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教案

时间:2025-08-07 06:39:07
关于桂林山水 教案汇编五篇

关于桂林山水 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看看作者从“桂林山水”这一背景中分离出哪些事物来写的?体会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受。

2、学习作者感受事、物的技巧并由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优美语句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句,体会作者游览美景时的舒适、惬意和心旷神怡的感受。锻炼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培养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作者游览美景的亲感实受中,体会作者对祖国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爱人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文章机构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形象的比喻句和优美的排比句的运用技巧,从而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游览观赏美景是人人所向往的。为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因为美景使人愉悦、使人欣喜、使人心旷神怡等)对,优美的景色会使人神清气爽,使人陶醉、使人留连忘返。那么优美的景色是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因此,我们要感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下面,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作者笔下的.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美景,从文章和图画中来领略 ……此处隐藏2369个字……画面直接对应的语句;

③仔细读文,找出文中概括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字词以及具体描绘这些特点的语句;

④赏图品文,体味这些语句在反映桂林山水特点上的精妙贴切。

这样图文对照,看图帮助了读文,读文引导了看图,促进了观察力与理解力的相辅相成、同步发展,而一些富有表达力的重点字、记号、句等“双基”因素也在学生自品和教者点拨中得到落实。

三、择要引读,深入理解重点

此前,学生已“理智”地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这里专将直接描写这些特点的语句提取,引读欣赏,强化重点:

引:(身临其境般读第一节后)啊,果然名不虚传!看,漓江的水真静啊——

齐:静得……

引:漓江的水真清啊——

齐:清得……

引:漓江的水真绿啊——

齐:绿得……

引:(读完该节末句)再看,桂林的山水真奇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秀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险啊——

齐:(略)

至此,教者再以导游身份深情赞美地诵读末节。

以上引读过程还可以由男生引读、女生齐读和女生引读、男生齐读的方式重复进行。

四、辨析分读,直观发现写法

首先略作启发,让学生把第二、第三节都分为两层。

接着指名两学生(或指两组、或分男女)对每节都各读一层,有意识地显示出漓江水与大海、西湖的对比关系以及桂林山与泰山、香山的对比关系。

然后让学生从分组朗读中直观发现这一对比手法对桂林山水美景的衬托作用,体现了“甲”字。

最后仍以对应分读方式,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揭示出来,体会它们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理解“画卷”的深刻含义。

五、回味赏读,全面升华情感

在以上内容、结构、语言特色都已分析就绪的基础上,根据已形成的整体板书指点学生全面回顾课文,然后身临其境,以真切的情感进行欣赏性的朗读,寄赞美之情、爱恋之心于每词每句之中。

桂林山水 教案 篇5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2、板书:桂林山水。

二、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1、欣赏《桂林山水》风光片。

2、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三、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水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⑵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找出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把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交流:

①请学生说出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

师随机板书:

静、清、绿

②句子练习:

师:请同学们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静、清、绿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几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应该怎么说?漓江的水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又可以怎么说?

③通过换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出示文中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换句比较,加深体会。

在原句下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句子中每一小分句都是先介绍漓江水的特点,然后再具体地写出这种特点,让我们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时不仅要说出事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采用这种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方法,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仿句训练,出示:

桂花真香啊,香得()

夏天真热啊,热得()

()真()啊,()得()

⑤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写漓江水的这个句子,看看作者在写漓江水的特点时还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指导朗读:

⑴自读。

⑵指名读。

⑶引读。

4、仿说:

仿照这种排比句式来赞美自己喜欢的景物。

5、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好处:

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不仅写了漓江的水,开头还写了大海和西湖,它们又有怎样的美?

文中主要是来写漓江,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引导学生明确;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更能衬托出漓江独特的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学习运用这种对比的手法,有时巧妙的对比更能衬托所写景物的特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个对比的句子。

6、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体现桂林山特点的词语并想想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师随机板书:奇、秀、险

⑵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随机学习写山的特点的句子,主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通过打比方,对比、排比来写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朗读。

⑶当学生谈到打比方的句子时,特别是写桂林山的形态时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去想象一下桂林的山还有哪些形态?(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后再想象。

7、补充并欣赏写桂林山的小诗。

8、抒发情感:

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你心中的桂林山水。

9、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你对这段话中的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怎能样理解的?

小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这句话既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又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五、拓展延伸,积淀情感

从古到今,桂林山水这方水土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开发桂林旅游资源已经成为国家旅游事业的一大课题,现在老师建议同学们为桂林山水写个广告词。

六、作业(自主选择)

1、请你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来写一篇《桂林山水》导游词。

2、请你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来描写一处自己最喜欢的风景。

3、搜集并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关于桂林山水 教案汇编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