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古诗

时间:2025-07-09 21:42:11
《望天门山》古诗

《望天门山》古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天门山》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望天门山》古诗1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 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音乐,图卡。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古诗

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 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4. 教师朗诵古诗。

二、结合图片理解古诗

1.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图片)

2.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师解释难解词。

三、学习古诗

1. 跟着图片,变换多种形式朗诵古诗。

2. 幼儿人手一份图片。

3.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教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4. 变换形式,可以找个好朋友玩这个游戏。

四、听音乐吟唱古诗,结束活动。

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有三个环节我都运用到了图片,因为幼儿都是形象思维占主导。活动开始我运用图片导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导入到古诗的`教学中去。

在幼儿理解诗歌的环节中,我利用四幅图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古诗内容,让幼儿能比较轻松的理解了古诗的含义,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最后加入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借助于图片让幼儿巩固朗诵诗歌,为最后的古诗吟唱打好基础。

《望天门山》古诗2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阅读经典诵读《望岳》,习的一主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

一、回顾单元主题

师生合作背诵单元导语(提示关键承接读)

师:第六单元首页的那首小诗每当老师读起,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让我们合作背出那首小诗,我来提示,你来接,女生前,男生后,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女生),澎湃的大海(男生);师:有辽阔的草原(女生),茂密的森林(男生);师:有宁静的山村(女生),繁华的都市(男生)??师: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风景(男女生一起)。

二、诵读激情,导入新知

诵读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读中点评)

师:是啊!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的诗词歌赋表达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师:XXX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就是李白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点评:是那滚滚的长江之水。师:XXX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是苏轼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点评:是那千姿百态的庐山。

师:女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还是《望庐山瀑布》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点评:是那气势恢宏的瀑布。

师:男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宿建德江》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师点评:是江水倒映月亮的景象。

三、学习“一主”

一)初步感知

1、点明主题,板书课题

师: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李白笔下的《望天门山》

2、书写古诗,初步感知

师:我把《望天门山》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模仿老师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要写的工整、漂亮。(师板书,学生模仿写)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3、教师范读,感知节奏

师:诗是有节奏的,仔细倾听老师诵读,在你书写的古诗中画出节奏来,谁愿意在黑板上画(指名一名学生板演,师范读学生在倾听中画出节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点评:哪位同学和黑板上同学画的一样(纷纷举手)你是正确的。

4、初读古诗,感知诗韵

师:按照这样的节奏,看着老师的手势,大家试着读一读,注意一定要看指挥。(师根据古诗节奏及韵律指挥学生一起试读)

二)细读古诗,理解感知

1、找出古诗所描述的景物。

师: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你都读出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师随机在板书中圈出来,并随即解释碧水,楚江等)

2、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师:(课件出示古诗插图)假使你站在船头,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急速而来,你会看到(指名回答)

生1:我会看到江水一直往前流,流到天门山的时候又转回来了。师:那就是诗句中的(生1诵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你们也会看到(全体诵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你还会看到(指名回答)

生2:我还会看到长江水把天门山分成了两半。

师:也就是诗句中的(生2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女孩子也会看到(女生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男孩子也会看到(男生诵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小船距离青山越来越近,你还看到了(指名回答)

生3:我还看到了两岸的'青山慢慢的都长出来了。

师:就是诗句中所写的(生3诵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请大家告诉我就是诗句中的(全体诵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条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而来,哪一句告诉我们。

生齐诵读: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从远及近一路走来,远远的就看到了很多,故此题名(生接:望天门山)而不是看天门山。

3、情感诵读

师: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的画面(指图)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是(学生表达心情)

生1:快乐的。

生2:喜悦的。

生3:兴奋的。

师:让你的心情在诵读中尽显大家一起(全体诵读)

师:山谷中也回荡了我们的喜悦,女生就是那山谷回音,男生 ……此处隐藏13642个字……还有补充吗?

生:我从“中断”“开”“东流”“回”“相对出”“日边来”等字看出来的。

师:这些词都是动词,这些动词让这画活起来了,动起来了!

(一)人山相望——山是山,水是水

*学习第一、二句。

师:先来看“中断”,什么意思?

生:从中间断开。

师:看“断”(斷)字的繁体字。(讲解繁体“斷”)左偏旁是用“刀”割断两束“丝”之意,右偏旁“斤”是斧头,“断”字含有有力砍断的意思。如果说天门山是砍断的,那利斧是什么?

生:楚江水。

师:是呀,楚江开嘛。再看这个“开”字,(解析繁体“開”的字理)下部的“廾”是两只手。一双手把门闩拉开,门就开了。就这个“开”字,你看到楚江水怎样的气势?

