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5-05-23 14:59:44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热门】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热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幼儿讲出小兔用冰块做的窗户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学习词:挡、融化、发抖。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兔家的窗户。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发现小兔家的窗发生的变化。

1、教师同时出示一、二、三幅图,引导幼儿有序观察图片。

教师:图片上有谁?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三幅图,了解故事内容。

图一:

(1)小兔用什么盖了一间房子?什么季节到了?天气怎么样了?

(2)小兔住在屋里觉得怎么样,为什么?他怎么想的?

图二:

(1)小兔走到哪里,搬来了什么?做什么用?

图三:

(1)窗子装好了,现在小兔住在屋里感到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兔的.神态、感受。)

3、出示第四幅图,引导幼儿感知故事的结尾。

(1)春天来了,小兔发现了什么?它怎么样了?

(2)这时谁来了?它告诉小兔什么道理?想一想,小兔该用什么装在窗户上?

二、运用已有经验,幼儿尝试讲述故事。

1、鼓励幼儿按图片顺序尝试独立讲述故事,教师适当提醒。

2、引导个别幼儿讲述,提醒幼儿安静的倾听。

三、学习故事,引导幼儿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有序地讲述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词汇的运用。

学习词:挡、融化、发抖。

2、教师利用留白、等待等方法帮助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3、幼儿与同伴互相讲述故事。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图片,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讲述故事。

看图讲述:小兔家的窗小兔用大萝卜盖了一间房,窗户还没有装好,它就住在里面了。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大雪飘呀飘,大风吹呀吹,吹进了小兔的屋子里。小兔冷得发抖,他看看窗户说:"我得找样东西来挡挡风。"它走到小河边,看到小河结冰了,就搬了一块冰,挡在窗框上。冰挡住了风雪,小兔真高兴。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兔从外面回来,看见窗户山的冰不见了,地上有一滩水,小兔急得哭了。

小熊猫走来,指着地上的水,告诉小兔:"春天,天气暖和,冰就融化成水了,你去找块玻璃装在窗框上吧!"

小百科:“窗”本作“囱”(“囱”为俗字),即在墙上留个洞,框内的是窗棂,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说文》说:“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窗框负责支撑窗体的主结构,可以是木材、金属、陶瓷或塑料材料,透明部分依附在窗框上,可以是纸、布、丝绸或玻璃材料。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2

有趣的春天活动活动目标:

1. 交流、了解春天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愿望。

2. 能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协商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准备: 调查表一份。

活动过程:

1. 交流调查结果。

2. ——提问:你采访了谁?他们小时侯在春天里最喜欢干什么?

——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采访结果。

——将各种活动内容以图示表示出来。

2. 讨论:我们在春天里可以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幼儿分组讨论:在春天里,我最想参加哪些有趣的活动。

——交流、了解春天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愿望。

活动四活动名称:春天他们在看什么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想并探索学习背面人的画法。

培养幼儿的.观察、想像、表现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背面娃娃一个,背景画两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活动背面娃娃,引导幼儿观察背面人的形象,共同总结背面人的画法步骤,教师分步示范(头、身体、上肢、下肢)2.请幼儿做模特,让幼儿观察比较背面人的异同?(发型、衣着、动作、高矮等)3.启发幼儿想像:背面人在春天能看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手上拿什么?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设想。

4.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自己的设想的情节画出来。

5.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3

活动背景:

电脑在如今的家庭中是十分普及的,鼠标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而小老鼠的形象又是小朋友所熟悉的,基于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利用小老鼠的形象让幼儿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滚的动作,在玩一玩、动一动的过程中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在此基础上运用大家所熟悉的曲调"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进一步让幼儿在唱一唱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并能积极地投入扮演小老鼠进行表演。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老鼠滚落的样子。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体验表演活动的快乐。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难点:

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老鼠滚落的样子。

活动准备:

律动:《去郊游》,课件(故事鼠标小老鼠),头饰(小老鼠)、鼠标,已学会歌曲《小老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场景中。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位客人,是只小老鼠,名字叫鼠标,今天它带我们小朋友去一个地方,我们去看看是什么地方

2、听故事《鼠标小老鼠》

1)教师第一遍讲故事。提问:

听了这个故事感觉怎么样?故事里有谁?

鼠标小老鼠和电脑的'鼠标是一回事吗?哪个是电脑鼠标?哪个有是电脑显示屏?请小朋友来找一找。

2)教师播放课件,第二遍边讲故事边提问:

夜里,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睡下后,鼠标小老鼠去干嘛了?

发生了什么事?

它想吃什么?

吃到了吗?

3、重点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 ……此处隐藏6414个字……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3

目标:

1、阅读狐狸爸爸孵化鸡儿子的有关情节,观察角色的工作和表情,理解狐狸心情的巨大变化。

2、初步体验关爱生命的幸福感,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

过程:

一、 激趣引发

1、认识狐狸笨笨,了解故事的起因

2、猜测故事可能出现的情节,引发阅读的兴趣。

二、 阅读分享

1、阅读多媒体图书,了解狐狸找到鸭蛋后的.心情。

提问:猜猜狐狸找到鸭蛋后会怎么想?

