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总结实习报告范文集锦七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实习报告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总结实习报告 篇1从今年7月末开始到八月初,我在吉林化工有机合成厂进行实习。实习期间,我在老师、工人们的热心关怀和悉心指导下,主动了解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各个车间的工艺流程以及所作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与生产相结合,深入理解。用理论加深对实践的感性认识,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的准确性,积极探求化工工艺的本质与规律。实习生活,满含着紧张和新奇,更从中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我所实习的吉林化工有机合成厂,坐落在景色秀丽的龙潭山西麓,风光旖旎的松花江北岸,是一家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吉化有机合成厂是国家“六五”期间投资兴建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1976年破土动工,1982年建成投产,投资总额63,2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有各类设备近2万台。现有8个生产车间、10套生产装置,可以生产乙醇、石油苯、石油甲苯、混合二甲苯、苯乙烯、丁苯橡胶、丁腈橡胶、高冲聚苯乙烯、甲基叔丁基醚、乙烯焦油等24个品种、47个牌号的石油化工产品。工厂现有职工5300余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近千名,管理人员600余名。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是集炼油、烯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氨/合成气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性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前身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吉化),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三大化”为标志的全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1954年开工建设,1957年建成投产。1958年1月1日,经化工部批准,组建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1978年开始,由吉林省管理。1994年,通过企业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创立了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做为母公司更名为吉化集团公司。1998年,吉化集团公司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理。1999年,经过新一轮的重组改制,重组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含吉化股份公司)和吉化集团公司。20xx年2月,中国石油全面要约收购吉化股份公司工作全部结束,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回首实习生活,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却感触颇深。实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勤看、勤问、勤学、的方式,对吉化有机合成厂日常生产工作的开展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系统分析了公司生产的特点、方式和运做规律后,对吉化有机合成厂生产流程、工艺设备、监察方式及企业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
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注重安全生产,在稳定中求发展。吉林石化公司有机合成厂坚持以抓实受控管理为主线,狠抓装置安全平稳生产,实现了在安全生产中增幅产量。开展了“百日安全无事故”等一系列的活动,积极落实“四有工作法”,对所有装置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全面实行了四级生产操作变动监控管理规定,加强对员工巡检和使用电子巡检仪的技能培训。二、启动企业联盟战略,有效利用品牌优势。吉林石化公司有机合成厂,大力实施装置长期稳定创效的明星产品战略,20xx年一季度,生产丁苯橡胶产品41213。9吨,超额完成生产计划804吨,产量在中国石油合成橡胶行业勇夺第一。此举标志着吉林石化在做大做强我国合成橡胶生产基地方面,又迈出坚实一步。三、在实现产量稳定的基础上,节俭开支,节约能源。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从今年1月份开始,把开展“勤俭节约、挖潜增效”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为了节约用电,他们把周分析、月分析、季分析中需要加热的项目归类,统一进行加热,每年可节约用电20xx多度。在实习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所有厂区的电器类再没人使用时都保持关闭。有次我们去洗手间打开灯没及时关掉,等到我们去关时发现等早就被人关掉了,这一点说明了吉化的员工都很注重节能环保,是这些琐事也为己任。