生1:浩浩荡荡。

生2:来势汹涌。

师:这“断”这“开”,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了浩荡江水的威力。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读的气势不够)

师:这天门山“断开”了吗?谁再加上动作读一读?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强调了“断”,“开”字读得短,没有突出)

师:这楚江是利斧啊,“开”的力度还不够。男同学,你们来!

男生读。(很有气势)

师:全班,一起来——

(全班齐读,读出了气势)

师:就是这样浩荡的江水,遇到天门山却至此——

生:回。

师:看这“回”字,是个象形字,(点击“回”字放大

)像一个旋转的旋涡,老师选出字典中的三种意思,谁来读一读?

生:1.回旋。2.回转,改变方向。3.返回。师:你们认为应该选哪种意思?说说理由。

生:选第一种意思,回旋。因为水撞击到山,形成漩涡。

生:我觉得是第三种,返回。

师:(师板简笔画)浩荡而来的江水自西向东涌入天门山,随着山势,不得

不掉转方向,折向北沿着山而流。“回”字就是——

生:回转,改变方向。

师:长江水是浩荡的,但天门山硬生生地让浩荡的长江水改变了方向,这天门山给你什么感觉?

生:坚硬无比。

生:雄伟,有气势。

师:这样的气势谁又来读?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水是浩荡的长江水,山是险峻的天门山,山水在暗暗较量,读好这个“回”字——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强调了“回”字)

师:这就是“中断”“开”“回”的魅力,让天门山和楚江水有了生命和气势,让我们合作着读好这幅壮景。我读“天门-中断-楚江—开—”,这组读“楚江—开——”,全班再重复读最后三个字“楚江—开——”

(师生合作读)

*学习三、四句。

师:继续聚焦这两个动词,我们又能望见什么、感受到什么呢?读——

生:相对出、日边来。

(二)人山相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师:什么叫“相对”?这是一条楚江,(指两竖排的学生)如果这是岸边的一座青山,与它相对的青山是哪座?

(生指相对坐的学生)

师:这是岸边的一座青山,与它相对的又是哪一座?与这座相对的?与这座相对的?

(生一一指出)

师:李白乘着小船而来,青山两两相对着出来干什么?

生:迎接李白。

师:日边指的是——

生:太阳边

生:水天相接的地方。

师:对!那水天相接处的孤帆,渐行渐近,渐行渐近,奔向谁而来?

生:李白。

师:这一“出”一“来”,画面动起来了,人和山水相融了。青山出迎,孤帆来就,此时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激动。

生:很惊喜。

师:如果说李白是远方的客人,那么,青山就是当地的——

生:主人。

师:远客、青山,四目相对,激动的李白可能会对相对出迎的天门山说什么呢?

生:啊,天门山,我终于见到了你的姿态!

生:天门山,你真美啊!

师:在李白的眼里,天门山不仅仅是山,它还是富有灵性的人。

生:天门山,我的好朋友,谢谢你的迎接!

生:天门山,你真是我的知己。

师:这一“出”一“来”,哪里仅仅是景,这分明还有李白与青山的“情”。(板:情)一起读——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同学们,青山立在两岸,日边有一孤帆,如果在常人看来,这就是一处美景罢了,为什么李白却激动万分呢?(出示图片)老师来告诉你们,年轻的李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20岁的时候,他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直上云霄的。读——

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师:为了早日实现理想,2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远游。一年之后,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再读——

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师: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怎么表达呢?看,正好借眼前高广辽远的山水来抒发。读——

生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高广辽远的山水正如李白高远的抱负,广阔的胸襟!读——

生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闭上眼,你就是年轻的李白,你就是志向高远的李白,你乘船而来,只见:水冲山开,山阻水回,楚江敞开胸怀欢迎你,青山伸出手臂迎接你;更有那辽远的白帆奔你而来,更有那明丽的色彩因你而灿烂。自然的雄伟气势,心中的满腔豪情,于是,你提笔写下了,(配乐)读——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人山相悦——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师:一千多年过去了,(课件:天门山的甲骨文、楷书)天门山仍旧是静静伫立的山,天门山三个字的字形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汉字仍然保存了原始的图画性,看着字就能想起图画。

(出示:天门楚江水山帆日)这些字组成的图画,高广辽远、气势雄伟。请你读——

生:天门楚江水山帆日

师:(出示:碧青)这些字色彩明丽,让高广辽远、气势雄伟的景呈现出温暖、热烈的情绪。女生读——

生:碧青

师:(出示:中断开回出来)这些字,让没有生命的景物生动起来,传达出作者实现理想,指日可待的豪情。男生读——

生:中断开回出来

师:这些字,已经嵌入到古诗《望天山门》的灵魂中,它书写着景,更传达着情!下课!

以上内容来自古诗两首《望天门山》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望天门山》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