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孩子》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雪孩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雪孩子》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听故事,说一说,猜一猜,并理解故事情节。
2、欣赏故事,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3、能简单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故事,看图理解故事情节。
难点: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太冷了天上会怎么样呢?
(下雪)
出示课件雪景
师:下雪天我们可以怎么玩呢?虽然我们这儿不是太冷,所以下雪的机会也比较少,但是我们有些小朋友冬天有去过仙女山、金佛山这些地方,在那里就可以玩雪。
(堆雪人)
出示玩雪课件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看谁到我们班来了?"
(雪孩子,雪人)
"雪孩子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会是什么事情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什么事啦?
(3)雪孩子去哪里了?
(三):运用课件,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1.课件出示,提问:兔妈妈要干什么去呢?
(找吃的)
兔妈妈为了不使小白兔感到孤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他们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2.出示课件,提问:小白兔睡着后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小白兔睡得正香,一点也不知道。)
3.雪孩子是怎么做的呢?
(飞快地跑进去,将雪孩子抱出来。)
4.欣赏课件,提问:救出小兔子后,雪孩子怎么了?雪孩子去哪里了?变成了什么?为什么?
(四)复述故事。
1.看图片讲述故事。
2.幼儿跟着课件连贯讲述。
3.个别幼儿上台讲述。
课后小结
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雪孩子啊,为了救出小白兔,自己却没命啦。雪孩子的这种表现,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表示----舍己救人。雪孩子是一个舍己救人的小英雄!
《雪孩子》教案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兴趣。
本篇首次为不注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看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学情分析】
《雪孩子》这篇课文的认读难度是相当大的,除了课后的10个生字之外,还有“累、柴、却、救”等以前从没接触到过的生字,生字教学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走进新课程,步入新课程,要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要紧紧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面。在课堂教育改革中,要坚持‘一个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发展心理学品质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否则会被挪后或延缓。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语言发展会促进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住一条主线,两基本点。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两基本点是指在引领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
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19课雪孩子。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位。
3、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议论:
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变成水。)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
(让学生看课件,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2、指导朗读:
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
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想想说说
1、看图8,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
六、续编故事
《雪孩子又回来了》,想像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1、认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处“横”中间看起笔,最后“捺”低于右撇并相接向右伸展。
三、复习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⑴ 理解题 ……此处隐藏17274个字……示课题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
你们见过雪孩子吗?
二、看图自读课文
要求: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再图文对照,练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1、提出初读时遇到的困难。
2、利用自己喜欢的猜读、查生字表、问同学等多种识字方法,再读生字和课文。
3、交流识字方法。
四、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五、朗读感悟
1、课件展示最后一幅图,想想说说:
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
2、想一想: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六、字词练习
1、读句子识记生字:
孩子,你要知道,玩火可不好。万一火烧起来,往往会带来可怕的结果。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七、指导写字
八、实践活动
1、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3、阅读儿歌《堆雪人》。
九、资料袋
儿歌:堆雪人
寒风吹,雪花飘,
堆个雪人个子高。
我给雪人穿单衣,
外面又套大棉袄。
太阳公公怕他热,
把他的衣裳全脱掉。
光着身子还冒汗,
越流汗水个越小。
《雪孩子》教案15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三、课前准备:
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前置性学习:
1、读一读:熟练拼读课文。
2、圈一圈:把生字圈出来。
3、说一说:生字组词,说一说。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前4幅图片,要求:仔细看图,想想,说说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指名说说
3、小白兔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想象
4、带着问题,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
5、你能给这个故事加个题目吗?再看看编书的叔叔阿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什么名字。
6、板书"雪孩子",学习"孩"字,
(二)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看着图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注意读准生字词尤其是:让、往、烧、知
(2)会读:"累、息、柴、救、却"以及多音字"着(zhao)"
(四)读读议议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1)指名读读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第八段(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3)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适当扩展:衣服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3、读读课文想一想: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五)朗读指导:
1、你喜欢雪孩子吗?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
2、把你的这种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六)续编故事:
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七)字词练习
1、认记生字:把所有的生字词写到卡片上分发给学生。教师读一个词语,学生从卡片中找到该词语读一读。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1)填写课后的`词语(2)你能说几个这样形式的词语吗?
(八)指导写字
五、板书设计:
雪孩子
飞快——跑——救小白兔——蒸发
美好心灵
《雪孩子》是一篇由多幅图及文字组成的课文。按说学习这样的课文,如果能借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最好的,但遗憾的是班上的电脑一直都没有好过,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时,也只好放弃利用课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想法了。
学生手里的绘本让我有了新的想法,为什么不让马老师指导孩子们自己画课文插图呢?于是,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马老师,并希望她能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插图,马老师很痛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满怀希望去找马老师,想看看昨天学生们的成绩如果。没想到,马老师看着我是一个劲地摇头,并告诉我说,孩子们画不出来,我真是失望极了。许是看出了我的失望,马老师请我放心,说这任务由她来完成。听马老师这样说,我心里一阵高兴,这任务由马老师来完成,那一定没有问题了,不过,那可是八幅图呀,两天的时间,行吗?
“没有问题,保证不耽误你上课。”马老师的话让我放下心来,感激的话,自不必再说。
那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课文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虽然已经过去几天了。
学习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看第一幅图,并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图意。从学生的叙述中看出,孩子们词汇的积累真是太少了,孩子们太需要读书,太需要积累了。这个时候学生们已经是预习课文了,为什么在说图意的时候不用课文中的句子呢?这是有积累不会运用的具体表现吗?
看图,说图意,比我预设得要困难得多,尽管如此,也还是指导他们看一幅图说一幅图,遇到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我则提示。后面几幅图比前几幅图说得好,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明白应该怎样说了。在整个看图,说图意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马老师的八幅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观察得特别仔细,每贴上一幅图,他们都会发出“哇”的声音,他们跟我一样喜欢这八幅图。
在后面的学习中,始终没有离开这八幅图,指导孩子看图朗读课文,看图练习背诵课文,在图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背会了课文,因时间关系,没能检查孩子背诵课文的情况。这节课学习结束,我有了新的想法。
初接这个班的时候,不少孩子在作自我介绍的时候都说自己喜欢画画,我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利用孩子们的这个爱好呢?低年级课文,大多是图文并茂,完全可以让他们照着课文画出课文的插图来,对,也就是完成自己的课文绘本。画画的过程,也是他们很好地理解课文的过程。
我不知道班上多少孩子有这样的能力,但有一个算一个,希望越来越多。现在虽说是课文学完了,但我仍是要求他利用双休日完成另外四幅画的任务,一是复习的时候可以用,二是从此四班有了第一本自己的绘本,三是让雨潇给其他想画画的孩子做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