看看说说狐狸笨笨的特殊日历。

2、阅读大图书,了解狐狸爸爸孵化鸭儿子的经历。

提问:看看狐狸爸爸是怎样照料他的蛋宝宝的。

3、阅读多媒体图书,感受鸭宝宝出壳后狐狸心情的变化。

提问:为什么狐狸笨笨没有一口吞下鸭宝宝?

接着,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4、阅读情景图片,帮助幼儿了解狐狸爸爸与鸭儿子相处的情况。

提问: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看到了这些照片,你们的心情怎样?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4

一、活动前的思考教材的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精炼、通俗易懂、富有韵律的儿童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短小的诗歌中蕴含了大树和小鸟之间友好快乐的浓浓情意,适合中班幼儿学习,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让他们进行诗歌部分仿编,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教材中让幼儿理解大树和小鸟的依存关系是本活动的难点,教师很难用深奥的理论来阐述,在活动设计中,我还是通过让幼儿了解大树和小鸟是好朋友,为什么是好朋友来说明这个问题。这样更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幼儿分析:孩子们在以往类似的语言活动中,大多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乐意用语言简单表述自己的想,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大小字样有一定的熟悉。但是由于幼儿的词汇量如叠词等比较少,因此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并努力为每个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加深对汉字大、小的认识。

2.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采用部分替换的方式,尝试仿编诗歌。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图片一套

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大、小字样。

3.幼儿用书:《大树和小鸟》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小字样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看看是谁呢?

2.出示大小字样让幼儿猜测。教师:原来是一位大客人和一位小客人呀。

3.教师:其实呀它们各自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一个叫大树,一个叫小鸟。它们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叫《大树和小鸟》。

(二)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教师:这首诗歌里,大树和小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幼儿讲到什么,就出示哪张图片。)3.教师:为什么大树和小鸟快乐陶陶呢?

4.教师总结:大树和小鸟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所以它们生活在一起很快乐。那我们再把这一件快乐的事情感受一下吧。

(三)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结合留白的方式,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学念诗歌。如教师边指图片边念:大树--幼儿接念:高高。教师再念:住着--幼儿接念:小鸟。等等。

(四)分角色学念诗歌。

1.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一半念大树,一半念小鸟。

2.男孩女孩分组,男孩念大树,女孩念小鸟。

3.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比赛。

(六)仿编诗歌。

1.教师:高高的大树上还会住着谁呢?(如幼儿说到松鼠,则将诗歌中所有的小鸟替换为松鼠进行仿编。)五、活动延伸:

1.家园公园:回家后也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说,跟他们一起表演。

2.游戏活动:游戏的时候,可以跟你们的好朋友说一说除了松鼠还可以换成什么?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15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讲述故事,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2、幼儿能够了解故事中动物尾巴的功能。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可以看懂图片内容、幼儿具有合作讲故事的经验。

材料准备:头饰(小壁虎、小鱼、小鹿、小马、壁虎妈妈)、图片(小壁虎分别与小鱼、小鹿、小马和壁虎妈妈对话的图片;小壁虎断尾巴和新长出尾巴的图片)、故事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可是它有点不开心,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好朋友为什么不开心?(出示小壁虎断尾巴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壁虎的尾巴断了)

二、进行部分。

1、教师讲述故事内容老。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听一听,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小壁虎是什么样的心情?小壁虎断了尾巴以后去做什么了?它遇到了谁?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

2、教师与幼儿讨论故事内容。

(1)小壁虎断了尾巴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伤心、难过)

(2)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是去做什么了?(去找小动物借尾巴)

(3)小壁虎都去找哪些小动物借尾巴了?(小鱼、小鹿、小马)

(4)最后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没有)

3、教师出示图片再讲述一遍故事。

老师:请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为什么小动物们有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最后小壁虎的妈妈跟小壁虎说什么了?小壁虎的尾巴最后怎么样了?

4、教师与幼儿讨论故事内容。

(1)小壁虎找小动物借尾巴,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它?(引导幼儿说出小鱼、小鹿、小马的尾巴对自己的作用)

(2)小壁虎的妈妈跟小壁虎说什么了?(引导幼儿说出小壁虎的尾巴是可以再生的)

(3)小壁虎的.尾巴最后怎么样了?(长出来了)小壁虎现在是什么心情?(高兴)

5、讲述故事。

(1)在老师的引导下老师与幼儿共同讲述一遍故事。

(2)请几位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老师旁白一起来讲故事。(再请两三组幼儿来讲述故事,旁白也可请幼儿来讲述)

三、结束部分。

(集体幼儿讲述故事)老师请小朋友们分为六组,每组请一位小朋友来选择我们组扮演的角色,其中一组为旁白。

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在故事中学到了小鱼的尾巴可以帮助小鱼游泳,小鹿的尾巴可以帮助小鹿传递消息,小马的尾巴可以帮助小马赶走苍蝇和蚊子,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还可以再生。请小朋友们观察我们身边小动物的尾巴可以用来做什么?明天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热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