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导处年度工作计划集锦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导处年度工作计划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导处年度工作计划 篇1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县教育局20xx年教育工作要点,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方向,坚持以教改科研为核心,。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构建新型的和谐校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的教学工作将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础层面来开展。一个中心,即以教改科研为中心;两个基础层面,即1—2年级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3—5年级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特别关注起始年级。要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全面地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充分张扬学生良好的个性。让教师多一些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把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常规管理之中,积极推动全校各学科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科研强校,再上新台阶。
坚持“科研先导”,深化校本科研。组织教师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校本科研。/抓好一、二年级行为习惯,三—五年级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学校其它年级树好样板,确实深入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和《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以科研强校,探索用教师的个性化教,引领学生的个性化学,从而初步实施个性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教研组机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对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要加强管理和指导,教研组活动应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而确立“中心研究的问题”。对“中心研究的问题”要作深入细仔的研究,不能作秀,但求人人参与,把传统的教研活动与网络教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心研究的问题”能找出较好的解决措施。
4、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管理,完善评价方案。
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着重在课程改革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加强对各学科的教学管理,根据教育局出台的各项考核制度,再结合本校实际使评价制度更趋于健全和完善。
5、以人文科学精神和现代教学思想为引导,继续加强和丰富学校的特色建设。重点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进行全校规模的展示工作。重实践和反思、总结,力争能取得新的成果。
6、加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以点带面促良好教风的形成。为了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从打造名师的角度打造学校的品牌。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管理、使用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切实发挥其辐射作用,真正起到学校教学中坚力量的带头作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要提上议事日程。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每周至少对青年教师进行1次听、评课,对青年教师进行较系统的指导,听、评课要有书面材料。
7、抓好毕业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做好毕业年级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毕业年级工作会,查找存在问题,制定解决措施,确保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一)、严格教学常规,优化过程管理,完善评价方案。
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严格检查、监控,做到强化平时,淡化期末。重点放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优转差,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实行规范化管理,使教师业务学习、集体备课、交流研讨规范化、制度化。搞好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实现“六化”目标,即:“集体备课经常化、个人备课具体化、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外作业多元化、单元测试规范化、质量分析制度化”。严把课堂教学关,主要从以下三点开展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行政做好经常性的巡课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定期开展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严格备课管理。本学期我们将继续集体备课
制度。要求主备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居高临下地评价所教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要善于驾驭教材,创新性的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以备课质量的提高促进上课质量的提高。教务处将按开学一次、每月的两周一次的时间,定期对各科教师的.备课进行检查。
(3)严格作业管理。对于作业设计、批改,每位教师要认真对待,力求科学、客观、有效,严禁以罚做作业来变相体罚学生,作业要在落实以“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为要求的“四精四必”上下功夫,做到位。
(4)加强对各学科的教学管理,根据教育局出台的各项考核制度,再结合本校实际使评价制度更趋于健全和完善。
(二)、加强领导,督促落实。
本学年度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抓好两个基础层面。第一个基础层面是1—2年级着重于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二个基础层面是3—5年级着重于学习方法的培养。学校对学生情况进行认真的研究,对要求做好的行为习惯和需要指导的学习方法进行细化。并且要求任课教师拟定具体的措施和实施方案,交学校审查后,并督促落实,实行定期检查,强化落实。
(三)、开展实战式培训,完成教研组活动从规范化到制度化的转换。
结合课改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听课及专题教学研讨,促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1。听课:第2、3周进行全校任课教师检查性听课,促教师、学生及早进入新学期教学状态,并进行教学。
2、推门课:加强学校听推门课的力度,了解掌握教师、学生的教学、学习常态,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果。
3、示范课:进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献课活动。
4、评优课:开展学校校内评优课,评选校级优秀课,进行表彰。
5、研究课:适时组织学科教学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研究、探索学科教学模式。(语、数、科任学科各一节)
6、开放课:进行全校家长开放日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人人参与。对外宣传学校办学水平、展示教师教学风采。
7、复习课:认真上好期末复习课,探索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
另外,在教研组之间开展“互帮、互学、互听、互评”活动”。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教研组选举1—2人上小组公开课,然后评价上课效果的得与失;第二阶段,是各教研组首先讨论出“中心 ……此处隐藏9694个字……、落实全学段各年级质量过程监控,对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教导处、教研组和备课组共同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查找主观原因,落实改进措施。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配合校长室细致分析《五年级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学校报告》,找到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在关注学业水平的同时,更关注学习动力、学业负担、身心健康等指数。
