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菩提读后感

时间:2025-11-25 19:33:19
心若菩提读后感

心若菩提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若菩提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若菩提读后感1

读了曹德旺所著的《心若菩提》,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成功人士的自传,更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人生指南。

书中,曹德旺以平实、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他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逐步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曹德旺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地向前迈进。

我特别欣赏曹德旺的思维方式。他强调“用心做事,用爱做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能力,更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总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努力和积累。

此外,曹德旺还提到了“感恩、诚信、创新、责任”等价值观,这些都是他在人生和事业中坚守的原则。通过这些价值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人士的内心世界和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这些价值观不仅是我们做人的准则,也是我们在事业中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通过学习曹德旺的成功经验,我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事,用爱去待人,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总之,《心若菩提》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带给我们成功的方法和智慧,更让我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不断前行。

心若菩提读后感2

《心若菩提》一书讲的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为超级有钱人的故事,我相信这对于很多人都是有吸引力的。赚钱是个正常爱好,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但事实情况是,大部分人到了中年,仍然是一事无成,生活艰难,用孔子的话就是“耻也”。知“耻”而后勇,便是觉悟,人生最终,不过是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改变自己而已。只有改变自己,才可能赚到更多需要的钱。

自知很可贵,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劣,才能清醒地去做出对自己有利的改变。一个人的成功,在自己有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很多人的成功,不是能力可以,而是占了天时、地利或人和中的其中一项。比如前几年炒房赚钱的,是运用天时;在北上广深炒房比在其它城市要赚的钱多,这是地利。天时和地利只是在特殊时空中才能出现,生活中更多赚钱的例子,是靠人和。提前得到一些消息,然后赚取中间的差价。生活中很多事情,“人和”的辅助下,处理的效率也会快一些。很多人便把“经营关系”放在了首位,很多人都在想办法拓展和维护好的关系,却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没有能力的关系,经不起考验。有能力的关系都会出现人走茶凉的情况,更何况没有能力的人,却强行攀附关系,最终不过是鸡飞蛋打,竹篮打水。所以,为人第一要紧事,便是重视自己能力的培养。

能力从哪里获得?家庭排第一,一是传承,二是打磨。曹德旺的父亲是曹河仁,福建福清人,福清是全国著名侨乡,自古以来就有年轻人远渡重洋学习打工经商的习惯。也就是说,曹德旺自小便在一个经商事例浓厚、经商典型众多的村里出生,自小便会听到和见到赚钱养家的相关故事。曹德旺的家族在高山镇算是望族,曾祖父是福清的首富,曹德旺小时候经常到曾祖父的墓地一带玩,墓地很大,那个长眠在里面的人,神秘却非常有影响力。所以虽然家业到爷爷辈衰微破落,但在曹德旺的心里,家族里曾经出现过的大人物,对他无疑是一种正向的启蒙。平凡的人都会有关注同姓宗族的名人,以获得名人之后的小小安慰,那个从未见过面的曾祖父,对于贫穷家庭里的'曹德旺,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心力。这便是传承,文化浸润,家风传承。

曹德旺的父亲年轻时跟着舅公到了日本,但舅公没有把父亲放在自己的店里,而是介绍到一家布店里当学徒。学徒第一年,父亲做的是煮饭、煮茶、挑水、倒马桶、倒尿壶,吃的则是剩饭剩菜。到晚上,布店老板要求父亲对着镜子不断练习走路、微笑、鞠躬、口型。第二年,布店老板安排父亲做货郎,挑着担子边走边叫卖;第三年回到店里学习站柜台,接待客人及进货出货。一个曾经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在家庭破落后,不耍脾气,不怨天地,踏实勤恳,虚心上进,光这一点,就淘汰了很多人。飞黄腾达,只是时机问题。

没过多久,曹德旺的父亲将破落的家业再次辉煌,这就是自己的能力,后来成为上海永安百货公司股东。但是,天时不巧,赶上国家内战(1947年),曹德旺父亲本打算将所有家产从上海运回老家,结果货船在海上遭遇风暴,沉没了。接下来6个要吃要喝的孩子,曹德旺的母亲是地主的千金,现在也只得当掉了最后的首饰,买了十几亩地,种些红薯、花生、青菜什么的,6个孩子长身体,地里的收成根本不够口粮。由俭入奢易,则奢入俭难。一个好的母亲,将会影响三代。这个艰难的时期,千金出身的曹德旺母亲在艰难生活面前,给孩子们精神上不断传输丰富的营养。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家里一尘不染,孩子热热闹闹,微笑常驻脸上。曹德旺小时候读书便不是很优秀,相反还十分调皮,经常闯祸挨打,过后母亲都会沟通说理疏导。童年里有长辈陪伴的温暖,是很多人一生的力量。

