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

时间:2025-11-11 02:21:1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纳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册学过了的百分数(一)的知识,对百分数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税率的知识是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中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应该不会太困难。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和个人所得税,并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

平时同学们每天上下学,使用的日常交通工具,离不开城市的基础设施;到了假期,很多家庭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离不开国家建设的基础设施。让学生知道是谁修建了这些基础设施?(国家)

为了让祖国更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幸福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建设。

展示图片:国防、教育、卫生、公共服务机构的维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国家拿出的这些巨额资金是从哪里来的?

引入今天的课题。(板书:税率)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税收

税收的主要项目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1.理解三个专业术语的含义。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1)举例子理解: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

在这里:收入是()税率是()应纳税额是()

(2)考考你:说出下面每条信息中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分别是多少?

①晨光文具店20xx年全年的销售额是44万元,按销售额的5%缴纳增值税2.2万元。

②长城宾馆20xx年上半年营业额是840万元,按营业额的4%向国家缴纳营业税33.6万元。

③王老师家在20xx年购买了一套售价120万元的两居室商品房,按实际房价的1.5%缴纳购房契税1.8万元。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先读题,再指名说说“营业额30万元”是指什么,“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并总结出关系式: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2)练习:

妈妈买了一瓶售价为100元的化妆品,其中消费税大约占25%,妈妈为此支付消费税大约多少元?

(3)介绍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一种非常专业的经济学术语,是一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单的说,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法》于1980年9月10

日公布,是我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税法。

个人所得税从诞生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三次修改历程,其中最后一次是在20xx年4月20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定的。20xx年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至3500元。

(4)个人所得税的求法(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如下关系:个人所得税=(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

(5)对比分析练习

①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②李老师为某杂志社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三)课堂练习

1.填空

(1)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

(2)收入、税率、应纳税额之间的关系是:应纳税额=()×()

(3)某商店去年的营业额是40万元,去年缴纳税款共2万元,则去年的税率是()%。

(4)纳税是每个公民自愿做的事情,想交就交,不想交就可以不交。这句话的说法是()。

2.选择

(1)天津商场四月份的营业额是580万元,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列式正确的是()。

A.580×(1-5%)B.580×5%C.580÷5%D.580÷(1-5%)

(2)高经理的月工资是68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这个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列式正确的是()。

A.6800×3%B.3500×3%C.(6800-3500)×3%D.6800×(1-3%)

(3)某饭店九月份的营业额是150万元,按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二月份缴纳的营业税是()万元,二月份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万元。将正确算式的选项填进括号。

A.150×5%B.150×(1-5%)C.150×5%×7%D.150×(1-5%)×7%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课后作业教材第14页,第6 ……此处隐藏5755个字……税收规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7

知识目标: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及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技能目标:通过计算税率,加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知道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重点: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教具:PPT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同学观赏图片,朗读数据

PPT展示几组从国家到家乡再到校园的图片,引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建设这些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哪里么?(来源于国家税收)

2、名言名句导课题

关于税收马克思说:“税收是喂养政府的奶娘 “。那究竟什么是税收?国家征收的税有什么用处呢?纳税金额是多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纳税的知识。(板书课题:税率)

二、自主学习,信息反馈

1、自学课本第10页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翻开课本一起阅读一下第10页的内容,通过自学从中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学生自学后关于提示问题进行相互交流。

2、关上课本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进行问题反馈。

(通过自学、交流、探讨式地交流汇报,将纳税的有关概念内化成自己的理解,培养了孩子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什么是纳税?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那什么人需要纳税?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3)税收有什么意义?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我们国家税收的真正目的。(在学生理解税收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用税收为人民造福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税收的重要性)

(4)税收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谈话:你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理解吗?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运用实例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作适当的解释。

(5)什么叫应纳税额?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6)什么叫税率?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板书:税率=应钠税额/各种收入X100%

应钠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各种收入=应钠税额/税率

三、走进生活、提升理解

⊙初探税额计算、基础练习

1、出示练习题:这家酒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6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 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酒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 多少万元?

2、读题,汇报从题中获取的信息。

已知营业额是60万元,税率为5%,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学生说说5%的含义,真正理解税率的含义。

3、思考如何运用所给信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把营业额看作单位“1”,因为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所以应缴纳的营业税相当于营业额的5%,即应缴纳的营业税相当于60万元的5%。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学生尝试列式。

60×5%=3(万元)

答: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3万元。

⊙再探税额计算、巩固应用;

1、出示练习题:某天酒店搞活动,邀请某歌手来参加演出,某歌手演出费4800元,按个人所得税规定,扣除800元后余额部分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这位歌手应纳税多少钱?

2、读题:比较上一题已知条件多了什么?

扣除800 元后余额部分指的是哪部分?

图示分段:

3、 引导学生尝试列式:

4800-800=4000(元)

4000×20%=800(元)

答:这位歌手应纳税800元钱?

⊙ 探究分段税率、 拓展提高;

1、出示练习:

20xx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月收入35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3500元以上的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强强的爸爸妈妈就是本酒店员工,强强妈妈月工资为4300元,强强爸爸收入62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理解关键句

如:个人月收入3500元以下不征税,不超过1500元的部分, 按3%税率计算……

3、分步操作练习,板书发馈

学生自主练习求强强妈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完成后点名板书。

4、梳理思路,分析方法

针对同学们易错的部分进行分析解剖,引导正确理解。

强强妈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1)去免税: 4300-3500=800(元)

(2) 分段: 800元小于1500元

(3) 应缴纳税: 800×3%=24(元)

答:强强妈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24元。

5、巩固提升,变式练习

求强强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纸上尝试列式,完成后点名板书。

6、交流反馈,评价质疑

利用线段图,形象地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感悟分段选择税率的基本思路。

强强应爸爸缴纳个人所得税:

(1)去免税: 6200-3500=2700(元)

(2) 分段: 2700-1500= 1200(元)

(3)应缴纳税:1500X3%+1200X10%

=45+120

=165(元)

答:强强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65元。

(练习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读懂题意,根据数学信息正确选择税率,独立进行计算。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思路,训练学生对税收问题的深刻领会和熟练解答的程度。 )

四、 故事升华,总结收获

1、讲述《纳税的故事》

由小店老板收益不高,却向国家缴纳超纳税金额的税金的故事,使学生从小就对税收有着正确的认识,从小就养成一种纳税意识,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个学生都懂得,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灵活应用

1、强强爸爸打算买一辆售价为12万元的家用小轿车,按规定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请问强强爸爸买这辆车一共花了多少万元?

2、某一家小超市,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每月需缴纳税款850元,小超市每月营业额是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