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5-10-31 15:15:11
小班教案10篇(推荐)

小班教案10篇(推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感知和理解古诗描绘的景象。

2、感受古诗的文学语言。

活动准备:

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PPT课件。

2、柳条两枝(一条叶子多的,一条叶子少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小朋友喊出“黄四娘”的名字,加深幼儿对古诗人物的印象。

师:小朋友今天有位老婆婆要带我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快把老婆婆请出来吧!嘘!我悄悄的告诉你们她叫“黄四娘”,我们一起把她喊出来吧!(“黄四娘”“黄四娘”)

师:黄四娘年纪大了,耳朵听不清,小朋友再大点声。(“黄四娘”“黄四娘”)

【出示“黄四娘”的图片,加有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黄四娘,我住在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快来看看吧!” PPT课件】

师:啊!这位老婆婆就是黄四娘。你们想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吗?(想!)

师:小朋友起立,来吧!跟着我一起随着音乐到黄四娘家去看看吧。我们出发了!

【响起《桃花朵朵开》的音乐,做动作。PPT课件】

【出示黄四娘家的图片,加录音:“孩子们欢迎你们到我家!” PPT课件】

师:哇!黄四娘家到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黄四娘你好!)

二、 古诗欣赏。

(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师:“黄四娘家美吗?你都看到了什么?”(花、房子、大树……)

师:是的,诗人杜甫,也非常喜欢黄四娘的家,为此他创作了一首古诗,【出示古诗名称:《江畔独步寻花》PPT课件,并让幼儿熟悉古诗名称】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古诗的题目《江畔独步寻花》。你们想听听这首古诗吗?(想)那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认真看、认真听,要回答问题的!

【播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视屏,请幼儿欣赏古诗。】

师:这首诗是谁写的?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什么是古诗?(引导幼儿说出作者与古诗名称。)

(二)分四段出示四句诗句的图片【PPT课件】

1、出示古诗的第一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黄四娘家花满蹊。”

师:诗中说黄四娘家的花是什么样子的?(有很多花)

师:你看见小路了吗?(没有、让花挡住了……)

师:黄四娘家栽植的花非常多,连园中的小路都被各种花儿遮住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黄四娘家花满蹊。”【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黄四娘家花满蹊。”诗句中的.“蹊”字,是小路的意思。

2、出示古诗的第二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千朵万朵压枝低。”

【出示两枝柳条让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枝柳条。(一枝树叶很多,一枝树叶少。)

师:这两枝柳条那枝更弯一些?为什么?(树叶多的柳条弯,因为树叶多把它压弯了。)

师:哦!树叶多可以把枝条压弯。

【出示古诗的第二句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我们来看看黄四娘家到底有多少花呢?(好多、很多很多、一百朵……)有许多许多,千朵万朵。花枝会不会被压弯压低呢?为什么?(会,因为花有许多许多。)

师:哦!千万朵儿花儿竞相开放,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千朵万朵压枝低。”【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千朵万朵压枝低。”

3、出示古诗的第三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留连戏蝶时时舞。”

师:快看谁飞来了?(蝴蝶。)

师:美丽的蝴蝶在干什么?(看花、跳舞、玩……)

师:在花间戏耍的蝴蝶上下飞舞,总是舍不得离开。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留连戏蝶时时舞。”【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留连戏蝶时时舞。”诗句中的“留连”是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4、出示古诗的第四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小朋友快看谁又来了?(小鸟。)

师:它的名字叫“黄莺”。嘘!你听!听到了什么?【播放黄莺的叫声,PPT课件】(黄莺的叫声、她在唱歌……)

师:自由自在的黄莺在花枝间穿来穿去,非常美丽可爱,它的叫声也非常悦耳动听。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自在娇莺恰恰啼。”【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自在娇莺恰恰啼。”

三、朗诵古诗

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完整朗读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一)请幼儿边看课件边一起跟着朗读。

(二)表演古诗,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古诗。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听口令:“起立”。

活动小结:

整节课小朋友们的兴趣很高,愿意和老师一起表演、朗读古诗。课后有的小朋友还会经常问小伙伴:“你家有黄四娘家美吗?”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2.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体验模仿哈巴狗动作的乐趣。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毛绒小哈巴狗一只;小狗头饰若干;音乐光碟一张;

经验准备:幼儿学过发声练习和歌词

活动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特点,学会演唱

能够试着边唱边做动作,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故事:有一个小男孩,看到大门口有一只哈巴狗,他长得一双黑黝黝的眼睛,一对大大的耳朵,他饿得一只摸自己的肚皮。小男孩一想,小狗肯定想吃肉骨头了。小男孩跑回家拿了好多的肉骨头给哈巴狗,哈巴狗吃完后,高兴的又向小男孩点头,又向他摇尾巴,小男孩就和哈巴狗成为了好朋友。

2、教师提问:(1) 小男孩在大门口看到了什么?(幼儿说出“哈巴狗”后,教师出示毛绒哈巴狗))

(2) 哈巴狗长什么样子啊?

(3) 哈巴狗饿了,它想吃什么呀?

(4) 哈巴狗吃饱后,对小男孩做了什么?

二、教师放音乐

1、放音乐时,让幼儿做律动,用手打节拍

2、教师边唱边做动作给幼儿示范一遍歌曲,然后教师一句一句的教幼儿,教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并要引导幼儿:(1)哈巴狗除了像老师这样 ……此处隐藏4335个字……题——小老鼠的靴子床。唤起幼儿对靴子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初步掌握散文诗的名字——小老鼠的靴子床。)

1、请幼儿看图片。(靴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小朋友看一看?(教师出示靴子图片)

师:这是什么?

幼:靴子

幼:什么颜色的靴子?

