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教案

时间:2025-08-07 15:15:12
关于手指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关于手指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玩玩手指,变化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愿意参与手指讲故事的活动,并能完整地说出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1、手指谣,进入活动。

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上爬爬,下爬爬,左爬爬,右爬爬;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一把小剪刀,上剪剪,下剪剪,左剪剪,右剪剪;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叉子,上叉叉,下叉叉,左叉叉,右叉叉;四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铲子,上铲铲,下铲铲,左铲铲,右铲铲;五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爪子,上抓抓,下抓抓,左抓抓,右抓抓。

2、手指变魔术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小动物,请小朋友认真看。(观看褪色的手)

刚刚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幼:斑马、长颈鹿、天鹅、大象等。

那这些小动物都是用什么变成的?幼:手。

那你们想学这个魔术么?幼:想。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图片,并带领幼儿模仿。边模仿边说:“我的手指可以变成口口口”长颈鹿、孔雀、兔子、大象、蛇。

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请个别幼儿上前,并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我的手指可以变成口口口。

3、手指讲故事

(1)我的手除了变魔术,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毛毛虫慢慢的爬过来了,看见一块大石头,从石头上爬了过去。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请小朋友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讲完后问一下幼儿,这个故事没有名字,大家一起帮忙想一个好听的名字。(路上的大石头)

(3)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4)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

4.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哪些小动物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请小朋友去后面的老师那把你的故事讲给老师听。

5、结尾

我们把故事讲给蒙四班的小朋友听吧?边说边出门。

手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的词语,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

3.学习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词句,体会“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会规范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导入新课(7)

1.齐读课题,提出疑问:“绿手指”指什么?

2.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园丁才能称为好园丁?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10)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他读课文。

3.全班齐读。

三、自主识字,交流评议(13)

1.抽读生词,同桌互查。

2.抽个别读。

3.开火车读。

4.交流识字方法。

四、默读课文,了解内容(10)

1.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2.说给同桌听。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园丁的美好情怀。

重点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具准备

课文朗读CD。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10)

1.复习认读生字、词语。

2.默写生字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20)

1.学习起因部分。

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培育纯白金盏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勾画有关诗句,交流理解。

⑵想一想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老奶奶是个“好园丁”,堪称“绿手指”。

2.学习经过部分。

⑴哪一句话能概括老奶奶20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的过程?勾画出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⑵这部分中,又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3.学习结果部分。

⑴重点读老奶奶话,体会她内心活动。

⑵想想从哪里看出老奶奶堪称“绿手指”。

三、交流讨论(5)

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

四、布置作业(5)

黑色金盏花还能开放吗?写一写。

板书设计

培育出纯白金盏花将获重金——起因

二十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经过充满理想

绿手指满怀信心

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结果的老园丁

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

教后感

手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在本组课文中,《手指》是一篇略读课文,体现本组课文共同的特点:借平凡的日常所见,揭示生活真谛。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抓住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体现了他选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题材,即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具体 ……此处隐藏1578个字……奶奶等待结果的急切心情。

(3)老奶奶把种子寄到20年前的那家园艺所。他没考虑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金的金盏花。从这里我们体会到老奶奶对事业的执著。

(4)当老奶奶接到园艺所长的电话后怎么说的?老奶奶对着电话说: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我们从老奶奶回答的话语中去体会老奶奶心无杂念、全心全意培育金盏花的美好心情和高尚品质。

(三)总结

老奶奶从报上看到园艺所重金悬赏种出纯白金盏花这则启事想去试一试,老奶奶经过20年的辛苦终于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老奶奶这种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充满信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这样的园丁才是一为好园丁,在当地被称赞为绿手指。绿手指不仅指园丁技艺出众,更是因为精神可嘉。

(四)交流讨论

老奶奶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吗?

这也是老奶奶的一个心愿,让我们祝愿老奶奶心愿成真!!

(五)作业

细读课文,感受老奶奶20年培育金盏花的艰辛。

(六)板书设计

起因:重金悬赏培育纯白金盏花不怕困难

满怀信心绿手指经过:20年如一日培育金盏花对事业的执著

好园丁

结果:培育出纯白金盏花

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

手指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词内容做小手上爬的动作。

2、借助小手的上下爬动,感受和表现音乐旋律的上行、下行

活动准备:

《小手爬》的音乐磁带,毛毛虫手偶一只,毛毛虫背面贴上磁铁、磁板上贴一幅高山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欢快的'音乐进入活动室,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师出示毛毛虫,引出课题并帮助幼儿学会仔细听音乐。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头,变成毛虫爬呀爬,两根手指头,便把剪刀剪剪剪,三根手指头,变成眼睛看看看、、、、、、)

2、老师:"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都爱玩游戏,对吗?今天也有个爱玩游戏的小客人来到我们班,他是谁呢?(出示毛毛虫)老师:“毛毛虫怎样爬?他会爬到哪里呢?让幼儿学习毛毛虫爬动的样子吧。”

三、播放音乐,感受乐曲旋律的上行,下行。

出示磁板,教师:“我的毛毛虫还会随着音乐爬呢。”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旋律的上行下行来拖动毛毛虫。

提问:1)毛毛虫随着音乐怎样爬的?

2)在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毛毛虫往山上爬?在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毛毛虫往山下爬?

三、老师清唱歌曲,幼儿随音乐上爬下爬,感受乐曲旋律的上行下行。

1)老师将毛毛虫套在手上。老师:“瞧,老师的毛毛虫又爬到了哪里?”老师边唱歌曲边随歌曲做爬动的动作,先随音乐爬到头顶上,然后爬到脚背上。

2)老师幼儿共同听音乐,随音乐上行、下行做动作,体验小手爬动的快乐。

3)变换动作:毛毛虫还会爬到哪里?幼儿替换歌词,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做做动作。

4)除了毛毛虫会爬,还有什么熊动物会爬,他们又会爬到什么地方呢?让幼儿用身体学学其他小动物是怎样爬的。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手指教案 篇6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手指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手指的用处。

活动准备

关于手指的图片豆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让幼儿观察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动,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师:老师身体的什么部位在动?

幼:肩膀在动,胳膊在动,膝盖在动,脚在动,腰在动,手指在动……

2、老师伸出一根大拇指——很棒

老师伸出两根手指——耶

老师伸出三根手指——OK

老师伸出四根手指——切切切切切

老师伸出五根手指——拍拍拍(你好你好)

3、在屏幕中出示六张图片,让幼儿观察。

(1)师:让幼儿说一说有几张图片?(六张)

六张图片中有一张不是用手指做的事情,是哪一张?

幼:是第三张,用脚在走路。

(2)哪一张是用手指在动的?在干什么?

幼:第二张图再用手写字(用到了拇指,食指,中指)

第四张图再用手拿筷子(用到了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第六张图再用手搭积木(五个手指都用到了)

第一张图再用手开门

第五章图是在用手按铃

4、让幼儿自己表扬自己(唱歌的方式)

5、老师讲小故事——五根手指的故事。

提问:幼儿喜欢哪根手指?

6、游戏:抓豆子比赛(白芸豆)

老师先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的抓豆子,让幼儿看看能抓出几个豆子,然后用多个手指头去抓,看能抓几个豆子。

让幼自己体验抓豆子,哪些手指合作能抓的最多?(手指全部合作,会抓的'更多)

活动延伸

老师讲解我们的手指合作能做更多的事情。

《关于手指教案范文合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