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时间:2025-08-15 21:42:10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范文锦集6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说。

②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认读字词。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木匣()

⑤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四、指导书写

1、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师范写,生书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二、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

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6

柯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一切在变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2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

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 ……此处隐藏7254个字……是盛东西用的。

(4):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的样子,照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板书设计: 的木科利亚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范文锦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