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种子发芽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5-10-21 00:12:07
小班种子发芽教案及反思

小班种子发芽教案及反思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种子发芽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种子发芽教案及反思1

一、活动由来

小班幼儿年龄小,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地认识事物。幼儿热爱大自然,好奇心强,兴趣浓厚,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因此,老师主要利用幼儿的直接经验,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幼儿对落下的种子很感兴趣,总喜欢拣起来,还问:“这是什么?”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知道它们的名称,样子不一样。再延伸到保存、种植的活动,通过观察得出直接的实际经验。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从哪儿来的,主动收集各种种子。

2、尝试不同的方法保存种子。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

3、亲自动手尝试种子的种植过程。

4、观察比较种子的生长过程。

5、比较不同种子的生长速度。(生的、熟的、水里种的、土里种的)

三、问题板块

孩子总是会问道:“这是什么?”

“种子放在哪儿?”

"什么时候长出来呀?”

“为什么它不长呀?”

四、主题壁报

秋天种子的图片、春天种植图

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植物角的小植物。

植物生长过程的图例

手工区用种子粘贴作品。

五、家园合作

请家长收集种子,与家长一起保存种子。

请家长帮助准备器皿、种子,种好的种子,带回家照顾。

资源利用:VCD、书看VCD、电脑。

观察、讲解。

六、主题活动

1、小种子从哪里来

2、给小种子找家

3、小种子种植

4、比比谁长的高

活动一:小种子从哪里来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树的种子。

2、收集并区分常吃水果的种子。

(二)活动形式:户外小组、午点环节。

(三)活动准备:树的种子、水果(苹果、梨、西瓜)

(四)设计意图:幼儿好奇,“这是什么呀?”认识种子的名称。(泡桐、核桃、柏树的种子。)

通过观察认识种子,能区分出是哪种树的种子。

(五)师幼互动:

一、引导幼儿发现满地的种子,并请幼儿帮助捡种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请幼儿将捡到的种子进行分类,帮助幼儿了解各种种子的名称。

三、午点环节吃水果,请幼儿吃剩下的果核种子留下来。

(六)教育反思:

这个活动是建立在幼儿的兴趣点上,幼儿活动起来非常积极。幼儿很乐意动手捡、收集。在收集的同时,还能培养幼儿分类的能力。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午点时,让幼儿留种子,使幼儿能观察种子的来源,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活动不断深入,达到活动目的。

活动二:给小种子找家

(一)活动目标

1、不同的保存方法,主动选用一种方法进行保存。

2、丰富幼儿的认识,进行大胆尝试。

(二)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三)活动准备:玻璃瓶子信封小盘子食堂做炒干的工作。

(四)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主动进行思考,并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了解种子的保存方法。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巩固幼儿对保存方法的理解认识,并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五)师幼互动:

一、讨论幼儿提出的问题,“这些种子放哪?”启发幼儿想想可以放在什么地方?

二、介绍食物,引导幼儿说出可以放在瓶中、纸袋里。

三、介绍不同的方法,还可以晒干、炒熟。幼儿不知道这两种方法,觉得很新鲜。

四、鼓励幼儿尝试用一种方法进行保存。幼儿动手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师分组指导:直接装瓶;晒干后装瓶;炒熟。

(六)教育反思:

通过提问提出问题,引出活动内容。能够直接进入活动的主题。实物帮助幼儿加强认识。幼儿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应适时提出更难的问题。

操作时幼儿兴趣很高,教师的指导适当到位。操作内容幼儿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通过亲自尝试,加深了对老师讲解内容的理解。通过活动丰富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并提高了认识。

活动三:小种子种植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种植,感知种植的基本过程。

2、区分水泡和土埋的不同种法。

(二)活动形式:户外集体活动。

(三)活动准备:教学光盘种子种子的标签种植用的容器喷壶、小铲子。

(四)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观看教学光盘,先有整体的、完整的印象,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归纳小结,帮助幼儿回忆,建立完整的认知过程,通过语言表述加深印象。

通过亲自动手,增加幼儿的感性理解,加深认识种植过程。

给幼儿留任务,是活动的'延伸、延续,并且使幼儿有坚持性。

(五)师幼互动:

一、看教学光盘,观看种子种植、生长的过程。

二、提出问题讨论:看到了什么?它怎样长的?需要些什么?怎样做呢?

三、鼓励幼儿尝试种植:提出种植要求:怎样种、种哪种?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种植。插好标签,以便区分。

四、留任务,请幼儿细心照顾小种子,观察它的生长情况。

(六)教育反思:

此次活动幼儿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愿意与教师进行每个环节的活动,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教师的提问简短、明确,时机适当,幼儿理解并能回答出,教师以身示范,也种植一些小种子,边种植边讲,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通过活动能够认识并完成种植过程。教师设计的每个环节紧密连接,过度自然,能够抓住幼儿的心理,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进行整个活动。活动是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下进行的。适当的利用了家长资源,体现了家园配合,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活动四:比比谁长的高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进行比较,了解水生和土生的生长速度不同。

2、初步了解种子不发芽的多种原因。

(二)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三)活动准备:幼儿种植的小种子没种的种子。

(四)设计意图:

以实物观察为幼儿的兴趣点,引出活动主题,直接抓住中心。

启发幼儿自己先想结果,调动幼儿的 ……此处隐藏1321个字……为直观式的图样,原先知道的幼儿再次重现表象,不知道的幼儿重新习得表象,接着通过幼儿引导观察种子发芽是怎样的一个连贯性过程。从视觉上加深印象。为下文听音乐做动作铺垫。

