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1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体会有问号的句子的语气,并读一读。
3、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全面的看待问题,不能只看外表。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指导读出问号的句子的语气;
难点: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什么是劳动模范?读完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课题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读出疑问句的语气(指名——范读——齐读)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围绕这个问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自己打开书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还记得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鸟类朋友?
出示凤凰猫头鹰乌鸦麻雀谁愿意叫叫它们的名字?
出示推荐劳动模范调查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指名读。
用推荐、调查说一句话理解词义。
3、用上这几个词语说一说这个故事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品味
师:小动物们认为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为什么?(自己默读课文)
师:小鸟认为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从课文中找找读读。“许多小鸟推荐猫头鹰,说它是田园卫士,捕鼠能手,应该当劳动模范”
让学生点评:捕鼠能手,田园卫士,真能干。
师:就让猫头鹰当劳动模范,结果怎样呢?(凤凰派乌鸦、麻雀去调查)请你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书边想一想它们是怎样调查的?
师:谁和大家说说乌鸦是怎样调查的?
乌鸦
师:谁来说说乌鸦是怎样汇报的?(生读原句。)
想想:乌鸦同意猫头鹰当劳动模范吗?为什么不同意?
学生汇报:猫头鹰太懒了师追问: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句子:大王,我大白天查看时,猫头鹰还在睡懒觉。我又向周围邻居了解情况,大家都说猫头鹰一年四季总是白天睡大觉。
师:能不能让猫头鹰当劳动模范?怎么读让我们听出来不能让猫头鹰当拉动模范?可以把“都”、“总是”变红。乌鸦是不是就和一个人调查了?(不是)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大家都说)那你该怎么读?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认真、负责)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猫头鹰太懒了,所以说?(课件出示句子)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
师:大家看,这句话后边是什么号?(随着学生说问号变成红色)你们都来读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指名说,师注意评价(课件出示句子)
这样一个懒汉,不能当劳动模范。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懒汉?
师:现在你们就是乌鸦,你们特别不同意猫头鹰当劳动模范,所以,你们就向凤凰大王汇报。
(创设情境:小动物们都说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我派小麻雀、乌鸦去调查,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哎,小乌鸦回来了,我得问问去,乌鸦你调查的结果怎么样?快向大王我汇报汇报。
麻雀
师:也不知道麻雀调查的怎么样?哪只小麻雀向我汇报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大王,猫头鹰的相貌又凶又丑,叫声难听,非常吓人。如果让它当劳动模范,会损害我们鸟国的形象,让外国耻笑。
师:它相貌什么样?叫声怎么样?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猫头鹰的图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师:乌鸦和麻雀都认为猫头鹰不能当劳动模范,凤凰听了他俩的汇报怎么说的?自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师:凤凰是怎么说的`?你能试着填填吗?(出示填空)乌鸦,猫头鹰在()干什么,你()了吗?麻雀,你怎么能()呢?你们再去()。
师:小乌鸦你们只调查了夜晚,调查白天了吗?你们的调查怎么样?小麻雀你以貌取人。什么叫“以貌取人”?你能不能联系上文说一说。(指生说)这就叫以貌取人。
师:那怎么办?再去调查。
师:猫头鹰到底能不能当劳动模范呢?我们也和乌鸦、麻雀一起去调查调查。
师:猫头鹰也来了,你们赶快去和它打听打听情况吧?(师扮演猫头鹰)
师:这只是猫头鹰自己的说法,光听它一个人说行吗?(向他的邻居打听打听)这次,它们是夜里去调查的。它们在树林里看到了黄莺、喜鹊,就和它们了解情况。
师:百闻不如一见,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教师补充资料:一个夏天里猫头鹰起码要捕食野鼠一千只,假使一只野鼠在一个夏天吃掉二斤粮食,一个夏天就为人们抢救下成吨的粮食。)不愧是“田园卫士捕鼠能手”
师:哦。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学生说(教师板书:擦掉“吗”)
师:猫头鹰能为人类保护许多粮食,我们认为它能当劳动模范。还有什么模范?那“模范”这两个字怎么写?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记这两个字?(卡片)
师:怎么才能把这两个字写漂亮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字的结构,你有什么发现?
生先描,体会(摆好写字姿势)
师:板书(范)
生展示,再写一个
四、拓展延伸
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能干的鸟,它们也能当劳动模范,还有谁能当劳动模范,说一说理由。可以这样提醒孩子:()能(),怎么不能当劳动模范呢?