除了这些关于工厂生产上的新突破,新举措,我更加深入学习到的关于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的各个车间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原理。在这里我们学习了芳烃抽提生产工艺,大苯乙烯生产工艺,MTBE生产工艺,1—丁烯生产工艺以及乙烯生产工艺并对这些生产过程进行了参观学习。以下是对我们实习的总结:
一、7月27日—28日行程
7月27日上午我们来到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首先有安全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王石接待我们,对我们进行了厂间级安全教育,让我对吉林石化有个初步了解。然后接下来的时间是由高级技术人员孙为杰对我们进行了芳烃抽提工艺精馏和提留段工艺流程进行的理论讲解和实地参观学习。(具体的细节详见专题报告)
二、7月29日—30日行程
首先还是由技术人员王国君带领我们进行安全教育,之后参观了中央控制室,
王技工告诉我们生产上所有可能存在安全和尽量上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检测,并相应作出处理。然后在车间会议室,我们分别学习了MTBE生产工艺,1—丁烯生产工艺,并对生产现场进行了参观。其中MTBE生产的工艺原理是醚化反应原理,是由抽余碳四的异丁烯和甲醇再强酸性苯乙烯系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合成反应,反应在液相中进行。反应方程式:
生产原料是抽余碳四和甲醇,所得产品是MTBE,副产品是粗丁烯。
1—丁烯工艺原理为1—丁烯装置采用的分离精制得方法得到1—丁烯产品,原料粗1—丁烯组成中含有40—65%(v/v)的1—丁烯和少量的丁二烯(lt;8000cm3/m3),由于1—丁烯和丁二烯沸点接近,故采用加氢方法脱去丁二烯,原料粗1—丁烯与一定量的氢气一起通入加氢反应器,在金属钯的催化作用下,丁二烯进行选择性加氢。从而除去丁二烯,然后通过精馏除去剩余的氢气,碳三,异丁烷,水分,甲醇等杂质,再通过精馏除去正丁烷,顺反2—丁烯等成分,得到高纯度的1—丁烯产品。反应方程式:
三、7月31日行程
由技工李茂国带领我们学习了大苯乙烯装置生产工艺,进行了实地观摩和工艺流程的学习。虽然在本车间我们所做的停留最为短暂,但是所学的知识并不亚于在其他车间,我们学习的都非常认真。大苯乙烯的生产工艺原理有三点,分别为烷基化反应,转烷基化反应,乙苯精馏。装置包括乙苯单元,苯乙烯单元和制氢单元,共有六个生产岗位:烷基化和转烷基化岗位、乙苯精馏岗位、乙苯脱氢岗位、苯乙烯精馏岗位、中间仓库和公用工程岗位,变压吸附岗位。分别生产半成品乙烯,成品乙烯,氢气,苯乙烯,重油等。乙烯是近代石油化工的主要原料,在三大合成材料工业以及其他化工部门均有广泛应用:(1)、在高压下聚合,可以制得聚乙烯;(2)、在氯气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烷,进一步加工可以制得聚氯乙烯;(3)、在催化剂作用下,水合制取乙醇;(4 ……此处隐藏20790个字……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多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历史,扮演角色,有感而发。例如在讲《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处理难点汉与匈奴的关系,可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汉朝皇帝,你会怎样处理与匈奴的关系,你会考虑哪些因素?”,之后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举例西汉初,汉武帝时,汉元帝时,东汉时匈奴的关系加以比较,最后总结出民族关系是由双方的实力和态度决定的;在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时,处理重难点“商鞅变法”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国君,使学生认清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我觉得这些做法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知识。同时课下也注意抓紧学生,让学生背的东西是一定要有的,因为这里的学生基础太差,光靠理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注意讲背结合。作为一位七年级历史老师,我要收集很多材料,除了查阅书籍还要到网上查找资料,关注最近的电视节目,以求将历史同现实结合起来。
在管理上我注意到教课过程中要抓好课堂纪律,加强对纪律性、组织性、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这里的后进生在小学被打骂惯了,在初中接受思想教育时会形成一定的“免疫”,使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我注意到育人方法要更加人性化,注意心理沟通,而不是说教。另外,我注意到在上课时,举一些恰当的例子,既能够让学生较好的理解知识,又可以从侧面教育学生。例如,我在讲《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课时,在第二个小标题下有这样一句话“西周时期已使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这里涉及到练习题的一道判断题“西周时期使用大量的青铜农具”,很显然此话有误,为什么西周时期只使用一定数量而不是大量的青铜农具呢?奴隶主为了防止奴隶破坏工具,就发给他们一些比较笨重的难以破坏的石质,木质工具,而青铜农具比较容易被破坏,且制造费用比原用工具高,因此西周时期虽已有青铜器,但青铜农具的使用尚不普及,仅有一定数量。当我说完原因时,发现仍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于是我紧接着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这些奴隶是为了偷懒才破坏工具的,奴隶主强制他们劳动,干活多累啊,他们也有偷懒的时候,主要是破坏生产工具,大家想想工具没了还劳什么动啊?这就跟咱们某些同学似的,他们为了不做作业故意把书本弄丢,当我上课让你们拿出练习册做练习的时候,总有一些同学闲着,没书了呗,不用做啦,是吧?”我说完这些话,大部分学生这时都乐了,只有那些被说中的学生低着头,这下全懂了!还提醒某些人。
