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5-08-31 23:51:08
【精华】大班语言教案汇编10篇

【精华】大班语言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四季不同的色彩美,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想。

2、能充分发挥想象,创编故事情节,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图片:四种颜色的房子、没有颜色的房子、小动物。

2、《幼儿画册》

三、活动内容:

1、导入,引出小猪的房子。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房子呢?

(2)出示小猪图片

小猪盖了间新房子(出示没涂色的房子),想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可是涂什么颜色好呢?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小猪也请他的朋友帮忙出主意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自主猜想、阅读。

(1)教师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小羊、小狗、公鸡、小兔)

师:4个朋友给了4个建议,是什么呢?(教师出示绿、黄、红、白色卡)

(2)幼儿自主阅读

师:小猪为了让4个朋友都不失望,便将房子变成了这四种颜色,这四个小动物分别最喜欢什么颜色的房子?小猪想出了什么方法满足所有朋友的愿望的呢?答案藏在书里,请小朋友们自己去看一看,找一找。

(3)提问:小羊说的是什么颜色的房子?(贴上绿房子)小羊是看到绿色的房子怎么说的呢?(一起跟着老师复述)“绿色的房子,绿油油的,绿色一定很好看!”;小狗又是怎么说的?“黄色的房子,金灿灿,黄色一定很漂亮。”(贴上绿房子,并复述。);出示红房子,问:红色房子是谁的主意?(公鸡)房子,红彤彤,红色一定很美丽。”;最后一个是谁?(小兔)它说什么颜色的房子最棒呢?“白色的房子,雪白雪白,一定很棒!”(一起复述)

(4)提问:小猪想了什么办法满足朋友的呢?为什么用了这种方法可以变出四种颜色使朋友的心愿得到满足?(注意强调四季不同的色彩)

(5)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哪个季节?为什么?

3、完整复述故事。

(1)提问:刚刚老师讲的这个故事里面最主要的是说了一样什么东西?(房子)那谁来给我们的故事起个名字呢?

(2)师生一同复述故事。

4、创编故事。

(1)如果你是小猪,你想让房子变几种颜色?怎么变呢?

(3)幼儿大胆在集体中讲述自己的房子会变哪些颜色,是怎样变的。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野生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谈话,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3、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心保护它们。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珍稀的野生动物》。

2、“果子狸”等其他野生动物图片或照片。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你们知道上面叫野生动物吗?它生活在哪里?”

2、幼儿交流经验:

——“你还知道有哪些野生动物?”

3、教师小结:

——“是呀,许多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靠自己获取食物生存的动物,我们都叫它野生动物。”

4、听看结合: 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5、小组讨论交流:

——“这些野生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还有哪些动物会保护自己?”

6、归纳总结:

——“野生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种:逃跑、保护色、装死、进攻,还有的.会甩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7、集体讨论,激起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现在世界上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了,为什么?”

“我们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它们?你有什么好办法?”

8、教师小结:

全世界的人们已经行动起来了,建立了3514个自然保护区,让这些野生动物在保护区内,安全、舒适、自由地生活,我们应该和它们成为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参与度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经验,并积极创设最近发展区,既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宽了眼界,又培养了幼儿对野生动物的热爱。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资料:

我唱歌儿骑着马青青的草,红红的花,我唱歌儿骑着马。什么马?大马。什么大?天大。什么天?青天。什么青?山青。什么山?高山。什么高?塔高。什么塔?宝塔。什么宝?国宝。什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目的:

理解高低层次((高)塔>山>树>马>人>草)理解句号,问号。学会顺口溜。理解回答语的意思。将儿歌背诵出来。

准备:

图片一张,教材里面;将儿歌抄写在黑板上,准备回答词的生字卡片。

步骤:

一、

1、齐声朗读3遍。

2、提示:看图画,把图画中的东西一一说出来。

3、按高低次序把事物讲出来。

二、游戏:

老师问,学生答。同时在学生答时将对应的.生字卡片拿出来。学生问,我来答。可以闭着眼睛和小朋友玩。分组游戏,老师将首句有感情的朗读出来。2组孩子问,2组孩子答。然后反之,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问答方式。反复练习。

三、完成以后老师带读一遍。

预期效果达到,基本孩子能背读这首儿歌。要求在家巩固联系家庭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做游戏,爸爸妈妈问,我来答,我来问,爸爸妈妈答。回答语中的生字1个抄2遍。加强儿歌的记忆。认识的生字指出来,并把拼音写上去。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想故事发展和结果,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

2、 通过感受、学习故事中生动的词汇,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

3、 懂得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应向有坚持性的小动物学习,提高自控能力。

活动准备:

1. 背景图和故事中的小动物立体图片

2。幼儿使用的立体图片

3。幼儿相关的经验。

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 以“报告小朋友好消息,小动物们要召开跑步比赛了,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来参加比赛了?”出示小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和激发听故事的兴趣。了解四个不同的项链,和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是特别的比赛?帮助幼儿理解这次跑步比赛的 ……此处隐藏1754个字……

教师:遭遇了这么严重的灾难,生活在汶川的.小朋友,一定会放弃吧?