7、继续严抓练习、试卷的命题工作,完善各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调整“考试情况汇总表”,在错题分析中,不仅要分析学生原因,教师更要分析自身教学原因,改进教学行为。
8、聚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一年级实施“零起点”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展好“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课堂教学的状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加强家校沟通工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9、认真筹备,迎接区“零起点”教学、市课程与教学视导、城市学校少年宫等工作的检查。
(二)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能作用,提高校本教研品质
1、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积极发挥组长的引领作用,调整教研活动时间,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深入参与活动。教研活动立足学习、实践、研究和反思,要做到明确研训主题、加强策略研究。
2、抓好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进一步探索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聚焦“绿色指标”,聚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在教研组活动中,重视课标的研读,加强对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认识,准确把握各年级段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有效调控教学进度。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一、二年级不进行书面考试。
3、继续加强有效教学的研究,在学校《基于“绿色指标”下,小学生学科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背景下,围绕“创智课堂”的主题,做到以问题带教研、以专题带教研、以课题带教研。各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结合学校及本学科研究课题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互相观摩研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保障各类课程有效实施。
基础型课程:注重对学生学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拓展型课程:不断完善自主拓展课程,有效落实“激发兴趣、拓宽视野、丰富经历、身心健康、学会选择”等育人价值,加强校园集邮文化建设,把集邮普及融于学校限定拓展课程中;校本课程《好习惯· 好生活》能起到示范辐射作用;高质量开好自主拓展课程中的兴趣活动与社团活动,继续有效实施区本课程《心灵体操》、《少儿口语》,上好区推广课程《性别教育》、《集邮教育》和《儿童哲学》。
探究性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过程。
5、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总结教师在建设“创智课堂”过程中的经验,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中加以研讨,提炼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6、继续以区优秀教研组评选指标为导向,推进主题研修、同伴互助、同课异构、岗位练兵等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学团队的课程执行力。
7、落实每周一课时的写字教学工作,迎接五年级区写字等级考,注重写字习惯培养,继续保持学校写字特色的传统。
(三)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
1、加强校本研修的专业引领,聘请区学科教研员、专家来校指导教研组、教师开展学科专题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素质,提升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
2、聚焦课堂,搭设平台,积极参与区创智课堂的建设,组织开展第十周、第十一周校级“创智课堂”的研讨活动。发挥学科成熟教师的辐射作用。
3、积极发挥区骨干、校教育教学能手、校教育教学新秀骨干梯队在课程实施中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职初教师的培养力度。开展每月校园TED活动。
4、积极创造机会,组织与指导教师参加区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比赛以及区各学科教研的公开教学,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学校的声誉。
5、聚焦学科教学,继续关注教师的专业实践,抓好教师练兵活动。第九周将围绕“规范出卷”开展教学练兵活动,各教研组也将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练兵,通过练兵活动,切实开展“减负增效”行动研究。
6、积极参与区小班化教育优秀论文与案例的撰写与征集。
7、认真做好初小衔接工作。
(四)体、卫、艺、科及其他工作
1、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继续以“我运动,我坚持,我快乐”为主题,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健身习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20xx年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迎接9月份区广播操、田径、足球、跳踢和手球比赛。体育课堂教学增加趣味性,确保合理的运动负荷,提高学生耐力、速度、灵巧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认真做好十月上旬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组织开展好十一月中旬的校运动会。
2、进一步贯彻落实杨浦区“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加强卫生保健,促进健康成长。以迎接“双创工作”为契机,积极开展创国家卫生区,市文明城区工作。利用医生进校园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做好新生的查漏补种和学生体检工作;有效干预肥胖、龋齿、近视的发病率。建立和健全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和学生视力管理档案。加强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严格做好每天的晨检和每周卫生检查评比工作,保持校园清洁卫生,进一步促进教师、学生体质健康。
3、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精心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积极参加区艺术节各项比赛,立足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在艺术教育的阳光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4、努力提高科技社团质量,认真组织好第十四周校科技节。积极参加科普市、区、街道的比赛活动,参与十二月区头脑OM比赛,搭建一个快乐有趣且益智的平台,让孩子们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资源开展动手动脑的科技实践,体验科技的魅力。做到参与体验和展示提高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5、积极建设“城市学校少年宫”,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设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兴趣活动,促进全面发展。继续做好学生看护工作。
6、指导教研组组织开展好主题为“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第十七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和十七周校英语周活动,提高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展示学习才能,丰富校园文化。
7、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做好校网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探索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平等、共享、开放的教育理念,开发资源共建共享的途径,发挥好录播室、校园网和家校互动平台的积极作用。
8、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抓好学校图书馆,努力营造浓郁的诵读中华经典、书写美丽汉字的校园氛围。积极参加区语委办及红读组开展的教师诵读及其他各类比赛。
9、认真做好学籍管理、资料积累及其他一切教务工作。