音乐环节,先听音乐,欣赏、熟悉音乐的优美、动听。让幼儿通过感知辨别音乐的不同,请幼儿表现听到不同音乐时自己想做的动作是什么,想象一下发芽可以用怎样的动作表示,大多数的幼儿都做了类似的动作,直接往上,个别幼儿的创造力还是比较丰富的,愿意多变化的表演。教师在这里可以多些动作让幼儿参考,在用言语提示,激发幼儿表现的兴趣,让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最后让幼儿表演的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听着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尝试自己做动作。在此环节,教师还是要事先与幼儿做几遍,让幼儿模仿后才可以做得更好,之前熟悉的音乐幼儿也会辨析的清楚,只有个别幼儿听音乐的步骤需要平时多加强。

小班种子发芽教案及反思4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初步尝试跟着音乐用肢体表现豆豆发芽的过程。

2、愿意爱护周围的植物。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豆豆发芽》的音乐,豆豆发芽过程的视频,幼儿已学习儿歌《钻泥巴》。

活动过程

一、萌发兴趣。(析: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即将要接受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1、观察发芽的豆豆。

师:看,我们种的豆豆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你知道豆豆的种子是怎么长成小芽芽的吗?

2、观看豆豆发芽过程的视频。

师:豆豆要钻破泥土和太阳公公做游戏。它用力地、慢慢地往上钻。可是,泥土太紧了。看!豆豆都累得流汗了。不过豆豆没有放弃,它用尽全身力气终于钻破泥土,长出两片小芽芽了!

师:豆豆是怎么长大的呀?(幼儿描述豆豆发芽的过程。)

二、熟悉音乐。(析:在呈现具象的豆豆发芽的视频后,再播放抽象的豆豆发芽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

师(播放音乐):你听到了什么?这段音乐听起来和豆豆发芽有关系吗?

三、动作表现。(析: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对音乐旋律的感受。)

1、自由尝试。

师:请你跟着音乐来学学豆豆发芽的样子。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模仿豆豆小小、圆圆的样子。例如,教师提问:“豆豆还没发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有幼儿蹲下来了,教师马上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并探索:“你们能不能变得比他更小、更圆,像颗小豆豆?”

2、在教师引导下结合经验再次尝试。

(1)豆豆用力钻泥土。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模仿豆豆用力钻泥土时的动作、表情。例如,教师提问:“豆豆是怎么钻出泥土的?是轻轻的,还是要很用力?豆豆要怎么用力才能钻出泥土呢?你们来试一试。你用力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啊?”

(2)豆豆慢慢钻泥土。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控制自己的动作,到音乐结束时再长出芽芽。例如,教师提问:“豆豆的芽是慢慢长出来的.,还是一下子就长出来的?豆豆的芽是慢慢地、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的。你们也来试试跟着音乐慢慢地钻出来。”

3、完整表现。

(1)教师用儿歌《钻泥巴》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用肢体表现豆豆发芽的过程。

(2)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表现芽芽长出来时的各种造型。例如,当幼儿的手没有伸出来时,教师可说:“这棵小芽大概太阳光还照得不够,再来晒晒太阳,快快长大吧!”或者可说:“我来为小芽浇点水,小芽快长大吧!长得高高的,长得大大的。”

四、游戏:豆豆发芽

(析:通过游戏让幼儿对种子发芽与音乐有一个完整、直观的回忆,并在游戏中体验到种子发芽的不易,萌发要保护芽芽、保护植物的想法。)

1、随教师创设的情景做音乐游戏。

师:春天来到了,我把豆豆都种到了泥土里。让我来给你们浇浇水,豆豆快长大吧。“小豆豆,种地下,发了芽,钻泥巴。钻一下,动一下。钻啊钻啊,钻得快,钻出两片小芽芽。”

2、教师总结。

一颗种子在阳光和雨水的帮助下,用尽力气钻出泥土,才会长成一株小芽芽。不同的小芽芽会长成不同的花、草和树,不同的花、草和树木就能组成地球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我们可要好好爱护这么美丽的风景,爱护身边的绿草、鲜花和树木。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种子发芽教案及反思5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的内容,并鼓励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2、初步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家长带领幼儿去踏青。

2、在活动室设口种植角,幼儿可以跟踪观察种子发芽的整个过程。

活动过程

l、老师组织幼儿观察种植角种子的发芽情况。

小朋友,我们的种子发芽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看到的情况。

老师重点引导幼儿说H;刚发芽的叶子像什么,让幼儿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

3、老师有感情地示范朗诵散文《发芽儿》。

4、老师朗诵散文,请幼儿扮演种子,自编情景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创编种子发芽的动作。

5、老师根据幼儿自编动作的情况,引导幼儿表演种子发芽的过程。

活动建议:

1、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随时组织幼儿一边朗诵散文,一边进行情景表演,以巩同教.

2、老师组织幼儿精心照顾种子,让班级的种植角充满生机。

附散文:发芽儿;

春天到了,春雨落在大地上,有粒种子悄悄地钻进了地面。

种子发芽了,两片新新的叶子真让人喜欢。

看.这芽儿多像两只眼睛!两只眼睛看啊看,啊,这世界多美丽!

瞧,这芽儿多像两只耳朵!两只耳朵听啊听,啊,这世界多美妙!

芽儿越看越高兴,越听越开心,一高兴就蹦起来,一蹦,就变成小苗苗了!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小班种子发芽教案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