中,永远是最高大的。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崇拜我的爸爸,可以这么说,我爸爸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偶像,他有一身的才艺,说单口相声、演小品、诵读、写诗、玩乐器……他无不在行,他是我心中永远的“SUPER STAR”。我常常有机会跟着爸爸到各个地方演出,爸爸在上边表演,我就在下边做观众,为他鼓掌。每次主持人念到我爸爸名字的时候,我对爸爸的敬佩就油然而生,爸爸真的很厉害啊!每当爸爸表演结束,观众席总是响起热烈的掌声,我心里甭提有多骄傲了!那时的我想,有一个这么厉害的爸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之后爸爸高大威武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成为我的榜样。

我不知道我是否将“傅雷家书”读透了,但我可以肯定,傅雷家书带给我的,绝不只是傅雷父子的故事这么简单,还有对父爱的深深思索。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傅雷家书》是一本值得细看和咀嚼的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教育方式,而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值得推崇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傅雷父子经过这些书信,不仅仅在两人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经过这一条纽带,使孩子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感情。

既然是父子之间的家书,那么书中最突出的,当然是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们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不知能有几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好的家庭,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异常,他经过书信对远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并且还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在书信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我,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我的意识与性情”。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应当引以为鉴的吗?

天下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我的父母虽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研究,为我打算。

《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有多少家庭能够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景,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

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因而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孩子不但没有变得懂事,反而更加叛逆起来。所以,家长们应当看看《傅雷家书》,而作为孩子的我们也要看看这本好书,因为它将会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恩,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不管过多久,傅雷先生的影响还将会一向存在,因为他的教育方式能够当做家庭教育的蓝本,而《傅雷家书》也会哭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