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日记

时间:2025-10-07 10:57:37
六年级数学日记

六年级数学日记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日记1

昨天,我们在胖发祥大采购了!走进里面,最多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前往超市购买年货的人!

先买手帕纸,单买大都是一块钱一包,而一整提纸促销价是13元,于是妈妈让我算算一提12包纸,那么,单买12包的价钱是:12×1=12(元)那么,一提纸多送两包,12+2=14(元)14×1=14(元)。

14-13=1(元)原来,一提纸只是多送了一包,而不是两包呀!然后买湿巾,小包湿巾1块,三小包﹙一个包装﹚是3.9元,那么,买三小包湿巾就是1×3=3﹙元﹚

3.9-3=0.9﹙元﹚多出的钱应该就是包装的费用吧!

接着,我们走进了裤袜区,这里并没有写单价,而是写了两条34元,那么,我们把单价设为x元,2x=34,x=34÷2x=5哦!原来一条裤子17元啊!我们又走进了袜子区,有一种袜子和促销区的.一模一样,袜子区的单价是7元,促销区5双32元,那么,我来算算在袜子区买五双同样的袜子的价钱:7×5=35(元)但是,促销区五双同样的袜子的价钱是32元,所以,促销区的五双袜子比袜子区便宜3块钱。

我们又去了人声鼎沸的甜品区,巧克力的单价是79.8元一斤,而我们买的巧克力有0.106斤,那么,用79.8×0.106就等于8.4588,约等于8.5元。买年货一定要买糖果,糖果的单价为35.6元,我们买了0.084斤,用35.6×0.084=2.9904(元)≈3元。

今天一共花费387块钱!

六年级数学日记2

1月25日 星期六 有雨

这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寒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后。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方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的面积,要求体积还务必明白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样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要抓耳挠腮之际,妈妈就来了。妈妈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但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妈妈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之后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方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方除以另外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了,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六年级数学日记3

中午时分,我吃完了午饭,闲着没事做,便拿起了一本名叫《尖子生题库》的书。翻开负数的这一章,看了一下前面的讲解,又翻到了习题部分去做习题。我先看了一下习题,内容虽然多,但很容易,心想:”嗨!这也叫做《尖子生题库》呀,这么容易,我闭着眼睛也能把它全作对。”

于是,我开始做题了,填空题,判断题,我不一会儿就作了两页。到应用题了,我以为会难一些便认真地看了题,一点儿也不难,刷刷,两三下我就写得只剩下一道应用题了。我潦草地看了一下题,容易容易,不对,不是已经给了速度吗?那这个“+15”和“—15”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我思来想去,这简直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啊,我又看了看题,还是不会。这时,我想到了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个公式,好像对于这道题刚好对上。我便急忙去把我买的所有关于数学的工具书都翻了出来,找呀找,怎么没有呢?我明明在书上看到这一个公式的,怎么会找不到。

事实就是事实,我便翻了翻后面的答案:200÷(35+15)+200÷(35-15)=14小时,为什么用200除以35呢?这时行程问题中的',我便拿起《小学毕业总复习》这本书,翻到有关于行程问题的这一页,里面有一个公式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它是用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这些加十五和减十五是加减法而不是正负号。

数学题真是需要认真的读和仔细的去理解呀! 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复杂,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不能小看它。

六年级数学日记4

9月5日星期五晴

数学真有趣,遇到难题开动脑筋想一想马上就有好办法。

今天,我写作业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题它是这样的110+120+130+140+150=?我开始列了好长的一串竖式终于算出来了结果,得650。哎。好麻烦呀,到底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我绞尽脑汁的想着……

第二天,老师上课刚好讲了这一题,老师让我们想一想这道题除了直接计算外,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出来。老师说:“大家看这一串数字有什么特点?能不能以一个数为基准把它们转化成同一个数呢?”在老师的启发下,我豁然开朗,先从150中拿走20补到110里面去就得到了两个130,再从140中拿走10补到120里又得到了两个130,最后用4个130加上本来的一个130共得5个130,5个130不就是650吗。列式为:110+120+130+140+150= 130×5= 650。

我立刻举手,兴奋地讲了我的解答方法,老师给我了一个赞许的目光,立即表扬了我,并告诉同学们: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

同学们也对我的表现抱以热烈的掌声。

通过这道题的计算,我忽然明白了这到题原来还有别的解答方法。还使我更加体会到数学真有趣。

六年级数学日记5

今天早上,妈妈提出去紫荆山公园,我非常高兴,一蹦三尺高,恨不得变成超人,拉着妈妈一起飞到紫荆山公园!