小学语文教案2教材分析
《我的舞台》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引力,
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应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体会全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他们虽然对艺术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感悟还不够深切透彻。所以,我采用紧扣题眼,感悟舞台,层层展开,将文章的思路,我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参与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开火车读达到认读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 ……此处隐藏21787个字……
(3)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想象,读写结合,通过指导角色朗读和童话表演的方式,使学 生融入童话作品中,体会小蚂蚁的灵动与汉字的活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情朗读,体会小蚂蚁住进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特别是它让 陈旧的书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展开想象,自由写作。 二、学情分析:
童年是一个多梦的年龄,对于童话,孩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热情。学生经过 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童话,他们能够通过自读对童话故事有初步的感悟,学 习的热情一定很高。但对文中故事情节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还较为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 导下,由浅入深,逐步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丰 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童话世界的美好回忆和向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 情,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四、放飞想象,练笔创作。
五、课外拓展,不断延伸。
四、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的导入,我直接从题目入手,先展示课件,让学生边看课件上生动的画 面,一边猜想: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蚂蚁怎么到书本里了?到书本里后小蚂蚁又发生了哪些故 事?那只小蚂蚁是谁?如果学生说得很多,那么就在最后明确:我们本课重点要弄清前 面两个问题,以使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更加明确。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质疑激趣,引发读书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童话世界。 )
2、介绍作者。我通过课件,展示王一梅的图片及主要代表作。
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作者的名字,了解必备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通 过作家作品的介绍,也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选择的依据。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出示课件)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准确标注生字生词的 读音。
2.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圈生字,并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3.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 学生自己交流记字方法;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 “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 图片进行理解。 “陈旧” 、 “密密麻麻” 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趴” 、 “喂” 等通过动作体会理解。 )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检查朗读情况,发现阅读障碍,彻底扫 清字词障碍。 )
4、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讲述了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 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夹得扁扁的,变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在它的感染下, 书本里的字跳舞、串门。每天都能编出新的故事。 )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 、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蚂蚁怎样走进书本的?
生: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 本。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有着花香与书香的童话意境中去。 )
师:从此,小蚂蚁就在书里安家落户了,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把相关的 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巡视,相机指导)
预设
1.书本里的字会讲话有趣。 学习 3--6 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字与小蚂蚁的对话,听到这些话,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或要问的吗?(此环节除了恰当的比喻外,还有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时要相机指导。 体会童话特有的魅力。 )
2.我觉得小蚂蚁变成了字以后还跳跳舞,串串门,每天跑到不同的页数,很有趣。 如果你是那些字,看到了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你会说什么?怎样做?(此环节 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3.小蚂蚁和字天天做运动,旧书变成了新书,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发生。
(注意观察 小姑娘的神态的变化,引导学生想象每天都有什么新故事?并说一说。)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层层递进.抓住小蚂蚁的形象和字的形象的互换,理解书由 静到动的变化,内容由陈旧到新鲜的变化,发挥想象,让童话故事中的形象、语言、情 感深深印入孩子心中,并感受其所带来的快乐。 )
师:会走路的字会让旧书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做一个文字小游戏,让学生领会会走 路的字带给这本书每天的新奇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文字的生命力有一种新感觉。
(出示 课件) 变换字的位置或加上标点,你会有惊奇的发现。
a.妈妈给我梳小辫。
b.他同意我也同意你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与创造欲望。)
(四) 、放飞想象,练笔创作。
1.读完故事,你认为书本里的蚂蚁指的是谁?为什么?
2.你喜欢书本里的蚂蚁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现在,你再看看这些书本里的文字有什么感觉?(出示幻灯片) (让孩子把汉字 视为活生生的小蚂蚁,感受它的色彩、声音、气味、形象、动作、表情等。 )
(设计意图:让孩子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 言去表达。不用老师去灌输,而是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去影响。 )
4.观看《狮子王》动画片段。
5、这些书本里的蚂蚁可爱吧,让我们加入它们的行列中,一起游戏,把我们生活 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记下来,也可以大胆创造,编写出你独特的童话故事,和大家共 同分享快乐与甜蜜! (自由写作)
活动一:根据蚂蚁的图片,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二:根据提供的情境,发挥想象,编写故事。
情境一:叶子
情境二:大树 大河 月亮 山洞 蚂蚁 小白兔 猴子 (课后交流点评。 )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 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阅 读创新。 )
(五) 、课外拓展,不断延伸。
1、 《兔子的胡萝卜》(出示课件) 。
2、推荐阅读王一梅的《鼹鼠的月亮河》 《住在雨街的猫》以及《想走的树和想留的 兔子》 。
(设计意图:体会王一梅童话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开阔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