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5-08-05 23:51:10
教师教育随笔(集合15篇)

教师教育随笔(集合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教育随笔1

新教育是什么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忙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

新教育认为,教育生活应当是幸福的。

新教育是“心”教育。口号“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六大行动:营造书香学校、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梦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

四个追求: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新教育不断对教师们说:不要满足于写文章做演讲,而要把自我的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扎在学生的心坎里,努力让自我“开出一朵生命的花”。

新教育还是“幸”教育。是相对于当下的教育缺乏幸福、欢乐而提出的“幸福的教育”。

新教育是“星”教育。表示新教育人像一群仰望星空的孩童,从不抱怨星星的黯淡,只是努力地擦拭着星星。新教育人自称“擦星族”,是一群为了梦想而活着的纯粹的人。新教育是民间教育的“星工场”,全力打造有教育梦想并一心逐梦的草根教育明星。

新教育是“信”教育。那里的“信”是信心、信任,更是信念”。“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

新教育精神:

执著坚守的梦想主义。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每个新教育的参与者,都要沉下心来,在现场,在课堂,在孩子的悲欢中,倾听自我的内心,思考每一天的教育生活,培养自我的田野意识。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我们也能够改变世界。”

成长着并且欢乐着,这是新教育实验所追求的教育境界。

第一,要努力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第二,要全力打造植根于本土的新教育学派。

与其我们不断批评应试教育让我们戴着镣铐跳舞,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戴着镣铐跳出精彩的镣铐舞呢

第二章新教育的学理基础

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并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仅有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实验主要是经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等实现的、经过多种教育写作形式加强对教育行为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行动论的关键在“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能够出成效的,真正能够产生奇迹的,应当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潜力论: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和谐论: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新教育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与生活方式。

第三章新教育的四大改变

1、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何一萍、陈晓华的故事)

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师成长了,学生自然就会成长)

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4、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5、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

6、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

教师教育随笔2

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德育工作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把“剑”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网民。有的青少年由于从网上接触了黄色、反动的信息,误入歧途,道德失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于是,有人惊呼“网狼”来了,有人提出强制青少年远离网络。网络真的那么可怕吗?网络技术难道是德育工作的煞星吗?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会发现,在德育工作中,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或者说,网络不仅仅对德育提出了挑战,它还具有一种潜在的促进功能。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把“剑”下面试举一例,加以简析。
  运用“E-mail”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真实的对话。
  传统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即使是最民主的教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因此,教师“受蔽”是常事。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但是,如果运用网络中的“E-mail”功能,则可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由于“E-mail”的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案例】开学第一课,我给学生唱了一首《朋友》的歌,然后深情地说:“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掌声响起)
  我接着说:“因为咱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还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办公室的电子信箱地址,欢迎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伊妹儿?”(欢笑声响起)
  我的话立竿见影,第二天我的电子信箱便被塞得满满的:
  ——老师,您的头发长了一点,请注意为人师表。
  ——老师,您说话很风趣,但有时候严肃不足。第三天,火药味渐浓,第四天,我就有点受不了了,第五天的一封“犯上作乱”的“伊妹儿”终于使我大光其火。我憋不住,当众质问道:“今天的?伊妹儿?是谁发的?”
  众学生如惊弓之鸟,默不作声。我威严地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希望能从他们的脸色中找到蛛丝马迹。但我失望了:学生的眼神、脸色基本保持一致。我原以为接下去会收到更出格的“伊妹儿”,但是我错了,第六天的信箱是空的,第七天还是空的,我感到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正在拉大。终于,我向学生作了诚恳的检讨,希望同学们不计前嫌,继续把我当朋友,给我发什么“伊妹儿”都行。第八天,我又收到了两封“伊妹儿”:
  ——希望叶公好龙的故事不要发生在我们可爱的老师身上。
  ——老师,那天的“伊妹儿”是我发的,事后我也很后悔 ……此处隐藏8677个字……是认真坐在板凳上把手背在后面认真听老师上课,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比以前强多了,喜欢和小朋友一起交流。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很欣慰,这次小小的家长会真的很有收获。

教师教育随笔12

很多同行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非工具性学科的课堂上老师扯破喉咙,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自由散漫,课堂松散无序。有的老师美其名曰:“自由发挥” “玩中学”,而这样的课堂却是我无法忍受的,更不是我所追求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当前的教育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室毕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特殊领地,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无论什么课,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我们学校提倡“我的课堂我做主”,所以我对学生进行 “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这两方面的常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渐渐适应了我的'课堂,教学也随之井然有序了。

一、课前准备:短句对答,师生互动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在各个班把课前常规的要求编成几句简明扼要的短句,如:“手放桌面,脚放地面,身子坐直,眼看老师,不做小动作”等教给学生,在以后的课前都用“对答”的形式跟学生进行练习。

师:手放?生答:桌面 师:脚放?生答:地面

师:身子?生答:坐直 师:眼睛?生答:看老师

师:不做?生答:小动作 师:学具放在?生答:右上角

师:从大到小?生答:往上排

这种“对答”的互动形式带有一点游戏的味道,学生很感兴趣。简单的几句话,学生一下就记住了。他们一边回答,一边检查自己的准备工作,纠正不好的坐姿和行为。在短句的提示下,教室里马上就安静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老师身上,大部分同学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课堂纪律:明确要求,奖惩分明