爸爸把我们送到紫荆山公园,但不肯让我没问你下车,爸爸又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答对问题才能下车,”爸爸得意洋洋的对我们说:“假设从家到紫荆山公园有100公里,坐出租车6元起步价,走10公里,剩下每10公里五元,等红绿灯的时间最少5分钟,一分钟1.25元,问从家到这里至少花多少钱?我眼珠一转,灵机一动。用100—10=9090÷10=99乘5=45(元)45+6=51(元)1.25乘5约等于6.3(元)51+6.3=57.3(元),我已算出答案,就迫不及待的告诉了爸爸,爸爸突然像被流星砸着似得,黯然神伤,只好无奈的让我们下车。

刚一进门,就令我大吃一惊,很多人围在一个地方,仿佛是在开会那样,一个人大喊,免费答数学题赢大奖,从1加到9999是多少?我一听是数学题,就喜出望外、兴高采烈。妈妈一个 ……此处隐藏1762个字……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六年级数学日记11

今日,我们又遇到了我们的“老朋友”百分数。我们先温习一下“老朋友”百分数吧,因为“温故而知新”嘛!以前我们主要学了两种百分数的应用,第一种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解决办法: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百分之几;第二种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今日我们将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我们和和蔼可亲的张教师慢慢地去探索里面的奥秘,我们探索得没什么收获,张教师看到我们,教了我们一些小道理,又使出了张教师的.老办法“分析题目”,我们将分析题目了起来,例如书上的“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先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我们按照张教师的办法,把问题中的“冰的体积”和“原先水的体积”还有“百分之几”用长方形框了起来,又在“比”和“约增加了”下头画了三角形,又在“冰的体积”下写上了50立方厘米,在题目中的“45立方厘米的水”上写了单位“1”。这样,我们慢慢地去探索了,我们明白了求这道题的方法,求这道题的方法就是:先求相差,再用相差除以单位“1”。在这些基础中,我们要注意要找准单位“1”,找准后,这道题你就正确了一半了!

“老朋友”百分数又回来了,我们将再次探索这一位“老朋友”。

六年级数学日记12

4月1日星期六雨

老师常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许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能够变成一道道既搞笑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咱们经常做的`数学题目,就是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这不,我又在吃汉堡时发现了一道搞笑的数学题:

3个人吃3个汉堡,用3分钟吃完,9个人吃9个汉堡需要几分钟吃完?

平时,妈妈经常带我和哥哥去吃汉堡,我只明白吃,从来没有想到还能够变成数学题来做,碰到这题觉得真搞笑。刚开始时,我想:3个人吃3个汉堡要3分钟,那一个人吃一个汉堡不就是一分钟,九个人吃九个汉堡当然是九分钟?。这样想着,我兴奋极了,赶紧把答案告诉妈妈。可妈妈皱着眉头说:“孩子,要好好想想,想想咱们和哥哥三人吃汉堡的情形,多动动脑!”我听了愣住了,刚才的得意劲一下子没了,静下心来左思右想,突然想到:3个人吃3个汉堡用了3分钟,一个人吃一个汉堡其实也是用了3分钟,那九个人吃九个汉堡也只要3分钟。我没有立刻把答案告诉妈妈,又反反复复地想了几遍,觉得就应没问题后才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点点头笑了,夸我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她又说道:“数学就来自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就必须会有所收获,就像吃汉堡一样。”

瞧,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搞笑的数学题,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让咱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六年级数学日记13

老师常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此时许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能够变成一道道既搞笑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经常做的数学题目,就就是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这不,我又在吃汉堡时发现了一道搞笑的数学题:

3个人吃3个汉堡,用3分钟吃完,9个人吃9个汉堡需要几分钟吃完?

