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5-06-22 04:30:15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精】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精】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旋律。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创编各种花儿开放的动作。

3、从小培养幼儿对自然、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花园。

2、录音机,音乐磁带。

3、幻灯片,《花朵开放》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们,今天何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玩,你们排好队,咱们出发啦!(绕场两圈:音乐1)到我身边来,随便找个空位子坐好!(提示:分开点)

二、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各种表现花朵的.动作

1、在花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小结: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鲜花。

2、咦!花朵是怎么开放的?谁知道?(1-6名幼儿)

3、何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用动作表现花朵开放的样子?哪个小朋友愿意来?

①(音乐1)②(音乐1)③(音乐1)④(音乐1)⑤(音乐1)

4、哇!好美呀!我们都来学学花朵开放的样子,美一美!集体表演(音乐1),教师巡回指导!(适当表扬有创新的幼儿)

5、好漂亮,好漂亮,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来当园丁,你们来学当花骨朵,我给你们浇水,你们就开放,看哪朵“花”开的最漂亮,和其它“花朵”不一样。开放后保持不动哦!我要把最漂亮的几朵花画下来的。

6、定型表演(第1个、第2个、第3个开始合音乐2前面部分,一直到浇完水。)

7、教师画完后,小结:你看你们多棒,编了这么多花朵开放的动作。

8、现在我们一起来互相学习一下吧!先来开这朵花,喝水会怎样?(音乐2中间部分)风吹来会怎样?(音乐2最后部分)

9、先“开”第一种(音乐2)。

10、开第三种(音乐2)。

三、进一步引导幼儿创编集体合作的动作。

1、小朋友,有些花有好几层花瓣的,那又是怎样开的呢?先开哪一层?(3名幼儿)

2、到底怎样开的呢?(放课件)

3、(放课件第二次)大家齐说,原来先开外面层,再开里面层。这朵花更美、有花蕊、里面有花瓣,外面也有花瓣,如果我们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一定很美?可它有这么多的花瓣,我们一个人根本表现不出来,那该怎么办呢?

4、幼儿讨论

5、多叫几人,请几名幼儿表演,指导幼儿想出办法!

6、一组幼儿,请他们自己选一组动作(师:你们选哪个动作?)

7、一组幼儿表演。(音乐2)

8、几组共同表演。(音乐2)

9、刚才我们这么多人表演了两朵花,那可不可以让我们这么多人来表演一朵花呢?(可以)那我们来试试?何老师也很想当花蕊!这次就让我来当花蕊好吗?那谁来当我里面的那层花瓣呢?谁来当外面层花瓣?先开第一种花。

小结:花瓣是整体不能乱丢落。你们千万不能分开噢!师生表演:(音乐3)。

10、换花蕊,第2种花(音乐3)。

11、自由选择表演,第3种花(音乐)。

四、结束部分,品德教育:花儿好看我不摘!

师:春天到了!花朵盛开了,好美好美!我们要跟花朵做朋友——花儿好看我不摘!现在我们去请所有的花朵和我们跳起舞来吧!

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2

设计意图: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一直深受幼儿的喜爱,孩子们也非常熟悉羊和狼的故事,他们对灰太狼与羊村里羊的抓、躲都充满了兴趣,很多孩子都愿意扮演狼或羊来玩游戏。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我选择了本次活动。同时《七士进阶》这首丹麦民间舞曲,乐曲为ABAB的循环。A段音乐活泼、欢快且节奏强。B段有延长音、重音,给人以悬念和期待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质;欢快、神秘且富于变化。基于以上特点,我把这首乐曲加上羊躲狼抓的故事内容,设计了本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音乐游戏,使幼儿可以感受与他人合作游戏的乐趣。同时也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自主创编动作以游戏的形式来表现故事。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欢快、诙谐幽默的情绪,感知音乐《七士进阶》的结构和变化。

2、能够分辨音乐中的重音和长音,结合故事并随音乐合拍地进行角色扮演、做出游戏动作。

3、能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中去,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结合故事随音乐的结构和变化形象合拍地做出游戏动作,完整流畅的在音乐中玩耍。