在教研上我积极参与学校和综文教研组的活动,参加教研会议。出自之外,我还总结若干张表格(《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基本情况表》、《原始农耕时代表居民基本情况表》、《夏、商、周基本情况简表》、《秦始皇与汉武帝对照表》、《人教版上册专题辑表·王朝与都城》《人教版上册专题辑表·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人教版上册专题辑表·战争》、《人教版上册编年简表》、《人教版上册专题辑表·人物》和各时期文化成就简表等)和复习参考,供学生和教师参考。
我们共同实习的7位同学注意定期地召开小组会议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在团日活动上我根据xxx是历史文化圣地的特点,建议小组多到附近的名胜古迹之处去瞻仰。我们曾和两位指导老师一同去过汤泉康熙行宫遗址、兴隆山敖龙寺、磬锤峰景区。另外我还向学校的其他教师学习,不管这些教师是不是教授历史科目,但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向他们学习也是我专业之内的事情,况且凡是教师就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学生记住的话自己也应该身体力行。我虚心听取指导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坦然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尽我最大的努力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这一方面,我发现,在上历史课时适当的讲一些与同时期所讲其他学科有关的历史故事,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其他学科老师在讲课时应用一些历史小故事引入,说明问题的效果也很好。比如我在《第18课三国鼎立》讲到曹操的时候,可利用学生在语文课中已学过的曹操的诗《观沧海》,来学习和评价历史上的曹操,语文老师也可在讲《观沧海》时对曹操的事迹进行简单介绍。另外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也是政治学科讲述原理的好例子。
我们七个人在一起生活,虽然工作很忙,但大家总是会抽出时间相互问候,我们渐渐熟悉,融洽的相处。我们经常在一起说笑,谈谈在学校的时候的事情,说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印象等。我和这里的老师关系也非常好,我们经常在一起打乒乓球、聊天等。这里的学生虽然基础很差,但都挺懂事,即使我没有教他们,可见面后仍很客气得打招呼,我也微笑地向他们回礼。虽然这样但我还是有时跟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记得老师说过我们既要有亲和力又要有威慑力。这次实习对我的社会经验、人际关系也有很大的帮助。
4、学习方面:我的课程安排地不多,一周6节课加2个晚自习,每天都要给学生上课。但我还是抽出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看其他老师的优秀教案,学习教学方法。
在4个半月的顶岗实习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比在学校这么长的时间里学到的更精彩、更丰富。但同时也让我感到自己以前学习得不够认真等一些问题,比如授课知识过细,重点不突出,解释性语言太多,像上述的那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相连的例子还太少,而且这些例子大多是课堂随机应变,备课时没有的刻意的准备过。语言逻辑性太强,例如一开始在“商鞅变法”的背景,从“铁器和牛耕使用和推广,生产效率提高”到“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要经历3个环节,分别是“私田开垦起来”、“奴隶劳动量增大,奴隶开始偷懒,劳动效率降低”、“奴隶主把一部分私田租种给奴隶,以提高生产积极性”,等我讲完每一个环节和前后的联系之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明白,跟不上思路,这超出学生理解速度的限度,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还应改进。与学生互动环节较少,对于授课的节奏把握不是很好,有时本来一节课的内容我却要用两课时来完成。此外,语音也有点小。而且,在4个多月的教学实践中,我善于和喜欢上处理习题的课,客观的评价,我只有这时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从题目、选项、答案入手联系其他相关知识考察学生,发散其思维,归纳、总结,讲故事,处理图片与文字的关系。这虽然是我的长处,但也是我的劣处,没有哪个优秀的老师是只会讲题,不会讲课的,因此我的新授课的教学水平还有待加强。另外,在教学基本功上,我课上讲课的进度总不能与板书很好的配合,这点也有待加强。
回校后一定要认真总结为以后的学习做一个系统而缜密的计划和安排,重点放在语言表达和交际上,另外还要多学习一些管理学生的方法。
这次实习使我加深了对教师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了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了独立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及教育研究工作的能力,坚定了我以后服务于教育工作的理念。我希望我们学院以后能多与中学(尤其是特点不同的各个区域的中学)联系并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关系,以有利于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包括课题的研究开发、教学设计、学科资源网站的建设等等,并把这些任务都布置给我们,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教育技术做一个很好的宣传。
总之,希望学院能够较多的给予我们实习实践的机会,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认真总结,为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