(观看PPT)

小结:我们的生活总是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只要你不放弃,总有成功的一天。

活动评析

语言活动《小种子》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现存的问题,以“汶川大地震”为抓手,以绘本《小种子》为线索,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孩子感悟到生活中永不放弃精神的可贵。

在活动的第二部分,采用不同的图片呈现方式:逐图观察、连续观察、循序观察,不仅有效达成了环节目标,同时大大激发了孩子观察的兴趣,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

但是,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活动形式还可丰富。活动中基本以师生对话为主,很多孩子想说却没有机会,可以在活动的第三部份“联系实际”时,增加一些生生互动的环节,请孩子们互相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2.情感渲染还需思考。情感的渲染是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特别是在活动的结尾部分——观看汶川大地震图片,但是由于教师比较急促,草草收场,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观察图片、思考体验,看得出孩子们还有很多想说的没有说。可以多准备一些地震中灾区小朋友的照片,更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孩子多多感受,充分体验。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2、学习讲述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有关喜马拉雅山、万里长城、天安门广场的图片。

3、故事磁带《月亮船》、音乐磁带《划船》。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现在请听儿歌,看儿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 儿歌导入: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好,小朋友说儿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对,是月亮船,今天老师就带来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听)

三、分段播放故事录音。

四、教师设问题,请幼儿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谁帮助小蚂蚁找到家乡的?(仙女)

3、小蚂蚁的'家乡在哪里?(中国)那儿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那儿有最长的墙是什么墙?(万里长城)那儿有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

五、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1、教师提问:小蚂蚁的家乡是中国,那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中国)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美丽风景?(长江三峡、日月潭等)

2、请幼儿再说出我国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墙、最大的广场的名字,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幼儿的印象。

六、教师小结:

我们的国家地域广阔,山河秀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风景名胜,我们要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划船的音乐,现在就让我们坐上“月亮船”到我们美丽的家乡去游玩吧!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教学建议:

1.应简单、有效地让幼儿知道操作的方法,使他们尽快进入情境。

2.在熟悉材料的使用方法后,可启发幼儿不受原制作法的局限,创造性地变化材料的用法,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各项活动内容也可根据需要交叉或同时进行,使活动丰富多彩,更有吸引力。

3.尊重幼儿的想像,不要以成人的所谓“合理性”来苛求孩子。幼儿的想像是精彩的.,也是幼稚的,对此,要欣赏、宽容。只要幼儿

能“自圆其说”,就要加以肯定。指导的重点在于:促使幼儿喜欢想像,鼓励多角度想像,想得新颖独特。

4.可采用幼儿喜欢的讲故事方式。如可使用扩音器讲故事,讲的人有精神,听的人也更能集中注意力。也可对着录音机讲故事,再放出来自己听或让大家听。

编故事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一种途径,然而好题材难找,幼儿编讲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是目前教师最感困惑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教师想让幼儿从被动变为主动,从部分幼儿参与到全体幼儿参与,就不能固守“主观赐予”的做法,不要牵引幼儿围绕一个中心转,这样教师累,幼儿也累。为此,我尝试让幼儿利用沙子、水、毛线、棉花、易拉罐等物品随意“做”出各种抽象、虚幻的画面。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画面给予幼儿充分想像的空间,增强了幼儿的编讲兴趣。而老师则成为热心听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积极交流。

这类活动有以下特点:

① 简易好玩。这些作品的制作过程简单、好玩,既是学习又是玩乐,这样的活动怎么会不吸引孩子呢?

② 富有想像。由于画面含义是不确定的,全凭编讲者自己去搜索、去解释,所以编讲者有很大的自由度,有任意发挥的余地。

③ 面向全体。这类活动能人人动手,人人编讲,避免了少数幼儿参与,多数幼儿旁听的现象。因为没有压力,又没有划一的要求,所以特别适合那些能力弱和胆怯畏缩的孩子,使他们也能轻松参与。

④ 形式多样。这类活动的组织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也可以是个别活动。这些活动能吸引孩子反复做、反复讲,所以也适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 沙子讲述的故事

材 料:沙子、玻璃板(边缘打磨过)、幻灯机。

做 法:

幼儿分散操作。将沙子任意、不规则地撒在玻璃板上,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然后将玻璃板平稳地放到幻灯机上,屏幕(或平整的白墙)上就会出现沙画的影子。这是什么地方?好像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哈,看出来了,是有趣的事情,我来讲给你们听。

大班语言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图片的主要内容、

2、了解外出行走的基本常识,培养安全意识、

3、发展走、跑、平衡等方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好游戏场地。

2.准备教育挂图《主题活动·快上小学啦·上学去》。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讨论。

(1)图片上是什么地方?

(2)你能自己走路去学校吗?

(3)过马路有红灯怎么办?

(4)走路应该走马路的哪一边?

2.体育游戏——到学校去。

(1)教师讲解并示范“到学校去”的行走路线和相关的动作:绿灯亮后步行出发,跳过小沟,走小小桥,给汽车让路,横穿马路到达“学校”。

(2)幼儿分组练习,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3.活动小结:教师鼓励幼儿自己走路上学去。

活动延伸:

1.请家长利用亲子手册中所提供的游戏棋棋纸,与幼儿一起玩“上学路上”游戏棋。

2.语言区中提供有关“上学去”的图片,图书,引导幼儿讲述、阅读。

《【精华】大班语言教案汇编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