幼:红色的靴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关于靴子的.故事,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幼儿在看到图片时调动了其已有经验,将故事中的“靴子”这一形象具体化,符合小班幼儿具体行动思维的特点)

(二)、基本部分:

(1)、初步感知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

(设计意图:教师讲述故事时,重点强调了故事的名称及其中的人物,帮助幼儿理清了故事的重点,为接下来复述故事做好了铺垫。)

①、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提问: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幼:靴子床

幼:小老鼠的靴子床

师:故事里有谁?

幼:有小猫、小狗

幼:小老鼠、小青蛙

(第一次讲述故事时,只出示了靴子的图片,是为了幼儿能专注于“听”。)

(2)、教师分段讲述故事,逐步出示活动教具。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里运用的拟人化的手法,并理解短句“又温暖又舒服”,为下一环节幼儿能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做好铺垫。)

①、教师讲述故事到“小老鼠”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初步学习短句“又温暖又舒服”。

师:小老鼠睡在靴子床里感觉怎么样?

幼:温暖。

师: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呢?

幼:又温暖又舒服。

(教师利用追问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语,说出了故事里的语言)

(教师在幼儿用语言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的时,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说一说,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②、教师讲述故事到“小青蛙”时,再次引导幼儿学习短句“多漂亮,又温暖又舒服”;

③、教师讲到后面两段时,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自然复述上述短句。

(教师通过肢体语言以及活动教具,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对话,引发幼儿学习了短句“又温暖又舒服”,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还活跃了幼儿的思维。)

(3)、幼儿分角色复述故事主要内容一遍。

①、幼儿每人戴上一个指偶,分角色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新的活动教具的出现,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复述活动,体验与同伴一起复述的乐趣)

结束部分:

师生共同完整复述故事一次。

(师生共同的复述,让幼儿对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并且也为幼儿复述故事做好了进一步的准备。)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利用了多种媒介,如图片导入的方式引出了主题并且以生动的活动教具呈现故事的内容,因此,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这个故事不仅主题很鲜明,而且其中人物的对话也是重复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幼儿十分喜欢,也适合3——4岁幼儿的心理特点。由于活动本身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积累,在活动中幼儿想说的东西很多而教师正是抓住了幼儿的需要,设计了多个新的刺激点,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但如果能够将课堂更加的活跃,加入幼儿扮演或表演幼儿通过自主的体验或学习,会更好。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设计】

根据小班幼儿好奇好动、什么事都想亲自探究、操作的特点,结合主题“多才多艺的手”,我将活动引申到了手的朋友——小脚。并将科学、艺术、语言等有机地整合起来,为幼儿创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构建知识经验。通过创设情境、探索操作、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了解自己脚的构造和特点等,体验同伴间互相交流的快乐,从而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脚的外形特征、作用,用小脚感觉不同材质的东西。

2.知道小脚的作用,学习保护自己的小脚。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泡沫地板、户外石子路、大理石地面、海绵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让小脚一起来晒晒太阳,好吗?太阳晒到你小脚的哪里啊?

师:我们一起来动动我们的小脚,你小脚哪里在动啊?(根据幼儿的回答,适时说出儿歌和脚指头的数量)

脚趾脚趾,点点头,弯弯腰,脚面脚面,弓一弓,像小桥,

脚心脚心,左挠挠,右挠挠,脚跟脚跟,踮一踮,问个好。

二、了解小脚的特征。

1、挠一挠小脚

师:我们刚才数了小脚,知道了每只脚都有五个脚趾,现在我们来挠一挠自己的脚,再挠一挠旁边小朋友的脚,看看有什么感觉。(知道挠脚底会有痒痒的感觉)

2、闻一闻小脚

师:我们来闻一闻小脚有什么味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味道呢?(鼓励幼儿大胆讨论,说说脚臭的原因。)

师:用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的小脚干干净净,没有臭味呢?(要天天认真洗脚,天天换袜子,还要换鞋子,这样我们的脚就不会有难闻的味道了)

3、看一看小脚

师:让我们的小手和小脚来比一比,看看小手和小脚哪个大?我们的手指有长有短,那我们的脚趾头呢?比一比手指和脚趾哪个长?(把手放在脚旁边,比一比)

4、请幼儿自由地选择在不同材质上行走,用脚感觉不同材质:石子路、海面垫、大理石地,感受不同材质的感觉。请幼儿说说不同的感觉。

三、集体探讨脚丫的作用及保护措施。

师:小朋友的小脚丫都很可爱,有谁知道可爱的小脚丫有什么本领呢?(走路、跳、跑等)

师:我们的小脚丫原来有那么多本领,那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不受伤。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我们的小脚丫呢?(穿袜子、穿鞋子、保持小脚清洁)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知道了我们的一只小脚丫上有5个脚趾头,挠挠脚底会有痒痒的感觉,每天要洗脚换袜子小脚才不会臭臭的,还有要穿好鞋袜来保护我们的小脚丫。小脚丫听了可开心啦,它们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跳个舞,好不好呀?(教师放段轻快的音乐,带领幼儿做“小脚操”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这节活动准备的内容较为丰富,而且在活动中让幼儿席地而坐、赤脚、观察幼儿自己的.小脚、走豆子路等,整个活动较为有趣,所以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较为理想。但是由于这个活动适合分组教学,所以全班幼儿一起上,会有点散乱,在常规上不尽人意。

2、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中,幼儿对自己的小脚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脚的功能、脚的形状和一系列保护脚的方法等。

3、在环节的安排上,比较紧凑相扣,幼儿与老师的互动也和强,但在走豆子路这一环节结束后,由于豆子的散落,导致了幼儿满地捡豆子,场面有点混乱,这也让我有了经验,应该在豆子板上铺一层保鲜膜,防止豆子掉落。

《小班教案10篇(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