曾祖父的神秘印象,父亲的辉煌经历,母亲的温言细雨,村里的经典案例,让曹德旺从小便有了商业的良好启蒙,赚钱的意识比其它人要敏锐。现在很多成年的人,走上社会多年,都没有赚钱的意识,更不谈赚钱的眼光。曹德旺在十几岁时,已经展现出他对数字的敏感;15岁开始跟父亲一起正式开启了生意经历。骑车进货30公斤,往返100公里,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后来曹德旺父亲改做水果生意,曹德旺每天凌晨2点起床,冬天顶着寒风,夏日冒着酷暑,这些对于曹德旺意志的打磨,起到了很好的加强。能吃苦,肯钻研,有人带,有人帮,这就是传承。一个人的能力靠自己成长,但如果家里的上一辈刚好有经验,下一辈人只要愿意去接受并实践,相当于比同龄人多出了几十年的职业经验。这种领先的职业优势,会助力他在同龄人更快脱颖而出,更敏锐地抓住机会。后期的曹德旺,比同龄人更容易领会到商业机会,开始了他的独立商业生涯。第一次创业,几个回合,便很顺利地赚到了3000元,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上百万。

曹德旺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家族文化熏陶,整合家庭经验传承,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业能力,这种能力,让他在生意场上有过人的敏锐,让他一次次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后转战于汽车玻璃,虎啸山谷,龙翔九天,成为商界的传奇人物。而让曹德旺长盛不衰的最终原因,则是过人的品德。处低时不悲,不记个人得失,专心做事,友善对人;处高时不傲,专注优化品质,注重合作信誉,关心 ……此处隐藏8233个字……,他的玻璃王国的创建史。合上书本,我突然觉得,他是一个带着使命而来的人,他所做的一切早已不是成就自己,而是服务社会,强大祖国。而他写的这本书,又仿佛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老人,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殷殷的嘱托、如谆谆的教诲,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盘托出。很有幸,在这一周时间里,认识了这位76岁的老者,了解了他如何用大爱创建企业,回馈社会。

曹德旺是福建省福清县高山镇人,1946年出生在上海,父亲原在上海做生意,是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股东之一,后因政局不稳从上海举家迁回福建老家,后家道中落。曹德旺因顽皮小学没有上完就辍学了,之后一步步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坚韧,创建了福耀玻璃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汽车玻璃供应商,曹德旺在20xx年评为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永安全球企业家大奖”。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从1983年起,至20xx年已累计捐款120多亿,成为中国首善。

虽然曹德旺的传奇人生已不能用成功二个字来简单概括,但还是用“成功“作为脉络,理一理这篇文章:

成功与基因: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成功,或者说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包括升官、发财、有名有利,是与基因有很大的关系。曹德旺的曾祖父曹公旺曾是福清的首富;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是上海商界大佬,母亲陈惠珍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曹德旺的哥哥曹德淦是福建省副省长。无论是曹德旺,亦或是身边人的例子,基因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极大,基因里带的,谁都夺不走,一个人被机缘巧合耽误的人生,基因会让ta步入正轨;反之亦然。

成功与学习:曹德旺小学没有念完就辍学了,但他从来没有停止学习,自学会计财务学知识、自学MBA课程和哲学,从经商的经历中、从参观美国工业博物馆中、从历史中、从新闻资讯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特别佩服他在20xx年就预测到20xx年可能会有经济危机,积极通过压缩投资、回笼资金、提升管理进行提前自救,成功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成功与信仰:从本书的名字《心若菩提》,就可以了解曹德旺是一个虔诚佛教信徒,据说曹德旺的办公室常年摆放一部《金刚经》,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有贪念、戒骄戒躁,曹德旺也曾在看了弘一法师的.自传后,一心皈依佛门,但一位高僧告诉他“有福报、无佛缘”,才打消了出家的念头。但心中的信仰,始终指引着他“利他”和“至善“的处世态度。他说:上天给你的财富自有定数。钱对你们来说是钱,对我来说我是在减肥,是在消除赘肉;像他这样的捐款,属于“财施”,是有钱人应该做的事儿,功德最小,只能算“小善”;做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富豪捐几十个亿,工薪族捐几千块,是一样的,因为你已经尽力了,都是做慈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就好。给人以笑容,展示同情心,待人和善,明白众生平等,慈悲为怀,也是一种慈善。