平时,妈妈经常带我和哥哥去吃汉堡,我只明白吃,此时从来没有想到还能够变成数学题来做,碰到这题觉得真搞笑。刚开始时,我想:3个人吃3个汉堡要3分钟,那一个人吃一个汉堡不就就是一分钟,九个人吃九个汉堡当然就是九分钟?。这样想着,我兴奋极了,赶紧把答案告诉妈妈。可妈妈皱着眉头说:“孩子,要好好想想,想想我们和哥哥三人吃汉堡的情形,多动动脑!”我听了愣住了,刚才的得意劲一下子没了,静下心来左思右想,突然想到:3个人吃3个汉堡用了3分钟,一个人吃一个汉堡其实也就是用了3分钟,那九个人吃九个汉堡也只要3分钟。我没有立刻把答案告诉妈妈,又反反复复地想了几遍,此时觉得就应没问题后才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点点头笑了,夸我就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她又说道:“数学就来自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就必须会有所收获,就像吃汉堡一样。”

瞧,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搞笑的数学题,数学真就是无处不在啊!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六年级数学日记14

3月12日 星期五 晴

中午爸爸下班回来,哼着小调,兴高采烈地跨进家门我迎上去问道:“爸爸,今天有什么事这么高兴?”爸爸说:“这个月我涨工资了。”我问道:“那你现在一个月拿多少工资?”爸爸想了想,微微一笑说:“我比你妈妈的工资高,我俩的月工资加起来是2800元,月工资差是100元,你说我一个月拿多少工资?”

听了爸爸的话,我动手在纸上画出了线段图帮助我理解: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诉爸爸。首先把妈妈的工资看作和爸爸同样多,那么爸爸、妈妈的月工资一共是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爸爸的月工资。列式是元。

爸爸听了,满意地直点头。这时,正在做饭的妈妈对我说:“你还有其它方法吗?”“还有其它方法?”我惊奇地说。我报着好奇的心情静下心来再次观察、思考,我发现此题关键是找出以谁作标准的问题,标准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于是,我有了第二种方法:就是以妈妈的工资作标准,假设爸爸和妈妈的工资同样多,那么俩人的月工资和就是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妈妈的月工资最后加上爸爸比妈妈多的100元,就是爸爸的月工资。列式为元。

听完了我第二种方法的介绍,爸爸、妈妈笑了……

六年级数学日记15

今天,我在完成作业之后,在看书的时候,找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数学题集。在那本书里我找到了一道很特别的题。

这道题是这样的:甲、乙两人各有一笔存款。现在甲、乙两人各取出存款的20%,这时甲的剩余存款比乙少400元,又知这时两人存折上的总钱数是14800元,原来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存款?(不考虑利息)。这道题难就难在只知道剩余的钱的总数,还要求原来两人分别有多少钱。

这道题可把我难倒了,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去请教我妈妈。妈妈仔细地看了看题,想了会说:“这道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设甲的`存款原来有X元,乙的存款原来有Y元。”便叫我自己去想怎么列方程。我前思后想,终于列出了一个式子:

x(1—20%)+Y(1—20%)=14800。我实在想不出接下来该怎么做了,于是我只好再求助于妈妈。妈妈对我说:“二元一次分程需要两个方程才能把答案解答出来,你还需要再列一个方程,然后把两个方程转化为一个方程,就可以算出来了,你去试试吧。”我反复读题想出了第二个方程。x(1—20%)+400= Y(1—20%)。当我看到这个式子时,我恍然大我,明白了妈妈那句话的意思。我把第二个方程变为

x(1—20%)= Y(1—20%)— 400代入第一个方程,推算出第三个方程:Y(1—20%)— 400+Y(1—20%)=14800,即80% Y – 400+80% Y =14800,即可算出Y=9500(元),X=(9500×0.8—400)÷0.8=9000(元)。

我终于把它解出来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二元一次方程归根结底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六年级数学日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