美术课以动手实践为主,学生在绘画和制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讨论、交流的情况。为此,我给他们制定了明确的要求:专心听讲,动静分明。

我告诉学生,课堂上随便讲话是对老师和同学的不尊重,再聪明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学习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一个人的违规行为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因此,老师讲课时要专心听讲,不乱讲话。

作业过程中,允许学生互相讨论,但是要求他们把声音控制在只有两三个人能听见的范围内。为了加深学生对声音大小的理解,我用了两种动物作比方:一种是呱呱大叫的青蛙,一种是嗡嗡细语的蜜蜂,我要学生想象如果大家都像青蛙一样放声大叫会是什么情形,然后再让他们模仿蜜蜂飞舞时的声音,这样,大部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都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教室里几乎见不到学生大喊大叫的现象,偶尔有个别同学忘记了要求,旁边的同学也会马上把手放在嘴边提醒他收小声音。

在课堂上,我一般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方法,尽量多表扬学生。对进步大的同学,我会有意识地多给他们一些表扬,让他们在老师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对个别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把老师明确的要求抄几遍,背一背,更严重的会失去课后十分钟的休息机会。因此,一般在我点名批评到第二次的时候,他们已经注意收敛自己的行为了。

“我的课堂我做主”,以上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常规的一点体会,这些方法也许不是最合适的,但是在我的教学中却非常有效。

教师教育随笔13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与时俱进。在幼儿教育中,自认为我是一向尊重幼儿的潜能,尊重幼儿的个性,能运用“尊重”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锁。

今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午时,我班一个孩子在外面走廊里发现了半个馒头,看样貌是中午的,于是我在班级询问,没有人承认。此事让人头疼呀,然后让孩子们围圈站,我说:“如果你此刻承认说明你是诚实的孩子,教师不会责怪你。”可是没有任何反应,于是我便一个一个询问,让孩子们看着我的眼睛回答,最终还是没有查到。我怎样也想不通,猜不到,觉得自我对他们已经很了解,看眼神能够分辨出来的,可是...于是我相信不是他们而是隔壁班,我拿着那个证据去了隔壁班,也没有。很失落地回教室,这时在教室门口傅英豪靠在桌子旁摆弄衣物,我又随口问道:“这是你丢的吗?”他看着我小声说:“不是。”我又问道:“真的`?”然后我看到他留下了眼泪,承认了。我问他为什么刚才不说,为什么不主动承认错误,他哭着说:“我怕别人笑话我...”

瞬间我感觉自我错了,不该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他们已经长大了,更在乎自我在团体中的地位,于是我承诺不再提这件事,不会让他成为大家的笑话。今日也给我上了一课,但愿以后不会再出现了。

教师教育随笔14

换种角度看孩子

刘焕一是我班有名的"惹事大王",每天都会有很多幼儿告他的状,于是只要一有空我就让他跟着我,我到哪儿,他就到哪儿,处处约束他、管制他、限制他的活动,以减少他闯祸的次数,可时间一长,我发现这个办法并不可取,而且还有些适得其反的感觉,你越管他,他就越跟你唱反调,但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那天,孩子们已开始游戏,一转身我发现身后的刘焕一不知去了哪里,我怕他又要出什么新花样,就马上去找他,结果发现他正扒在美劳区的地上捡别的幼儿剪下的废纸,我决定"放纵"他一次,只见他把那些碎纸撕成差不多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把这些正方形小块连起来,稍加装饰后居然就变成了一列火车,没想到几张废纸那么吸引他,他会玩的那么津津有味。虽然那火车并不起眼,没有买的漂亮,可整个过程刘焕一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投入,好像是完成一项重要工程。那列火车其他孩子见了都说好,都争着看,争着玩,受到大家的表扬和赞许的刘焕一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表现出奇的好,一直到游戏结束,都始终管好自己。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我决定还他自由,给他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天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刘焕一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一件不起眼的蝎西,转眼之间就可以让他变成一件好玩的东西。可见,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教师不能用同一要求,同一标准衡量他们我们应了解他们的喜好,给他们适当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教育随笔15

指尖教育

一位美国幼儿教育学家说,美国幼稚园只训练孩子合群、适应环境,不教任何字。最主要的训练是手的动作,例如使用剪刀和笔等。日本学校至今仍沿用传统的算盘来进行计算教学,因为计算机无法使学生理解,得出与答案有关的基本运算过程,也就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算盘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它充分锻炼了手指。

手指的锻炼直接刺激大脑中央的手指运动区,间接引起其它运动区的兴奋和活跃。当手指锻炼得愈来愈灵巧时,头脑的思维也就会相应的'更敏捷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智慧的工具和镜子,所以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恰恰是珠心算教学中的算盘能让儿童双手通过指尖训练,达到开发儿童的智力和潜能。也是最典型的方法之一。

《教师教育随笔(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