几段书摘:

1.曹德旺的母亲说: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2.信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信任,不仅对自己要有自信,对他人也要有信任,这叫互信。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信,那肯定会一事无成。

3.人,不一定要多伟大,才值得学习。也许,从我们身边走过的随便一个人,他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我们在国外,代表的就是中国,一个人要有人格,一个国家同样需要有国格。

5.我希望全体员工眼下要抓好三件事:第一、要戒骄戒躁,树立整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正确对待成绩和个人的贡献,这是福耀公司保持长盛不衰的首要条件。第二、要尊重劳动,注意修养,提高素质。公司食堂餐桌上被扔掉的馒头和被掏了心的包子皮, 说明公司里存在浪费粮食、践踏他人劳动的行为,且在公司没有得到有效制止,这是福耀人的耻辱。我希望员工们不要忘记,在中国这块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同胞吃不饱。第三、遵纪守法,共同奋斗,创建先进企业文化。

6.人与物,其形其神,殊途同归。大千世界,神乎奇乎。

7.有福者,必须先有量,福是从气量中求。

8.天道酬勤,更是天道酬仁。我在其中领略了无常之真谛,体悟到祖宗“谋求发展、兼济天下”的真实意义与价值。

小成靠智、大成靠德。有幸,我们这个时代有个曹德旺。

心若菩提读后感10

《心若菩提》,曹德旺的自传,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些经历在当时看起来可能是坏事,可我们把时间拉长,再回头来看这些事情,发现都变成好事了。

说说这本书,曹德旺于1946年在上海出生,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商人,因时局动荡,举家搬回福清高山。父亲在搬家时买了一艘机动铁壳船,想着以后还可以出租给别人,把全部家当都放在船上开回家,全家坐轮船回家。客轮抵达好几天,货轮还没到,再几天得到消息:货船遭遇风暴,沉了。

父亲多年打拼毁于一旦,只好从头再来。曹德旺15岁,帮父亲倒卖烟丝,骑自行车,每趟进货30斤左右,100多公里,来回3天,因为在那个年代倒卖是有“投机”的风险,所以进货都是由曹德旺负责,父亲负责卖。

后来,烟丝生意不好做,改做水果生意,曹德旺每天凌晨2点起床,冬天顶着寒风,夏天冒着酷暑,骑车到福清县城,天刚刚发亮,批发好水果,吃点东西再载着300多斤重的水果骑车回高山,到高山,通常是下午3点左右,再和父亲一起卖水果,这样一一下来,大概有3元左右的利润。

再后来,因为烟丝的利润比水果高,卖了三四年水果,又做回了烟丝的生意,可这次被当地工商度抓了,烟丝被收缴,自行车也被没收。

因为有和父亲一起做生意的几年磨炼,曹德旺决定自己外出闯天下。第一年种白木耳,收了十几斤,可其他人也在种,因此卖不出好价格。从别人那里听说,江西的白木耳价格高,于是迅速做火车去江西,卖了800多元,可除去成本,不亏但也不赚。

在回家的路上发现商机,通过收购村里的白木耳运到江西去卖,赚取中间的差价,第一次就赚了近千元,一直到1970年冬,最多的一次,赚了3000元,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上百万。最后一次,进了3000元的`白木耳,被值班的民兵发现,货,收购站收购了。钱,暂时扣下。要求开个证明东西是集体的,才可以领走。

由于东西不是集体的,因此证明开不出来,又一次一贫如洗,还欠村民很多钱。1970年12月,福清县委县政府决定动员全福清人民的力量,在鱼溪真修建建新水库,曹德旺也在里面。

第三天,工地的高山营着火了,营房、修理所、食堂、所有吃的、用的、穿的,什么都烧没了。想开工没有板车,板车坏了无处修理,曹德旺主动把修理板车的活揽了下来,其实他没有学过修车,只是凭着捣鼓过自行车的补胎和紧钢丝这样的经验,用了28天的时间摸索着修到成为一个修车的行家。

后来,救济物质和赔偿金到了,教导员听了曹德旺诉说自己的经历觉得特别感动,加上他是最后一个没有领到赔偿的人,于是就把剩下的救济物质和工资都给了他,还给他把证明开了出来。

结果救济物质卖了1000多元,还要回了卖白木耳的钱,还清了村民的货款。

《心若菩提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