2、难点:能够结合故事情节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编出不同的动作表现A部分的音乐,通过灵活多变、形象有趣的动作及表情表现羊闪躲时对狼的挑逗。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动画片中《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

2、物质准备:

(1)音乐《七士进阶》;音乐图谱1张,音乐分为三段分别由绿色、蓝色、红色彩色笔表示,波浪线"~~~~~"表示A部分欢快的音乐,B部分用直线"--"圆点"●"分别表示长音和重音;

(2)喜羊羊和灰太狼手偶各一;

(3)幼儿操作纸、笔若干;

(4)喜羊羊与灰太狼场景图一张,喜羊羊与灰太狼场地布置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吸引幼儿兴趣(3分钟)

1、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动作表演的基本内容晚饭后,喜羊羊和灰太狼分头出去散步,锻炼身体,心情真好!走着走着,走到了一个黑漆漆的小巷子里,两人撞到了一起,都吓了一大跳,可是由于天太黑了,他俩都没看清楚对方到底是谁,就又慢慢凑到了一块,啪!又撞上了,哎呦喂~真是冤家路窄!喜羊羊眨巴眨巴眼睛一看,啊!那不是灰太狼吗?你觉得喜羊羊会怎么做?(跑、躲)灰太狼摸了摸晕晕的脑袋回过神来一看,嘿嘿~那不是喜羊羊嘛,那灰太狼又会怎么做?(追、抓)看清楚了对方后,喜羊羊大叫一声"不好",立即转身向家里跑去,灰太狼伸出爪子,一边叫着"站住"一边向喜羊羊追去,你觉得它会追到喜羊羊吗?(不会)

2、邀请幼儿创编简单动作表现喜羊羊和灰太狼指导语:请小朋友用动作表示羊和狼,想想看,怎样的动作及表情可以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喜羊羊或灰太狼。(集体创编)请一个小朋友展示一下,还有谁愿意?(动作简 ……此处隐藏9090个字……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手歌》。

(1)齐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

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噜,哈哈哈等。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xxxxx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

(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

5、边唱边表演。

教师唱歌,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教学反思: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榜样,你的言行和精神状态可定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幼儿,因此语言和教态十分重要。上课时语言要精简、明确,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幼儿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教态不能随意,要有风范,在头脑高度集中的同时还要考虑你的身体体态所传递出的信息。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4

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因此,特意设计了《清明》的音乐活动,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

重难点分析:

幼儿在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难的,他们往往能流利地背诵出古诗词,却讲不出诗歌里面表达的是什么事情,更无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在进行教学前,我发现我班绝大多数的小朋友都能背诵这首诗歌,但他们对诗中描绘的意境及所传达的'情感一无所知。于是,我首先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会其中的情绪;另外,通过运用图画和配乐讲故事的方式将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大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的意境,学习在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交流欣赏: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附古诗: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能按要求随音乐作出相应的动作。

2、能愉快地参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3、与同伴友好合作进行游戏,有创新意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与幼儿一起玩“熊和石头人”的游戏,提出要求:熊回头时石头人要保持一个动作不能动。

二、熟悉音乐

1、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2、再次欣赏一遍音乐,简单分析乐曲结构。

3、老师随着音乐用手指在腿上进行表演,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在音乐进行到什么时候有变化。

4、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指在腿上进行游戏。

5、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三、游戏活动

1、第一遍游戏:幼儿起立,站在教师身后。教师当熊,进行游戏1遍,不做造型要求。

2、第二遍游戏:熊每次回头时,要求幼儿作出动物的造型。

3、第三遍游戏:要求幼儿两人一组,第三句时找朋友,第四句时两人一组摆出最后的造型,造型两人要有身体上的接触。

4、第四—五遍游戏:方法同前,要求四人一组摆出不同造型。

5、第六—八遍游戏:请几位幼儿扮演熊进行游戏,鼓励幼儿提出造型要求。

四、放松活动

开火车游戏,结束(四段音乐连放)。幼儿随音乐分别作出开车、停车的动作,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