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应对课改热潮的冲击,刚开始只是“任尔东南西北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态,但如今,时代发展的强烈需求,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入,改革课堂教学,尤其迅速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下头是笔者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教学模式的审视
1、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2、教学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那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之间无条件的平等,而是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观点、人格、情感等,同时又要高于学生,教师始终是首席地位,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必须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提高的。
3、教学目标的改变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资料中丰富的人文,具体根据教学资料关注不一样的目标,“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互动状态的改变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到达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活动的外表下内在的思维一向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仅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向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向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二、教学载体的审视
1、文本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所以“探究”教材,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仅有教师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必须的高度引领学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师生与文本作者构成对话。
2、教具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手段冲淡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质的特质,难免有“做秀之嫌”,流于形式。
3、教师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仅有教师适时介入,或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或对文本作适当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为教师,“路漫漫其修遥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雪莱有一句名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吗”,其实此刻,沐浴第二轮继续教育的东风,享受国家重视义务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动新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美丽春天。多一份反思,就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提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2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四五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
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课本当回事,一本语文课本说不定我一个学期只上其中几篇自认为美文的文章,而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说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个个把星期。我上过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过离别诗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文章坚决不上,对那些说教意味甚浓的文章坚决不上,对自己认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坚决不上的。现行课改课本,每单元都是同一题材的文章,教学目标基本相同,我就上一节课就差不多了,关键是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学。语文课每课不一定要有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为什么不可以是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呢?如第八册第六整个单元都是讲爱的教育这个主题,主题雷同不说,文章题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课后,还真想不出来上后面三个课文的理由。有人说让他们阅读,看书,其实在小学语文课中,知识和情感储备都还不丰富的学生对单纯的诵读以及大量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接下来,不神聊,不瞎扯还能玩什么呢?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瞎扯,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能力,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节课不过四十分钟,根本就来不及讲 ……此处隐藏19015个字……课文,结合新课标和先学后教的模式,设计了流程。
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开学初就去听课。在听了聂老师课后,感觉条理更清晰了,训练什么心中更有数了。在读熟练课文后,让学生理清条理,再一部分一部分学习。结合训练点,让学生随堂练习巩固。如第一段中几个比喻句的.训练,又如,把酒联欢部分,敬酒时他们会说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要求背诵的第一二段及时进行背诵,积累语言。
本课生字按说不难,但是由于刚开学,学生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记忆生字有些懒惰,导致听写时出错。只好再学习,再听写。刚开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4摘要:教师必须善于从教学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炼好的教学方式,不断积累富有实效的教学经验。本文从吸取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检测与实效等几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语文教师如何加强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教学反思;训练目标;达成;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xx)12-0107-01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容易忽略的一件事就是不重视教学后的实效总结。作为一位有心的教师,每节课之后都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所讲的内容哪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哪些还能讲的更加到位,我们总会有所触动,有所思考,这其实就是教学心得。教师要是在每天课后抽出一定时间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体会和失败的经验予以总结记录,然后不断地反思推敲,提出精华去除败笔必能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
1.反思教学的亮点
所谓教学亮点,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处。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课堂,初三语文《醉翁亭记》,曾经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不想有学生突然提出想让老师也背诵其中一段,笔者当即声音并茂地将全文一字不差的背出,博得学生的热烈掌声。笔者趁热打铁又将王勃的《序》也背诵一遍,看着学生目瞪口呆的样子,笔者因势劝谕学生学习古人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因为有些文章确实是千古华章,经常颂之,既能提高语感又能陶冶情操,实为一举两得。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给学生一个提示,每节课都应有每节课的出彩之处,只要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画龙点睛之处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
2.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不同,如理化政生,对即对错即错不存在中庸之道。而有些语文知识至今都存在学术争议,所以即使有教学上的瑕疵也不难发现。如果能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以作将来改正之之用。同时不断地积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究其根源就会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必能提升自己的整体教学水平。
3.反思教学中的教
北师大附中程翔老师习惯于每上完一节课就会一遍遍的重温教案备课,揣度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一堂课即使准备的再好,也会有不足之处,这就是所谓的智者千虑必有
一失。语文教师的好课堂就是在不断打磨中炼成的。所以说语文教师都应该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该发扬的发扬该摒弃的摒弃。唯有如此,才能根据自己的反思重新调整以后的教学设计制定更为优秀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反思教学中的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互动式教学应成为素质教育的常态,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语文教师不过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此,语文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那么教师需要改变原来的身份,真正意识到自己再也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中心,而是学生的服务者,是学生的参谋。学生的学困难是什么,什么地方掌握的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教师的拨云见雾,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反思的。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真是需要,语文教师才能有目的的积累自己的课前准备素材,使自己的教学准备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5.反思教学评价
评价一堂课的教学实效高低,在于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的测试,一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写作。这也就是语文教师需要反思的地方,对语文教师评价课堂实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思维,而应该创新理念,力争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评价。走出校门,到生活中体验学以致用的真实效果,也是我们评价教学实效的一种新思维新观念新形式。当然,创新教学评价的方式还很多,需要语文教师挖掘潜力体现智慧,只有深入的反思我们的教学评价,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6.反思目标达成
每节具体的课堂教学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有的青年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一般都设计得尽乎"完美'',但往往是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因此.,每节课后,我们都要反思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如知识目标的重点是否突破,难点是否化解;情感目标的情境设置有没有达到使学生进入"角色"的目的;能力目标的设定是否通过知识目标的完成体现出来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目标达成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使之更贴近教学实际,从而使目标顺利达成。除以上几点外,我们还要经常反思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容量等是否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反思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例,记下错例,以错为戒,以错促思,以增强再教时的针对性,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思维、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反思教学中的教育学,反思教学评价与目标达成,就一定能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为以后的
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期坚持教学反思,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取得自己教学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5面对《师说》这样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老课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较传统,没有深入开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有位同学在写《师说》读后感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小学而大遗”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小孩让他学习,大人反倒不学习”,这样,上下文的意思就贯通了。姑且不论他的理解正确与否,单就这种深入思考,独抒己见的'钻研精神而言,是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的,老师应让学生进行探讨。
相比《劝学》,韩愈《师说》此文更具情感性,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诵读的施教。叫了几个学生朗读模仿,效果亦是不错。对于没念好的学生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并同步翻译,效果也出来了。此种情形只是针对有过预习的并且成绩较好的学生,整个班级气氛较活。但是对于古文考试的要求可能有点担心。因此下节课应再次重复一次脉络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